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以来,第三位朋友给我发微信说:“他要改行了了,再也画不下去画了。”至此,在宋庄这个画家村,再也没有我熟悉的朋友了。
几年前,我从798艺术区搬到这里,就打算在宋庄画家村这个地方常住下来,一次性交了2年的房租。身上没有多少余款,还好庄子里经常有组织活动,一个人日子尚且过得下去,可奈何我并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还有一家子人等着我供养。
老家年迈的父亲手术需要钱,还在上学的弟弟也需要钱。画了十多年的画,说实话,自己创作的作品卖不出什么价,有时候还不如画一些商品画获得的报酬多。而如果光画商品画,对于一个搞艺术的人来说,还有什么意义?房租还没有到期我就离开了宋庄,离开了北京。我承认我是一个被艺术淘汰的人。
人们都说艺术无价,画家赚钱太容易了,随便一张画都贵到不可估量,真是这样吗?
你只是看到这个行业最光鲜的地方,现实并不是这样。绝大多数画家,甚至还没有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挣得多,其中还有很大一大部分在借钱画画。以前这样,现在也是这样。不仅仅是小画家挣不到钱,我们认识的大部分艺术家一生也都过得穷困潦倒。
法国印象派绘画创始人克劳德·莫奈,热爱艺术并创作了很多作品,但却被评价为丑陋的、无意义的,即便这样他依然坚持不懈,直到1881年,他的画才开始被大众接受,但还是卖不上什么价格,最终离世时,他依然一贫如洗。
大作家卡夫卡,出生在风雨飘摇的政治时代,他对自己的作品要求十分严格,很多虽未曾发表,但是那些发表过的文章足以令人惊为天人。即便这样,这位伟大的作家40岁便去世了,一生也是在穷困潦倒中度过。
文森特·梵高更不用说了,大家都很了解,他在生前就卖出过一幅画,一度穷困潦倒到精神失常,吃不上饭也是常有的事。
上面几个例子是很大一批艺术家的写照,现如今,还有纯粹在做艺术的人吗?有,而且还很多,有些纯粹的艺术也不是完全和市场背离,他们一方面享受艺术,一方面获得艺术给他们带来的利好。
可现实,不是理想国,鱼和熊掌兼得的幸运儿太少太少了。大部分的人分成了两类:一部分人选择坚持个性,不去管市场能不能接受,坚持我行我素,很纯粹的做自己喜欢的艺术,可你要考虑账单;一部分人很聪明,选择照顾市场,迎合策划人的思路,做大家接受的艺术,可你的艺术再没有纯粹可言。
而我们所看到的:这个艺术家又卖出来多少钱,那个大画家又做了什么事……事实上他们在创作一件作品时,想到的是这个东西市场会不会喜欢,有没有人买账,身后的团队进行一系列的包装、炒作、宣传,一系列的噱头以后,赚得盆满钵满载兴而归,可是这种富有商业头脑,又有极大的财力支撑的画家没有几个。
我们不能说这种为商业而艺术的艺术就完全没有好作品,但艺术一旦和钱扯在一起就变得奇怪,可不和商业结合在一起,艺术家的午饭又谁来买单,这是一个多么可笑的命题。
逃离艺术村的人,谁能想到他们每一个人最初都怀着梦想和抱负,可最后都被他们所追求的艺术抛弃了。艺术对于逃离的人就像是你的女神,你有钱爱她的时候,她给你无限的幻想。你没钱的时候,她甩一甩袖子随时准备走人。
你对它死缠烂打也没有关系,当然,你要做好饿死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