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阅读原文片段】
如果我们想利用他人的内疚,我们通常采取的办法是,把自己不愉快的感受归咎于对方。家长也许会和孩子说:“你成绩不好让爸爸妈妈伤透了心!”言下之意是,他们快乐或不快乐是孩子的行为造成的。看到父母的痛苦,孩子可能会感到内疚,并因此调整行为来迎合他们。遗憾的是,这种调整只是为了避免内疚,而非出自对学习的热爱。
使用以下表达方式时,我们可能就已经忽视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1)只提及相关的事情。
“公司海报出现拼写错误使我很生气。”
“这件事令我心神不宁。”
2)只提及他人的行为。
“我生日那天你没打电话,我很伤心。”
“你没有把饭吃完,妈妈很失望。”
3)指责他人。
“我很伤心,因为你说你不爱我。”
“我很生气,因为老板说话不算数。”
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例如:
1)“看到公司海报出现拼写错误,我很不高兴。因为我重视公司的形象。”
2)“你没把饭吃完,妈妈感到失望。因为妈妈希望你能健康成长。”
3)“老板说话不算数,我很生气。因为我想有个长假去看弟弟。“
【I】请自行完成
小时候爸妈为了赚钱养家经常早出晚归,如果我成绩不好或者不帮他们做家务他们就会很生气,我因为看到他们很辛苦很疲惫经常觉得很内疚,为了不让他们烦心和得到他们的表扬,从小我就是一个即听话好好学习又勤劳能帮父母做家务的小孩。其实小小年纪的我也很想和小伙伴们出去疯玩并不真的爱学习爱做家务。大多数父母为了让孩子听话都会利用孩子的内疚心理把自身不愉快的感受(生气)归咎在孩子身上,却忽视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让我们分析一下忽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都有哪些表达方式:
1、当父母说你成绩不好我很不高兴时,其实是只提及相关事情(我成绩不好),却忽视了感受(不高兴)与他们自身的关系。
2、当父母说他们辛苦一天回来发现我没有帮忙做家务他们很失望时,他们只提及我的行为(我没有帮忙做家务),却忽视了感受(失望)与他们自身的关系。
3、当他们说他们很生气因为我有时不听话时,其实他们只是在指责我,却忽视了感受(生气)与他们自身的关系。
那么如何表达才能更好的沟通并能认识到感受与自身的关系呢?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例如:
1)你不听话不好好学习,我们很生气,因为我们希望你好好学习将来有好的前途不用像爸妈一样辛苦。
2)父母劳累一天回来你没有帮忙做家务,我们感到失望。因为我们希望你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我们分担一些。
如果能这样表达的话是不是孩子不用内疚反而发自内心的体谅帮助父母,不会对抗。
【A1】
上周末朋友在上班叫我中午一起吃饭,结果我等了半个小时朋友也没来,打电话也没人接,结果我饭也没吃直接走了。后来也不想听朋友的解释因为当时很忙没来得及通知我。我说朋友说话不算数,我很生气结果几天都没搭理朋友,朋友为此也很内疚。
我说朋友说话不算数我很很生气,其实就是单纯的指责朋友却忽视了我的感受(生气)与我自身的关系。我感到很生气(感受)其实仔细想想是因为我没有吃到想吃的好吃的(与自身的关系)。如果我认识到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的话,我也不至于这么生气不如接受朋友道歉再去吃个大餐岂不是更好。
【A2】
每周反思梳理哪些表达方式属于只提及相关事情/只提及她人行为/指责她人的情况并记录下来。以后一旦出现只提及相关事情/只提及她人行为/指责她人的情况,立即改成“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每周记录改进的次数,直到学会这种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