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了启发,得到了线索,那就可以知足常乐了。你要做的就是沿着这个线索自己做更深入的探索。
知乎上有一个关于批判鸡汤的问题,其中有一个答案是,很多鸡汤只给汤,但是却不给勺子。这个答案获得了满堂喝彩,人民群众开始纷纷批判鸡汤不具备价值,划清界限。
长期以来,我也被带入这样的观点,用一种“有没有勺子”的批判视角,来看待所有的文章。而一旦我对一篇文章的评价是“这篇文章没有勺子”,内心就飘飘然,觉得自己比作者更厉害,于是充满优越感,心想,就这破水平也敢出来混,你算哪门子葱姜蒜。
但是后面我意识到,持有这种观点可能有问题,会限制我的进步。一旦我对一篇文章进行“没有勺子”的判定,那我内心获得的既不是这篇文章的信息量,也不是作者的逻辑链,而是一种情绪体验,也就是“感觉自己比作者更高明”的快感。
但是如果想要提升,这种快感价值不大。因为只要你掌握了喷子的生存法则,你可以从任何对象身上,产生“我比你高明的快感”,如果你想知道,我可以教你,很快就能学会,让你每天喷到高潮欲罢不能。但是到底是不是真的高明了呢?这个问题很难有确切的答案。
必须承认,对于“没有勺子”的判定,很多的时候会受限于自己的水平。一篇文章到底有没有勺子,要看作者的水平和读者的水平。有时候作者提供了有用的价值,但是读者却没有接收到,这往往存在信息错位。读者自以为需要的,和作者认为读者需要的,通常归拢不到一块,这很尴尬。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这是直到我开始持续写作才渐渐意识到。那就是我们在互联网上看到的公开传播的文字,其实作者对于读者而言,并没有任何义务。这个观点我在想明白后,许多问题豁然开朗。所以你关注谁、取关谁,对方没有必要因为你这个行为,产生任何改变。关注不是绑架,否则你早就判了刑。
在互联网上,我们作为用户,去关注任何一个人,从来不会代表、以后也不会代表,对方有义务要照顾你的情况,包括你的喜好、情绪、渴望,这是我们在互联网上行走应该要有的心态。有一句话叫,帮助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
从这个意义上说,从心态上,如果有人愿意写下一些文字,你从中有所启发,得到了信息,捕捉到了思考的轨迹,那你就欠对方一个感谢。哪怕以你现在的水平认为对方没有给勺子,也不要觉得对方对你有所亏欠。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还有人愿意持续行动每天都写,那就排队嫁给TA吧……
人的欲求很容易膨胀,所以经常找不到边界。其实我们得到的已经够多,但是却总会想要下一个。而一旦预期没有满足,于是剧情迅速反转,马上说这个没有勺子,那个没有干货,于是愤然,这其实也是情绪体验。
但这不是生产者的问题,而是消费者的问题。如果你想要进步,那一切发生在你身边的事情,其实应该拿来当线索,基于这些线索,加上你的行动,可以展开更宽广的局面。而我相信这是改变是必然之路。
所以我现在尽可能克制我对于他人文章“鸡汤和勺”的评价。要么我就不去看那些文章,既然看了,那总得想办法从中榨取一些非情绪价值,如果的确是很烂,下次就不看了,然后引以为戒,并闭上嘴。
你不能指望让其他人给你铺好成长进步的道路,还给你安装上传送带,于是你只要跳上去,就驶入滚滚成功人生。生活的模式如果有这么简单,那这条道路一定会贵得让普通人连知道的机会都没有。从这个意义上,大部分市场上让你秒赚100万的机会都可能是假的,如果我真知道的话,我绝对不会告诉你,自己就干了,把钱赚了,除非这是个假机会,除非你给我200万。
所以下次你看一篇文章,如果你有了启发,得到了线索,那就可以知足常乐了。你要做的就是沿着这个线索自己做更深入的探索。
你想想,吃顿炒饭还要给钱,加个鸡蛋还要一块,而看篇文章受到启发,连打赏都不舍得,还好意思让作者给了你线索后还要给勺子。虽然商家经常说消费者是上帝,那还不是因为有可能从上帝口袋里搞点钱出来。你去某省超低价格旅游团如果不买东西说自己是上帝,看导游会不会打断你的腿。
很多事情其实是可以从行文看到端倪的,这些东西也许未必会说破,而聪明人只要嗅到这个感觉就会迅速行动了,而如果你还嚷嚷着说老板怎么今天没有干货了,那你也许一直就是那个等着被人掏口袋的上帝。
聪明人闻风而动,笨蛋一直在等勺子。
最后看完这篇文章,不要问我做聪明人的十大技巧是什么,因为我是笨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