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早年成名,才华横溢的他本来可以一路腾达,然而……有人概括他的一生:不是被贬官,就是在被贬官的路上;
也有人评价:别人是越挫越见鬼,苏轼却是越挫越美。因为他的愁是真的,忧是真的,走哪乐哪的心态也是真的!他那到哪吃哪的豁达,吃什么美什么的神技,就是行走版“舌尖上的中国”。
他的诗词很多,也都很有味道,今天先看两首词~
【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释】
林断山明:树林的尽头,山峰便显现出来;
翻空:在空中飞翔;
红蕖:红色的荷花;
古城:这里指黄州古城;
杖藜:拄着藜杖。
作这首词时,苏轼正被贬黄州,在乡野村居中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这首词里,显现的也是一种怡然自得的心境:
一场秋雨过后,乡野一片清新。葱葱茏茏的树林尽头,隐约可见连绵起伏的山峰,茂盛的竹林掩映下,墙头也只露出一点点。秋蝉乱鸣里,小池塘边的杂草也枯萎了。
高远的天空常常可见翻飞的白鸟儿,池塘里的荷花也正红的娇艳清香。词人拄着拐杖,在村舍边,在黄州城旁,在渐渐西斜的余晖里,慢步。昨晚三更下了一场好雨,才得有这一日漫步的清凉,好不庆幸。
(一场秋雨一场凉,十场秋雨就结霜。)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是我最喜欢的词之一,也在很多地方看到“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之句,可能默下这句话人当时也有这样的心境吧。
这里也有一个小故事:
苏轼被贬海南,有一天出外游玩回来的路上,突然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他便从路边一位农夫家里借来一顶竹笠,又按农夫的建议脱下布鞋穿上农夫的木屐,徙步返回桄榔(guāng láng)庵。因为道路泥泞,又是头一次穿木屐,头一次戴着当地竹笠的东坡在小路上摇摇晃晃,跌跌撞撞。路旁的妇女儿童看见他这副村民打扮,纷纷围观嬉笑。连篱笆内的狗儿见了,也“汪汪汪”叫个不停……东坡并不在意,他一边走,一边自言自语:“人所笑也,犬所吠也,笑亦怪也。”
愿看到这里的你也有一颗乐天的心态面对未知的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