亲爱的伙伴们:
假期愉快!
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学园教师委员会向全园老师们提出了新的年度任务,除了延续去年去华德福表面现象化的工作之外,还有另一个更为挑战自己的任务,那就是问自己:什么是健康?
学园希望通过对“什么是健康”的认识和身体力行,成为迈向健康的教育的階梯。
现将此新任务分享给咱们社区的家长了解。这篇文章很长,所以,我将以连载的形式分为四篇分享给大家,同时,也是让大家能有多一些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感受。
尝试将教师团队的一些感受真实的呈现给大家了解,是一个大胆的举动,也许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些部分会让您感觉不舒服,如果是这样,请您耐心等待看完四篇。同时,也可以觉察一下自己的内在发生了什么?
如有疑问、意见或建议可以联系校务元平老师(13825063025)或家校沟通小组组长江边(13330280082),我们将与您共同来面对各种发生,为实现健康的教育而努力!
最后,也提出一个倡议:关于什么是健康的践行过程,您愿意和我们一起挑战吗?愿意和孩子、老师、学园以及整个山水童源社群一起共建身体力行的自我成长环境吗?
修为自己是最难的,希望您能和我们共同去身体力行的实践,家校合力!为孩子们创造出整体的健康的氛围!
什么是健康?
近期,校务分别与所有老师聊关于“困境”的话题,话题中,大家谈及最多的是:老师的状态。与家长沟通的工作中,家长们最关心的除了教学之外,也是:老师的状态。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说明大家都希望我们的教师团队能够呈现出更健康的状态。这也是学园在新一年中的发展方向,教委希望全园老师思考并探讨:什么是健康?如何知行合一的去实践?
大家还记得2017年学园的发展方向吗?“去华德福表面化现象”。这是我们正在并将继续践行的工作,这将使我们的教育做得更细致更落地。但是,如果只有这些知识体系架构上的完备是不够的!就如学校给学生建立行为规范一样,需要德才兼备!老师如果只教授学生知识技能,那就不适合成为我们这里的老师。学生如果只学习知识技能那也不足以成为一个健康的人。所以,在为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同时,我们老师也需要强健自己的内在,才足以成为学生真正精神上和知识上的引领着。那要如何去成为这样的健康的教育者呢?如何让我们整个学校是健康的呢?
在探讨什么是健康之前,校务会以连载的形式,用三天将什么是健康这个话题层层推进。也让大家有思考的时间。连载一将会分享给大家,全园老师们对教师团队状态的一些感想以及家长来园做义工时对老师的一些感想。连载二,将会为大家分享通过召集义工家长工作这件事,我们来看看:如何将健康的概念运用到日常工作的思路中?连载三会再将健康的概念进一步深入的去阐述。
“什么是健康”连载一:
事例一:同事之间的感受:
在与各位老师聊什么是学校的困境这个话题时,老师们经常会说到的:“老师们的思想、意识和状态,有待提升。”现将他们列举出来分享给大家:
A老师:“我们能否通过这种教育去解决到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学校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我们团队里的每个人都能够理解并践行出这种教育的真谛了吗?”
B老师:“学校最大的困境是:心!当我们的心在一起时,什么外在环境都难不倒我们,即使这个农庄不能用,但只要这些人在,我们还可以找地重新开始。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切身体会到的是,我们的团队有些老师虽然看起来是在努力工作,也觉得自己在为学校做事,但是含杂了一些个人的私心和欲望在里面,做出来的决定就不是很客观和公正,而且这是自己意识不到的。一线老师们要花精力去做家长工作、准备教学,而后面得不到管理团队有力的支持,有时候给到的支持让人感到的是压力和负向的评判和指责,这会让老师们感到身心疲惫,也容易让老师在家长处寻找温暖和支持,长久下去考虑问题会站在家长的角度,颜力老师当初也许就是这样,突然有一种理解了他的感觉。”
C老师:“更主要的是,老师们的意识状态、行为能够提升。需要具备自律、对于工作的主动性、内在驱动力、自我觉察、自我完善、学习研究等能力。这需要时间和老师们有意愿才可以做到。”
D老师:“在实际的工作中,我更多的是在想,老师们要如何在一起。有基本的固定的规则维护老师的基本行为规则,还有共同的精神的引领。但是老师们好像对共同的精神引领有不同的理解,规则上老师们也有个各的观点,有人愿意支持有人不愿意支持。这个才是最难的,资金反而是容易解决的。在企业中,没有精神的引领没关系,因为可以用业绩要要求员工,但是在这里这套方式是行不通的。这里大家对规则、自由的理解不一样,到底我们应该怎样去共同工作,做成一个学校呢?”
E老师:“学校真正的困境来源于教师队伍的意识。不否认国外老师来是很好的,但是国外来的老师来到的时间较短,只能看到部分,所以给我们的指导也未必一定是符合我们的实用的。在教学上可以听指导老师,但是在管理上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只做参考。比如考勤这件事,准时上班,这是上班的人应该要去做到的职业素养,如果自己都不能遵守,如何去教育孩子?有的部门的老师会自由散漫一些。”
F老师:“如果家长、老师、孩子呈现懒散的状态,孩子也会出现懒学的状态。”
G老师:“是因整个环境给带来的困扰。现在环境上,老师对检查、家长反应等是怎么看待的,是很接纳的还是带着很多的个人计较在看待呢?我希望老师个人不要太计较。学校有规则是很好的,除了规则之外,那些还没完善的部分,每个老师主动去承担去做会带给这个集体温暖,如果去计较什么是我该做的,什么是别人该做的或者学校该做的,这样的计较会让我不喜欢。大家主动补位才好。我感觉不是每个老师都是主动承担。会与学校或他人去计较得失。因此,我们要带着什么心态去工作呢?这会让我们更清晰工作的意义和目的。”
H老师:“觉得部门和部门之间不能真正去理解对方的工作方式。存在这样的不理解就会造成工作上的不顺畅,特别是在工作有交叉的时候,这种阻碍来源于双方的不理解,彼此不了解对方的工作方式,最好就是我们要彼此看到,去尊重对方的工作方式。”
I老师:“从教师团队来看,大家(教师和引领者之间)双方缺少信任和尊重。这个团队里的人都是比较有自我和精神追求的人,喜欢自由,不愿被约束,又觉得自己是足够自律的,从而就忽略了管理层上的人的感受。其实去到哪里,管理都是差不多的。我们这里有温暖要讲条件又要清晰的界限和有效管理是挺大的一个课题,很难做到,除非这群人的引领者有很高的智慧、很高的沟通能力,不然带领不了,稍微硬一点不行,稍微软一点大家也觉得不行。不过这也是很多地方都有的困境。所以最大的困境是大家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尊重,才会有温暖感出现。如何做到呢?要有沟通的技巧,与关键的人沟通到位,再让关键的人去辐射到周边的人。”
J老师:“近一年,学校老师的一些转变,我觉得是困境。很多老师的自我意识出来了,这可能是学校发展到一个阶段了,了解学校后,会有自己的想法并提意见,这也不是坏事。老师们会有自己的思考,这也是作为老师很重要的,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目前觉得沟通上有困境。一个方面是渠道,有些人的想法不一定会传到学校那里,但我听了会为学校担心。有时候觉得私下找领导沟通,不是太好,担心其他同事有想法。但是大会上沟通会有不顺畅的感觉,私下沟通氛围会好些。
有时候会听到其他老师说沟通方面的问题,有些老师会直接说,有些老师不说,或者只说其中某一个原因,其他都闷在心里。”
K老师:“最近有些懊恼的是关于老师们的生活,刚来时是因为这份工作的神圣,但是发现大家在生活中其实做得不是太好。我们的工作和家庭是相互作用的,这里一定要有一些平衡。家庭关系、同事关系如何可以做得更好?在生活中去实修,才能把知识和生命素养结合在一起。老师不是只教知识,而是活成一种良好的状态,才能更好的引领孩子。像外国老师那样,活出精神的品质。
所以,我们的老师身上,我没有感受到老师们身上有家庭的幸福。所以,当老师们说报告很重要、给孩子们树立规则是很重要的时候,我的内心是不接纳的。为什么不能让孩子活出孩子自己的状态?要用规矩来要求他们?我相信自然成长的孩子,一定能懂规矩。每一种教育都是自我教育,其实我们要教育的是自己,而不是孩子。每个人身上都有弱点和不完美的方面,其实,这些都会影响到孩子。所以,先从老师和家长身上做起,为孩子创造这样的氛围,孩子自热就会好。这才是让孩子自然成长的最好氛围。”
L老师:“所有的困境和困难都是需要我们去修炼自己的内功去突破的,这个内功包括个人的内功和学校作为一个整体的内功。”
M老师:“最近我们部门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我们反思,我们在处理家长关系上,会有些硬,其实需要和家长面对面的沟通,去关注家长内心的变化。”
N老师:“之前家校关系也是挺麻烦的一件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人给意见和建议,有时候我也容易左右摇摆,所以,学习保持自己的观点。”
O老师:“当我和个别老师交流工作时,感觉他们有一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傲气,给人一种很强势的盛气凌人的压迫感,让人不舒服。”
P老师:“感觉有些老师的内在和外在不一致。有些老师表面看,大家都是为了实现教育的理想而来,但有时会发现,部分老师陷入一种自我的欲望和想法中,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欲望和想法而来,不是真正的为了实现一种教育而来;有些老师表面上看起来是挺谦虚的,但内在是自大的,过于自信,缺乏恭敬之心,阻碍了自己去真实的看到他人,从他人身上学习的机会,也阻碍了自己的成长;还有一些老师,表面上看,觉得自己对什么都无所谓,但内在是有一些计较和纠结的,不愿表达出来,认为自己看到的是真相,同时又不愿主动去寻找真相或调整改变,最后就让自己沉陷下去。这些都呈现了,我们需要真实的内观自己,看到自己,才能从自己创造的矛盾中走出来。”
Q老师:“有的老师把自己分内的工作交给我来做,却不考虑我已经承担了很多的工作量了,我是否还有能力去承担。让我有喘不过气的感觉。”
事例二:老师与义工家长相处时,义工家长的感受:
近期,有义工家长反馈:“来学园协助行政老师工作,感觉老师的思路不清晰,给到的工作指引不明确。办公室某一角没有收拾整理,会抱怨我没做好,其实我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去做那里的整理。很开心的来学园协助老师们工作,但是老师语言或行为中透露出来的信息让我感觉我们是被找来的劳动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我也能够理解是老师性格比较单纯,所以说话也简单,但是有些说话的方式让人听起来不舒服。其他几个家长也有这样的感觉,有些也不愿意来做事了。其实我们家长来到这个环境里,是希望能够被引领的。”
以上是这学期校务搜集到的事例分享,感谢老师们和家长们的反馈,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每一个人有机会从另一方面看自己,也许能够让我们看到自己平时没有注意到的细节,也许他们说的就是我们每个个体身上或多或少存在的,需要去进一步修正自己的方面。把这些罗列出来分享给大家,不是要去抱怨谁好谁不好,因为,能够来到我们这个群体里的老师,都是有爱、有善、真实并有自我成长意愿的人,所以,将这些分享出来给到家,是相信我们是一群有勇气面对事情真相的人、敢于挑战自我的人、愿意为此共建身体力行的自我成长环境的人!
什么是健康——连载二
通过召集义工家长工作这件事,我们来看看:如何将健康的概念运用到日常工作的思路中?
健康是个很大的概念,从学校来说,比如教育者的健康、学校运作的健康、学校存在的健康、学校文化的健康、工资的健康、学校所承载的健康、管理的健康、教育的健康。家长也在问:什么是健康的教育?所以,这是我们现阶段需要去透彻清晰的事情。因为我们也整天都在说,华德福教育是一个健康的教育。那我们要如何去回应家长什么是健康的教育?如何去做到健康的教育呢?
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要去思考的事情,什么样的安排是合理的健康的?什么样的运用是合理的健康的?
比如义工的运用,近期有义工家长提出在学校工作的感受不好,觉得老师不尊重家长,把家长当劳动力来看待。家长在工作的过程中,还出现因对学校不了解而产生的对学校的抱怨。究竟在什么样的情形下召集义工来园工作是合理的?健康的呢?并不是家长送完孩子后等着接孩子期间无事可做,就找点事情给家长做。这是不合适的,这样容易造成家长们聚在一起闲聊时引起一些因不明就里而产生的是非、误解。
这里是一所学校,学校不是是非的聚集地。家长来到学校做义工,当家长的观点和我们的认识不完全一致时,老师们有时彼此之间的嬉戏或其他的行为表现,可能在家长看来就是很不严谨的事情。其实老师们的这种嬉戏是最生活化的一种表现,无伤大雅,是一种交往方式,在这背后是没有上纲上线的东西存在的。但是,如果家长不清楚,不了解的时候,老师就会被家长定格成道貌岸然的人或者不适合当老师的人。所以,招募义工来帮助学校工作的方式需要更健康,选则义工的方式要更健康。不是谁积极谁就可以来,还要看合不合适。
作为学校的老师,对家长千万不要有占便宜的心态,如果觉得不用开工资就随意召集家长来工作,那就容易出问题。家长和我们不是雇佣与被雇佣的依附关系,家长们只是出于兴趣和义务的协助,如果这种义务协助还不是他自愿,那就会出现很微妙的关系。微妙一方面在于,如果找家长来工作的老师,是想占一点家长的便宜,那是一种微妙。另一方面的微妙在于,家长想了解学校,但又不是很彻底的想来学校,只是想来观察一下学校,出发点并不是从义务协助学校的心态而来,那也容易出现很微妙的关系。
这样的微妙关系,会使得这种不是从义务的角度发心而做的事情被放大。就会放大成一种心理感受,以一种放大和抬高自己的心理角度去看学校所要面对的问题。家长在这种状态下是以一个支持者和帮助者的心态在工作。他以这样的心态如果正好应对了我们想占一点点家长的便宜的心态的话,就彼此吻合了,使得家长会产生一种很满足的状态。家长来做义工,如果是为了获得一种舒服满足的感受而来,也是不合适的。就容易出现像领导来视察工作的情况,指责这里不对,那里也不对。一般领导视察都会用这种方式来显得自己很有能力。所以,家长的心态也不是无缘无故而来的,是正好彼此吻合了。这是人性交往中要注意的地方。一群没有任何依存关系或雇佣关系的人在一起做事,而且每个人都很彰显自己的关爱和互助,还表达着支持的时候,就容易产生这样的问题。
和家长工作时,一定不能以一种讨好家长的认知需求的方式来做,这样会把家长惯坏的,结果会带来越来越没界限的家校关系。关系再好,也还是要有学校和家长之间的界限的,要守住自己的本位。
现在,落到实处来:如何成为义工?义工的规则是怎么样?到底这些事情是由老师做还是家长做?或者我们根本不去分,只要有义工来做就好了?那这样做的时候,家长是如何去看待老师的呢?
另一方面,有些义工家长是很好的,有时候是我们因为不懂而忽略了或者因为忽略了而不懂和他们相处的方式,也就是和这个家长本人相处的方式。有时我们觉得和家长很熟,都是自己人了(一般情况下,对自己亲近的人说话或者做事都比较随意或不太在乎对方的感受),其实是忽略了家长的感受,而家长本身也是需要被认可和被关怀的。从这方面讲,我们应该不仅要做事,还要尊重家长这个个体、尊重家长的感受同时还要趋向于如何将他的感受激发出来。这就是温暖的状态。不过,有时老师自己都缺乏温暖,也无法温暖别人。
来到我们这个环境中的人,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是有需求的,如果没有需求也不会选择这种教育。我们要做这样的教育,也是因为我们有需求,而这个需求有一方面是应对这个事物本身有需求。只不过因为我们是工作者,很容易忽略这点。所以,我们也要经常跳出三界中,要跳进跳出的看看这种参与者的感受,要去理解他们的感受。
这些现象是在提醒我们要开始理顺这方面的事情了,要让学校各方面工作更健康。这说明我们的学校开始从物质进入了精神的阶段。这是人的向往当中所带来的障碍清理的阶段。现在我们都在往越来越有规矩的方向走,就会出一些无意识的对抗,呈现出有意识和无意识之间进行对抗的阶段,目前是无意识占了上风。但,最终目的是大家都要清晰的去达到有意识的状态。这个目的不是人为的目的,是事情发展本身的目的。
所以,现阶段,“什么是健康”这个话题,对我们来说就显得很重要了!
“什么是健康”——连载三
一般我们会在什么情况下谈到健康呢?比如在生活上,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状态下会开始注重健康?当我们还被衣食住行等温饱问题困住时,我们是不会去考虑什么是健康的,只会考虑怎么做可以去满足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这些得到满足后,我们会去想什么事可以好玩?然后当身体出现故障后,才会再回过头来看什么是健康。也许就会想:我不能再向以前那样生活了。这无形当中到达了另一个高度:基本生活已经满足了,开始考虑健康。
就像我们这群人一样,相信不是每个人一生下来就说要吃有机食品的。都是经历了一定的过程后,才开始注重要吃有机食品。刚开始吃有机食品可能是出于各种各样的心里状态,比如为了健康、为了达到健康的标准、或者吃有机食品是对生活有要求的表现的心里需求、或者是为了跟随向上的人群的心里需求。
这个过程经历过后,会出现另一个过程:开始怀疑这是不是有机的食品?我为什么要吃有机食品。这时就会回过头去追寻这些产品到底是不是有机的?就会去到源头去考察。这又是一个层次。
关于健康,也是一样,我们一开始觉得这是一个健康的东西,因为听说是健康的,所以我们就接受了。只有到了一定的时候,这个健康对他来讲已经不是一个追求了,而是一个态度了,他就会回过头想:到底什么是健康的?
同样的,教育上来讲,到底什么是健康的教育?我们这样的学校,在做的也是一个健康的教育。在办学之初,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一个追求,我们去追求一个健康的教育。到一定的时候,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会出现很多的情况,会让我们停下来去审视,到底什么是健康?为什么要追求健康?那健康又是什么?什么样的才是健康?
过去,人们说华德福是一个健康的教育,每个人都说要迈向健康的教育。其实那时,大家没有经验,也没有时间去考虑什么才是真正健康的教育,如何去体现健康的教育?有时间的人都去积极推动创办这个教育,像一场华德福运动一样。在那个创办阶段时,大家还在一个向往和追寻的过程中,想要去实现它得到它。要去实现和得到的之初,我们对健康到底是什么是没有太清晰的概念的,我们需要先去摸索。
当我们走过了开创的这个阶段,当向往和追求已在过程中实施之后就到了另一个阶段:它已经不再是追求了,它已经运用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了。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态度!我们就又会好好想想,到底什么是健康?
所以现阶段,对于学校来讲,做健康的教育应该要成为我们的一种态度!不再是我们去追求一个健康的教育,而应该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态度,对教育理解的一种态度!理解了这种态度之后,还要在我们的身上能够活出这种健康的教育的态度!
我们去发扬、推崇和传播什么是健康的教育、如何走向健康的教育时,最关键点是在我们身上要能够散发出健康的教育者的气息出来。就像我们想要去追寻正能量,其实正能量不需要去追寻,只要我们自己是正能量,那正能量就会跟着我们而来。想要交接更多正能量的朋友,那先让自己是这样的人,自己是这样,自然就会有这样的朋友,有同样的气息就会吸引同样的人群。
学校到这个阶段,如果认识到什么是健康,学校也要活成这样的健康的氛围!这就需要对“健康的教育”这个概念的理解也是健康的!有些学校只是拿健康的教育作为一个推广点和吸引生源的点,但是自己没有具备健康的教育的能力,只是作为招生的一个手段的话,那它对健康的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就是不健康的。
那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健康的教育呢?我们真的是经过了考察、思量、研究和体验,在这个过程里,健康已经进入到我们的生活里,已经进入到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里,已经进入到我们对教育的理解里,已经成为我们思考和行为的一种方式了,已经成为一个需要践行的方向了,那这就是真的理解到什么是健康的教育了。
目前我们离这个目标还很远,那怎么样能够去到这个目标呢?所以我们需要考虑什么是健康?如何去理解这个健康?怎么样才能做到更健康?这个不能停留在喊口号上,如果我们的教学不健康,身体不健康,思想不健康,那何谈健康的教育呢?
我们要做健康的教育,首先,生活的态度要健康。其次,行为的方式要健康。其三,我们所思考的意识是趋向于健康的。第四,我们所构成的行为是健康的。第五,我们在构成健康的行为的同时,整体的驱动是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的。这样的过程才是健康的。
当我们把华德福表面现象化去掉以后,就要回到一个趋向于实质的过程,那就更要再问自己这个教育到底健不健康?什么是健康的教育?比如,如果教育的设置是健康的,但是在做这个教育的人不健康,那这个教育未必会健康。相反,如果处在一个不是太健康或健全的教育中,但是做教育的人是健康的,他用健康的方式去履行去执行去完成,那么,他散发出来的已经构成了健康的教育。所以,在这个环境中,所有细小的都决定了学校是否是健康的。
念头也决定了是否健康,想占小便宜这就不健康,与人为善、助人是健康。强烈想要得到什么东西,未必是健康的,但是,可以用合理的行为和方式争取和追求再得到它,那就是健康的。在教育中也是,强烈的想要来实现自己的欲望、理想,只教自己想教的,那也不健康。
一开始,大家因为各种内驱力而来到这里。来到这里的人有两种人,一种是来求治疗的,一种是来给治疗的。来到这里后,因为什么样的内驱力而来的已经不重要,而且要放下它,大家就是平等的。在这里开始实践后,这里的氛围已经让自己逐渐明白、吸收生长出健康的东西,随之也能够理解并以这种健康的方式来运作的时候,那来之前的那种驱动力就已经不重要了。
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每个当下才是最重要的!接下来我们要对未知的未来有所思考,想到我们如何去构建将来的同时把现在把握好,这个时候,我们才有能力回过头去思考、修复和纠正过去的事情。这就是所谓的过去、现在、未来的一个过程。当我们理解到健康的时候,就相当于修复昨天存在的过程中的不健康。修复完我们就趋向于更健康,更健康就是为未来的健康去生长,达到它符合于光明的标准在做准备。
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关联的,不是单独存在的。没有之前对华德福教育的探索,就没有去华德福教育表面化的工作,也来不到今天对健康这个话题的思考。我们在遵循着事情一步步发展的规律在进行。所以,这个阶段去理解健康是很重要的事情!
教学也是这样,不管你如何教,如果教学方向错了,那就不健康了。如果我们开始去思考它、构建它,这些东西就会在我们身上通过一种疑问,再通过一个明晰的过程,就达到一个明白的状态。这时我们就可以活出这样一个姿态出来,这个姿态就是:无时无刻都活在清醒状态下的随意中。同时,在教学上,任何教学的体现,都能够支撑和围绕着生长发展的规律,都能够趋向于吻合教育的目标。这样的话,不管用什么方式来体现,都是健康的。相反,如果你做着华德福的方式,但是你的方向和思考内容都不对,就算是用了华德福的方式,但也都是不健康的,因为,那就是所谓的教条主义、形而上学和表面化。达不到实质的东西。
重要的是我们的发心,对一件事情的理解的发心,对一个事情认可的发心,对所做的行为的发心,这与内在是否是纯粹的有关。在教育、工作或生活中,有些事情的背后,如果还隐藏着个人向往的想法,就容易变得不纯粹,就意味着这件事情已经打了折扣了,也就趋向于朝不健康的方向发展了。
老师们如果能够如数家珍的知道,或者不用说,直接从个体身上,我们看到他活出来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健康的,那就是健康。如果我们活不出健康,那也不要跟人谈健康。
学校是允许大家有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这个过程的,因为过程中大家都趋向于向好的方面发展。从不明确不明白健康,到朝向健康的方向去发展,这是允许的。这些允许是因为,这里有空间、变化、进展和发展,同时又能看得出是边学习、边践行,边工作,边思考,能够看到这样的一种向上驱动的变化,这就是允许的。如果始终就是那个同一的状态下,不管时间多长,始终表里如一的没有进展或者表里不一(说的和做的不一样),行不出来也活不出来,那这样是不行的,在我们这个前进的环境里是不允许的。自然也会被淘汰掉,无法继续成为我们的伙伴。
所以,去年去华德福表面现象化的工作会继续,同时,“什么是健康”的思考也要在我们的脑子里并在生活中践行,周而复始的去运转,在每一次的叠加累积的过程中去逐渐清晰。
什么是健康?——连载四
将什么是健康这个话题层层推进,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的剥,剥到中心,就会看到最深层的不确定和需要修复的东西是什么!这些都是我们在过往中生长出来的,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命。
从人智学角度来讲,就是要活成这样一个健康的人,活出一个健康的生命体来,因为只有生命体才能感染引领另一个生命体。
事实上,华德福教育也好、人智学也好,要完全做成这样的教育是很难的事情!难在个体,比如老师、家长。对于家长来讲,哪怕是上了华德福学校,参加了各种学习,但是他要活出这个标准是很难的,就像独木难撑。所以他需要一个群体共修来达到这样的力量。对于老师来讲,哪怕做了老师,参加了学习,但是要从个体身上去活出这样的状态,也是很难的,所以老师也是需要一个学校,有这样的一个群体存在。作为学校,某部分更重要的意义就是要去成为一个支撑平台,去支撑希望活成华德福这种生活方式的群体。这个平台尤为重要的是:它是一个健康的底座!是一个健康的氛围,进入这个健康的氛围,我们自觉或不自觉的就会做一些清洗。
目前,我们的老师们都是比较混沌的状态,为什么好像还没有过去几年那么清晰呢?原来看似是很清晰要做什么的,为什么又迷糊了呢?也没有之前看似那么有凝聚力和爆发力了,也没有之前看起来那么开心了呢?为什呢?
因为,当我们接触一个新鲜事物时,我们都会有一个喜悦期,就像谈恋爱一样。但是,当我们真正回到生活中,其实就是平淡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了。所以,能在这些柴米油盐里活出真谛来,才是这一辈子要修的事情。喜悦过后,是会有一个平静的。那是源于在喜悦过后我们掌握了那个精髓和真谛了才会有平静。但是如果这个喜悦过后,我们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这个时候就会出现迷茫的状态。
就拿我们学校现在这样的情况来讲,因为有很多事发生了,这些事情是一种催化剂,加速了这种迷茫状态的出现,所发生的事情就会对应到各个不同的群体的老师的身上,就像是一个照妖镜,把我们的最深层的意愿照出来了!在没有发生事情的时候,我们看似很热情、很积极,甚至会很有见解,也会要求自己做点什么,那是因为,当没有事情的发生去触动他的痛点的时候,一切都是美好的。而这个痛点就是隐含在个体身上的需求。这个需求并非是成长的需求,而是期望和期待的需求,一旦希望和期待无法实现时,就变成了要求。这种要求得不到满足时,自己的状态就会变得很崩溃。
比如有些人是为了孩子来的,自己也就做老师了,做老师的深层目的是想要给到自己孩子好的条件。为了自己的孩子来做了老师,这个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工作的过程中,是想要给自己孩子解决问题,并要求学校往这个方面去做,这个思考就有问题了。因为不可能为了去解决自己的孩子的问题就能够把学校的问题解决掉。唯一能做的是解决学校的问题,才能把孩子的问题解决了。所以,这就需要更清澈和更有力量的去看到其中有一个命运的关系:孩子来到这里是孩子的命运,在这个命运里,有没有合适的老师,能否继续完成学业走下去,这是命运的安排。在这个安排里,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给到他一个承载的环境,但是不能去改变孩子的命运。不能因为为了自己的孩子着想去安排一个好老师在孩子班上,或者因为自己的孩子要朝某个方向发展,让学校也跟着朝这个方向发展。当老师一旦有这个想法,进入到这个实质但实际上无法实现之时,这个镜子就出现了,就会把个人身上的这种真实的情况照出来。这时老师就会判若两人,有迷茫出现。
当思考的方式和思考的内容无法脱离出自己的时候,这种状态就会有违背意愿。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清晰这是必经的一个过程、一个剥洋葱的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有了这样的痛和不确定,然后明白了我们因自己孩子而来,但不能以自己孩子为目的去要求学校!明白了我们因自己孩子而来,但接下来我们要共同构建一个孩子们的环境、构建一个学校,使得自己的孩子和更多的孩子能够在这里学习生活!如果明白了这个,那老师就能放下。
我们因孩子而来,但要构建的是更多孩子的环境。所以,我们要将心思超越自己,超越我们自己的孩子。这时我们的意识就唤醒了,意识的唤醒不是来源于从自己的欲望着手,而是来源于奉献!当我们开始有了这样的奉献精神,意识就打开了,就开始明白,我到底怎么做才能给到自己的孩子好的环境?那就是把集体的环境(老师的环境、学校的环境、家长的环境)、这一群人的环境、需要去求学的环境共同建设好,那所有在这个环境里的人就承载了孩子的成长了。这就回到了健康的位置!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剥离了自我的欲望,真正的自我意识才得以唤醒,这才是迈向健康的过程!
所以,学校能看到目前老师们的一些现象,怎么好像没有以前那么积极了?情绪也比较大了?那是因为老师身边发生的事多了,所受的刺激多了,这时又没有清晰的方法,就出现这样的状态。其实这个清晰的方法就是——痛!
这个痛就相当于我们的孩子小时候没有经历过痛,那他的成长就没有痛觉,如果没有这种触觉的痛感,孩子长大是无法构建面对挫折的能力的,长大一旦遇到挫折就很难站立起来。所以,这对老师们来讲,如果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这个需求可能和自己有关的,和自己孩子有关,或者与因为没有迎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或没有看清楚目标而产生的要求等有关),它也会带来痛。这个痛同时也是老师们的成长点,如果老师们现在没有这个痛那他也无法去接受将来的挫折。同样的,将来学校也一样还会有挫折的,合法后也会有挫折。挫折有时候是物质上的挫折,当我们追求到一定层度后,一定是会有精神上的挫折的,有时候甚至会发生癫狂。
所以,认识到什么是健康,是当下尤为重要的任务。也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才会带来更具体的做法。任何一个决定的做法,除了清晰之外,还需要有力量!有时候是清晰的,但是没有力量,不敢做,那这种清晰的状态只是一个一闪而过的念头, 我们要把这种念头变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思路。学校也是这样一步步朝着目标在前进,在这个目标里,有一个是确定的:我们去找到更合适人的教育!当我们找到了,在这个找到的过程里,有些人也会因此有收获并成长,而有些人会在这个过程中因为一些自己的目的无法实现而不择手段的进行干扰。所以,我们有了清晰的念头还要有决心、勇气、胆量去做。舍得、舍、得,把自己舍出去才能获得。
在办学校的过程中,有时我们也会有做得比较吸引人方面、耀眼的方面,但是如果我们停留在这个位置而不能把它舍出去的话,我们永远会被禁锢在这样的环境里,很容易变成故步自封的环境,但办学这条路是永无止境的,那我们就会很难走下去。走下去,一定是要调整和改革的,事实上我们践行这样的教育本身也是改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任何一件事情发生,我们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就是一个健康的状态,基本上我们也就不会有什么障碍了。这些障碍都是一个关口,每过一关我们就得一件能够使自己成长的武器。
就像办高中,我们要保持清醒,戒骄戒躁,不停留在那个光芒上,要去理解真正做这件事情的意义是什么?如果不看清环境,不达成目标,只停留不前,那就容易被架空。那就相当于高年级是一个没有基础的凭空而来的高年级,那家长也会醒悟的呀,因为你已经无法按照应对的事物来发展了,醒悟过后可能就走了,这时的挫折就未必能受得了了。如果现在我们心里知道,我们是朝着目标去走的,哪怕只有一个学生,我也依然诚心诚意的去做这件事情,就绝对不可能只有一个学生。当我们心里已不再计较和展望这件事情了,那真正的目的我们练就了。
如何去看高年级?因为高年级,我们去看中年级、再看低年级。我们如何去看整个1-12年级?其实最终我们看的是从0-21岁的发展。当我们看完后,做老师才最终明白:我们是如何形成自己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不断修炼和调整,每个老师就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其实,我们是用办学这件事情,来让自己得到生命充分的体验,借教育孩子的同时完善自我教育。通过践行教育目标,使自己倾向于完整和完美。最后就得到解脱。家长也是如此,选择了这种教育,就是选择了一种不断修正自己行为的生活方式。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但是这个过程,我们要划成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去应对它所吸收和释放的不同的东西,不能只是吸收的,也需要有释放(奉献)。
尽管现在有些老师、家长的状态不尽如人意,但是作为教委我们要看明白,这是一个过程。了解了我们就不用去计较。现在有些老师、家长是在做着梦,当做梦的时候,把他们叫醒是很残忍的事情。但是做梦也是好的,就说明他们还是有向往的内在驱动力的,如何慢慢让他们从梦中醒来,是用力打醒还是慢慢叫醒?因人而异。但是要有这样一个环境,等他们醒来时,这个环境依然没变还越来越靓丽,我们要做的就是要使这个环境越来越靓丽。那些需要棒喝醒来的,哪怕眼前是槽糕的,也需要和他共同去处理这个槽糕的环境,然后使他明亮起来。所以,现在种种的表现都情有可原。但教委不能犯一个迷糊:因为我们理解了,所以我们就不去动惮了!比如因为我明白你不是有意做错的,我就不说你了。那这就叫迷糊。其实是需要去纠正他的,这才是真正的爱。
什么是健康一至四的连载只是让大家在思维上去理解到什么是健康,通过诠释和引导进入意识,并开启大家进入到什么是健康的这个情景里去了解为什么要有这样一个话题出现。
如果我们只是将这个话题停留在思考里,那它就只是一个空泛的飘在空中的概念,反而对我们不利。那如何做才能实现这个健康呢?什么样的路径是向健康迈进呢?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如何做到呢?(精神的显现是从人的状态上显现的,物质的显现就是我们的行为。)
所以,接下来教委会和大家共同去落地的实施“什么是健康”的整个过程,在意识的基础上再用行动去吻合。吻合的过程就是一个调整和践行的过程,要有行为、方式的调整、要有落地的显现。
从认识中去做,在做的过程中再去看,在看的过程中再去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再去认识,在认识的过程中再去总结,有了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也就是一个落地的过程。
所以希望大家能夠认真去阅读和体会,开始新年的年度任务,如何从去华德福表面化中迈向健康的教育。
山水童源学园
2018年2月4日
tio5��f�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