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双十一打算买的购物车清空了,因为我觉得总是很烧脑,
首先要买的东西加了购物车,但偶尔还是想翻翻是不是还有更好的
其次要考虑哪些即将要买的东西,暂时还没想到的
然后要抢红包,要计算定金预付多少抵多少,我的妈呀,那篇数学不好在双十一就不要买买买了,真是戳中了我的心
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学会花钱》我愣住了,你妹,我天天花钱,还要让你教我。看你到底能够讲出来什么花花世界。
1
我们是怎么把钱花出去的
花钱的决定因素是有我们得到的价值是否大于支出的金钱(价格)决定的。
价值大于价格时,购买
价值小于价格,暂时观望
比如我看到网上经常买的店铺童装在搞活动,满200-50,就果断出手。
书中举了股神巴菲特购买可口可乐股票的例子,巴菲特也是和我们用相同的判断方式。
1998年巴菲特分析了可口可的收益能力和成长空间,认为当时每股5.22美元,是人们低估了可口可乐的价值。所以他就买了10.2亿的可口可乐的股票,2014年10月股价每股42美元。
2
每个人都有三个消费钱包
我们每天的花费可以分为三中类型,“消费”、“投资”、“投机”。
消费:为了男足欲望而消耗资产、服务(商品)的行为。
投资:为了增加将来的资本(生产能力)而投入现有资本的活动。
投机:做好亏损的准备,挑战一下,看能否获得比付出的金钱更多的回报,比如彩票、赌博
举个例子:
周六,我们上午家中休息,下午要去上英语培训班(为了进一步升职),晚上回来我们顺手买了张彩票。
今天吃饭、坐车或者开车去上培训班的钱属于“消费花费”
上培训班是为未来我们升职用的属于投资,是“投资花费”
买彩排就是碰碰运气属于“投机消费”
我们最好避免投机消费,风险不可控,增加投资消费,努力提升我们自己。
我们记账或者在回顾我们花费的时候,可以计算下自己的投资消费有多少,增加投资占比。
3
纠结买不买时我们要考虑什么
这个是我们最经常遇见的问题,有些人还有选择恐惧症,一到买买买就头疼。
尤其是当妈的人,每天买买买是你的必修课,尿不湿奶粉衣服生活用品书玩具,买买买的时间都不够用。
一般从三个纬度考虑1 经济能力 2 使用目的 3 使用频率
知乎上面有一个人提问
学生党本身钱就不够,而且买来之后只是自己拍拍照用满足个人的愿望,那完全可以买个普通相机或者手机替代。
老公给我买了一个kindle,基本束之高阁了。之前有想法看到别人有我也想要一个,感觉很酷。一开始没有什么读书的习惯,现在有读书的习惯了,反而觉得手机更方便,到哪里都携带,都能看。另一方面电子书不一定在亚马逊上面买,当当、京东也都有,有时候价钱便宜,那就谁便宜买谁家的了。
网上很多纠结是要不要买车的问题,纠结要不要买国产车,纠结要不要再买一辆接送孩子,是继续打车上班还是买辆车,考了驾照是否买辆车不然到时候手就生了。。。。。。都可以用上面的维度思考。
我们之前也纠结要不要买车,打车滴滴肯定比买车划算,当时苏苏还没出生。现在不用纠结了,肯定要买。之前车只是出行,大人去哪里东西也不多,打车很方便划算,现在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买了车更方便,孩子出门大包小包的。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们纠结是因为对商品不熟悉,比如买电脑时这台电脑性能怎么样,口红颜色适合我吗,衣服穿上身合身吗等,这方面的选择会投入一定的时间,要注意时间成本,根据个人情况合理安排。有时候花费半天时间一无所获很沮丧内心非常烦躁。
祝你买的顺利,买的开心,买的物有所值,成为钱的主人而不是奴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