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希望你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也希望你是一个没有故事的人,希望你的人生从容坦荡,希望你的快乐简单纯粹,希望你每天过得比前一天开心一点。
不论你曾经历过多少泣不成声,不管你曾一个人自愈了多少回,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故事很长,请听我慢慢讲。
最近好多事,不知告诉谁。
为了让自己忙起来找回状态,忙里偷闲再次翻开那本厚厚的《史记》。因为我知道,只有书最懂我,读书或许是最好也是唯一的自我调整方式了吧。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气。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确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司马迁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优美的文字,不动声色的穿插,让人读来意犹未尽,犹如身临其境于那个古老的年代。
中间的每一个篇章,都能引起我的无数兴趣,而《项羽本纪》给我的感动更是历久弥新。项羽在《 垓下歌》中写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曾经骄傲的西楚霸王,面对自己心爱的美人,在四面楚歌之前潸然泪下。铁血柔情在此刻变得如此真实,褪去英雄的光环,多情的公子,柔肠寸断。
那一场鸿门宴,至今仍为人所乐道。足智多谋的范增,即便启用“意在沛公”的项庄舞剑,也未能如愿。即使被围垓下,依旧没有丧失斗志的项羽,依然可以凭借瞠目怒斥,使对方瑟瑟发抖,目不能视及至人仰马翻。可是此时的项羽,已不复当年,把一切都看成是天意,而没有想到自己一次又一次的误笔。因为没有脸面再面对江东父老,拒绝了乌江亭长的美意,也让八年的楚汉之争落下了帷幕,一并封锁了以后的许多种可能。
许多年后回顾历史,四处漂泊的易安居士李清照才会发出如此感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一经久传唱的诗句,让许多人记住了飞将军李广的英勇善战。而在《飞将军列传》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论断,给了李将军以最好的赞誉,也表现出了他在英雄之外木讷少言的一面。而《陈涉世家》中那个陈涉为人佣耕时的伙伴,当听说陈涉已为王时,便去见涉。就是这当年一起佣耕的两个人,陈涉的一句“苟富贵,勿相忘”被同伴“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予以质疑。陈涉这才发出了那句千古名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感叹。
《张仪列传》中有这样一段诙谐幽默的描写:张仪在被诬陷而掠笞数百时,其妻埋怨道:“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他没有直接回应妻子的话,而是发问:“吾舌在否?”泪眼婆娑的妻子破涕为笑:“舌在也。”张仪没有多说什么,一句“足以”结束了这一场景。在笑过之后,不得不钦佩于张仪的自我戏谑功底,这同时也展现了他胸怀的宽广,至此之后的成就,由此已可见一斑。
作为一个学文学的人,翻开《史记》你会发现,它远不止各朝各代帝王将相枯燥无味的罗列,他们是作者笔下入木三分的真实存在,而不是上演历史大戏的木偶。翻开《史记》,你会为义士的大义凛然而动容不已,你会随着故事情节的紧张而紧张,你会为将士的身先士卒而荡气回肠。《史记》写的是历史,但它的每一个字都力透纸背,每一句话都气贯长虹。
合上《史记》,我又回到了这个安静的世界,但是思绪依然停留在那个金戈铁马的时代。我仿佛听见钟鼓作响的声音,仿佛看见战火纷飞的沙场,仿佛瞥见帝王踏上宝座的背影,仿佛遇见歌舞升平的盛世。“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残阳里,“半江瑟瑟半江红。”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读《史记》,就仿佛在进行一次足不出户的旅行,在历史的长河里边走边看,边感受那个年代的古老故事。
此刻,它能让我浮躁的心顿时安静下来,那些浮华,已成为过眼云烟。当繁华散尽,内心纯粹如许。生命的礼赞,就这样被篆刻在文字里,点缀着历史的璀璨。
生命中,不断有人获得或失去。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看见的,看不见了。生命中,不断有人进来或出去。于是,记住的,遗忘了,忘记的,记住了。
想说其实烦恼都是自寻烦恼,当你一个人经历了所有,才发现,云淡风轻之后,一切都是刚刚好的样子。就像有的人眼里写满了故事,而表面波澜不惊,内心却坚强到让人心疼。
总有那么一段时间,一边崩溃又一边自愈,你我都是夜里崩溃过的俗人,总觉得欠生活一个交代。而生活也从来不会按照你的剧本进行,就像你有无数种表情,生活从中选择了最糟糕的一种,来定格、放大。
很喜欢《穆斯林的葬礼》中那句:真理从来都是最简单最朴素的,除了它本身之外,并不需要额外地加以修饰,正如一个真正美的人,任何附加的首饰都是多余的。
好了,不在状态的时候看看书、写写生活,等一切脉动回来,才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是在某一瞬间长大的。
要试着在某一瞬间去相信永远,毕竟整个人生都是场美丽的谎言。
——读《史记》后对生活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