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自己选择的结果,是好是坏,最终都是自己买单。
当我意识到只有自己是自己的买单哥的时候,我发现,其实我已不必对任何人感到抱歉。
我们总会为了无法达到别人的期望而感到抱歉,会觉得自己不够好而感到抱歉。可是,无论那个别人是粉丝,还是父母,无论他们有多么愤怒,或是多么失望,一切行动,和一切行动的后果,都只是在自己的肩上。
当我们允许他人的期望绑架自己的时候,也就是,把自己的力量拱手交给他人的时候——力量来自于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来自我选择,我承担,我只能按照自己的期望去行动,对自己诚实和负责。
如果他人说,啊,你让我失望了。
以前我也许会说,对不起,让您失望了。
现在我只会说:那是你,没管理好自己的期望。
对他人有期望,或是想满足他人的期望,都是人之常情。可这些“期望”,随之而来的情感绑架、道德绑架,甚至是情绪绑架,都开始让人变得无力。没有人能完全满足他人的期望——即使是你最爱的,最尊重的人,他们也只是把自己的期望投射给你。这些期望常常是不理性的,甚至是违背我们内心本身的渴望,甚至是完全无法达到的,可是,出于爱,出于某种情绪上和道义上的责任,我们总是宁愿让自己痛苦,也试图去满足他人的期望,却最后,因为无法满足他人的期望而深感痛苦。
弱小的感受,就是我们拒绝对自己的行为承担百分之百的责任,并把生命的决策权交给他人——无论是父母、恋人、朋友,还是公司、单位和社会。这让我们似乎保留了某种程度上的借口权:你看,都是因为别人,不是因为我自己。
成长的过程,也许就是一个意识到,每个人都只能对他自己负责的过程。
我们不再用期望绑架他人。也就不再用他人的期望绑架自己。
于是,回到真实的自己,真实的当下来,把“愧疚”这种情绪,彻底的连根拔除。我们会渐渐学会,不再为了讨好他人而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不再压抑自己去满足他人的渴望。
做极致的自己,是好是坏,一切后果,我自己担。
除了自己,不必对任何人感到抱歉。
其实在所有的情绪中,对一个人伤害最大的,最让人感到无力的,恰恰是“负罪感和愧疚感”。
这个主题,在几乎所有文化的影视作品中都有表现。它让我们感到“生而为人,非常抱歉”,各种残害自己生命的念头,几乎都是随着这种情绪而产生的。
觉得自己对不起别人,觉得自己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觉得自己是被讨厌、被嫌弃的感觉,竭尽全力地想做一个小透明。这种体验,也许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过。
我们这一辈子,注定就是一个让他人失望的过程,注定会有很多事情做不好,注定会有很多期望达不到,注定也会让自己亲近的人失落和受伤。我们不是完美的机器,也不能按照他人设定的轨道运行。每一个人,只能按照自己的方式,横冲直撞,野蛮生长。如果让别人感到不舒服,那是别人的错,不是你的错。
试着检查一下,当今天你说“抱歉”或“对不起”的时候,你是否真的做错了什么?还是在为别人的错误,根本就不属于你的错误在道歉?
我做我应该做的事,我满足我自己的欲望和需求,我发展我自己,生而为人,我为什么要感到抱歉?
带着这个念头来过今天,每当你想要说“对不起”,“很抱歉”的时候,觉察一下,看看你是不是真正应该感到抱歉。
看看,你是否可以用“随便你吧”,“就这样吧”,来代替你想说的“对不起”。
体会一下,这样的词语转换,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