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学习愿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也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因此,在学习过程着,学生的情感态度对学习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当学生主动愿意学习知识、掌握知识,那么学习效果将会得到大大提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发展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满足的良好情感,以便从这种情感中产生和形成一种情绪状态,即强烈的学习愿望。
在这一条建议中,作者以八年级学生为例,研究学生不愿意学生的现象,对待学习态度冷漠,也没有克服学习困难的愿望。从教师层面而言,教师本人缺乏工作热情,在备课中简化知识,降低难度,教学活动单调乏味,对学生的提问不能够有效锻炼思考能力,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真诚。真对此情况,教师应该进行自我反思,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要给出中肯的评价,同时要能起到激励作用。在备课时,要深刻而周密的考虑,让学生通过什么途径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无论如何不能回避这些困难,而要引导学生走上克服困难这条虽然艰巨然而受益极深的道路。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不抛弃,不放弃,要给予针对性的作业指导,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这是需要长期的。在完成实际作业过程中,学生体验到进步,教师更要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学生体会到集体荣誉感,从而对学习产生热情。
在培养学生学习和取得更大成绩的持久而牢固的愿望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创造一种精神振奋的,生气勃勃的“情调”,具有重大的意义。教师要把课“上的有劲”,要想着这节课能带给学生什么,是否能够引起学生良好的情绪感受,即从学习中得到满足感、从掌握新知识的紧张劳动中得到健康的疲劳感。培养学生的学习愿望,要有自觉的劳动态度,集体荣誉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等,这是也是一个完整的人所应具备的。这需要家校配合,但首先要在课堂上实现。
54.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
小学生在入学时一般都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对知识充满渴望,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这种情绪慢慢变淡,最可怕的是最后多学习失去兴趣。
为了使儿童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使他有一种丰富多彩的、引人入胜的智力生活。要让学生对思维与创造联系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让学生把记忆和思考结合起来,因为只有在对周围世界的现象和规律性深入思考的时候,才可能有真正的智力发展。
对于小学生而言,体验和阅读书培养学习愿望的两个方法。到自然中观察发现,教师适时的引导,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得出结论,这样获得的知识会更深刻。同样,会阅读的学生对知识有强烈的欲望,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在阅读中学会反思,在阅读中找到正确方向。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开始于自我教育,而自我教育开始于儿童对人的道德高尚和伟大的向往”如果一个人没有在童年时期就体验过面对书籍进项深思的激动人心的欢乐,那就很难设想会有完满的教育。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
最后作者提到创作,对小学生而言主要指的是语言的创作。当学生经过思考把自己的思想用语言表达出来,体验到一个创作者的精神上的满足,感受到成功的欢乐,学生的学习愿望则更为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