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日出而向,落日而归。职场中我们苦于奔命,却只能眼看着别人起高楼,宴宾客,为什么自己工作忙得要命只能原地踏步?整天东奔西跑,从早到晚瞎忙。岁月蹉跎,沧桑落寞。夜晚空对月,转身皆是空。升职加薪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随着35岁逼近,职业焦虑离我们越来越近。职场路漫漫,瞎忙、跳槽、再瞎忙,忙忙碌碌之后,我们的未来在何方?
忘掉烦恼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忙碌起来。但是我们何尝不是起早贪黑地忙碌着,却也没见烦恼少哪里去。相反,忙着忙着,我们似乎就迷失了自我,与曾经的梦想渐行渐远。互联网、高铁、5G缩短了我们的时空距离,同时也缩短了我们的职业生涯周期。35岁成了一个坎,似乎我们拼命的奔忙,却给自己挖了一个逃不出去的坑。
今天,我们聊聊在这个飞快忙碌的时代,如何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职场命运。最近职场流行的一句话叫做“毁掉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瞎忙”。其实,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职场上没有人可以让我们瞎忙,真正让我们瞎忙的恰恰是我们自己,我们称之为无意识瞎忙。
职场无意识瞎忙
我每天都在忙着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一会儿一个电话、一会儿一个微信;同事小王让我帮他取个东西,小张请我帮他看个报告;今天组织投标,却临时安排接待参观,总有临时工作插入打断节奏,很多任务像无数小喇叭在催;忙得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一天下来还经常被领导责备问题没解决;领导有什么工作都交代给我,别人以为我是领导的亲信,其实我就是打杂的。几年下来忙忙叨叨,晋升不够格,跳槽机会少。
这些是不是瞎忙?也是,也都不是。我们说职场无意识瞎忙中的“忙”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出在“无意识”上。“无意识”字面上就是没有意识到的意思,无意识瞎忙意味着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瞎忙。
这就矛盾了,自己没有意识到在瞎忙,怎么会去瞎忙呢?很多事情,如果我们做多了、做熟练了、做快了,就变成一种无意识行为了。比如,我们日常骑自行车就是一种无意识行为,已经不需要思考怎么蹬车、怎么打方向,甚至还可以一边骑车,一边想着别的事情。
心理学上认为,无意识行为是一种不经过主观分析判断而做的行为。佛洛依德认为人的行为背后都有被压抑而无从展现的意识;萨提亚则提出了意识冰山论,认为每一个行为背后都存在这巨大的被压抑、而没有展现的意识和欲望。那么无意识行为就是完全忽略了潜意识里被压抑的意识而变成一种机械行动。就如同蹬自行车一样。
如果职场上进入到这种无意识瞎忙的状态中是好是坏呢?显然,这不是一件好事。为什么呢?职场行为应该是最具创造性的人类智慧的体现。可以说现代社会所有智慧创作都在职场中完成。如果我们把这样的活动变成一个无意识的活动,那很有可能我们已经成为没有思考的职场边缘人了。
怎样才知道自己属于职场无意识瞎忙呢?我们掌握一条准则可以判断自己的日常忙碌是否已经进入到一种无意识瞎忙的境界了:
每去做一件事之前都问一下自己,这对实现我的职场目标有什么帮助,这件事对我的职场发展有什么好处。
这么问似乎很难回答,毕竟大多数的我们忙碌着无非就是为了挣钱养家而已。哪里谈得上有什么职业目标规划。这也许在以前可以行得通。但现在互联网时代,企业都在飞速地迭代、颠覆,我们很难再象以前那样从容地无视。如果我们想一想35岁或40岁的时候还能在做什么,大概就能明白自己当前是否需要想清楚自己的职业规划。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如果感到了危机,感到了压力,那么就需要重新审视自己,重新定位自己,重新走出自我,摆脱无意识瞎忙的危机陷阱。
为什么不能瞎忙?
瞎忙让自己失去了目标和方向
我们一直被教育:年轻人要遵循从量变到质变的客观规律。但是这句话的前提是:首先确保量变的目标和方向是正确的。没有规划和目标的量变,不会产生质变。我们的核心问题是分不清楚哪些任务或工作对我们职业生涯发展才是有帮助的。
看起来很有执行力的员工,工作起来风风火火,来者不拒。但是年底评选核心骨干员工,却没有自己,哪里出了问题呢?领导真正看中的是员工的核心价值,也就是说技术技能等职业价值。看似工作配合度高,却没有看准自己真正应该提升价值的目标和方向。
瞎忙扰乱我们目标的设定
当纷繁杂乱的工作任务一起涌入的时候,如果没有目标的指引,我们像走迷宫一样,一边日复一日地承担着工作压力,一边不知道如何杀出重围改变现状。也许未来几个月,甚至几年,忙碌、委屈、压力、迷茫,瞎忙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
如果没有目标,不止眼前的迷茫,还有以后的瞎忙。领导让我做这个,同事让我帮忙那个,这些都是硬塞给我们的任务和目标,但是我们自己规划的目标是什么呢?瞎忙的结果就是扰乱了我们对目标的设定和实现。
不懂拒绝别人的职场老好人,任劳任怨,成了典型的勤杂工,在忙碌中给别人做嫁衣,自己的初始目标已经被模糊了。
时间都被杂事抢占,无法提升自己的硬实力
瞎忙占用了我们所有可支配时间。以至于我们觉得工作的饱和度高,一直忙不停却导致自身进步很慢。不善于选择要点就意味着浪费时间,不得要领的瞎忙,却等于乱放空炮,不能坚持做对自己成长更有帮助的事。
格拉德威尔的一万小时定律告诉我们:所有的非凡卓越,都需要1万小时的锤炼。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的价值取决于我们自身是否具有扎实的技术和技能。
毫无目的地瞎忙,让我们不能集中时间和精力在一项我们的专长或技能上,只有坚持一个方向,才能有助于自己成长为一个行业的专家。
无法积累自己的可持续性资源
职场中,衡量我们价值的标准除了技术和技能,还有自身的资源,人脉资源和渠道资源等等,都会帮助我们提升自我价值。
所谓独木难成林,这些资源会助力我们未来职业道路。资源积累需要时间去沉淀,需要有目的性去经营,漫无目的的工作忙碌会导致资源的可持续性资源不够。无意识瞎忙会让我们错过很多我们应该积累,应该留下的资源。
造成我们瞎忙的原因是什么?
瞎忙会触发焦虑情绪,徒劳的疲惫、患得患失,职业发展道路上的重大变化往往也是被动的。到底什么原因导致我们进入这种无意识瞎忙的状态呢?如果说瞎忙是目标的迷失导致的,那么影响目标设定的更上一层因素是职业格局。
什么是职业格局?
职业格局是一个人职业发展的眼光、胸襟、行为、见识等心理要素的内在布局,是认知层次的宏观表现。
我们处于不同的认知层次,不同层级对相同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差异较大,形成不同的格局。同时,层级与层级之间有游离通道,可以相互转换。
瞎忙是因为职业格局不够
在普通人看来杂乱、繁重、困难的工作,往往在牛人眼里看来根本没什么大不了的,通过牛人的指导,很快就能走出迷局。这就是一种职业格局,当我们站在更高的格局上,迷局就会转变为进可攻退可守的明朗局面。
造成无意识瞎忙的原因可能是主动造成的,也可能是被动造成的。主动造成的无意识瞎忙是因为缺少自己的人生职业规划,而被动的瞎忙可能是因为领导指挥无序导致。无论是哪种,都是因为我们职业发展的眼光、胸襟、见识等还不足够让我们有良好的判断力。
瞎忙不等于忙碌,忙碌也不等于瞎忙
以忙为荣,但是忙碌和瞎忙不是一回事,忙碌是有序、规划目标强、懂得取舍、足够专注。
但是瞎忙却刚好相反,无序、漫无目的、不会取舍、反复聚焦。忙碌之所以被称作瞎忙,就是因为结果往往不是我们内心真正想要的。我们也没有从忙碌中收获到任何对我们自己实现人生价值有意义的东西。
职业格局的五个等级
我们大致可以把职场格局分为五个等级,各等级间逐层提升演变:
第一层级:只看自己的得失,有权利没有义务。
不愿意管闲事,甚至占便宜的个人职业格局观。常用语"这事儿不归我管","我不知道啊"。北大校长饶毅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原谅我不敢祝愿每位毕业生都成功、幸福,因为历史不幸地记载着有人的成功代价是丧失良知,有人的幸福代价是损害他人。
第二层级:可以跳出个人利益,顾及对方利益。
跳出个人利益,就要看到团体利益,往往是呈现差序性。差序性简而言之就是从亲密关系像水波纹一样,由内层向外层层递进式的。从内层到外层,关系逐层疏远。例如,亲属关系、同学关系、同事关系、地缘关系等团体职业格局观,在利益得失面前先顾及团体内部利益得失,然后才是外部利益。
在这个层级上,人际关系繁杂,很容易让我们无法拒绝别人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第三层级:从整体利益出发,可以预判趋势。
可以跳出利益,判断发展趋势,预测结果,最关键的是对结果有预案。他们的职业格局较大,准备好接受最好的奖赏,同时也准备好了为最坏的结果做准备,最终带领团队冲出重围。
通常我们所说的技术大牛往往就在这个等级,他们可以在杂乱工作任务中迅速抓住主要矛盾,根据优先级排序,集中精力突破重点。
第四层级:智谋深远、意志坚韧,直到成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可以从很多商业领袖身上看到这样的职业格局。
21年前,马云在BBC采访中被问到:你是百万富翁吗?
马云:还不是。
主持人履带嘲讽说:你想成为百万富翁吗?你的口号震天响,却没有赚到钱。
21年过去了,相信当年对马云言语间奚落的人不止这位记者,阿里巴巴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容忍,包容的宽度,格局是三步的细分,十步的节奏,百步规划。
第五层级:崇高精神层面的追求,对社会和人类奉献精神。
第五层级是格局中最大的人群,他们拥有崇高精神追求,往往在商业社会较少见到。比如雷锋的职业格局就在这个最崇高的等级。
职业格局决定了什么?
职业格局的高度决定了职业生涯的高度。我们职业生涯的格局不应该只由找工作、升职、加薪这三点构成,应该有更广阔的空间。
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每当我们面对抉择的时候,职业格局都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到底是选择还是放弃?
比如:是否要辞职创业?是否要跳槽?是否要调岗?是否接受这个任务?是否继续按部就班?是否继续庸庸碌碌漫无目的?是否需要提升特定技能?一系列的抉择都会影响职业生涯的发展高度。
如何建立自己的职业格局?
瞎忙就像身处迷宫一样,因为缺失目标和方向的指引,几年后暮然回首,会发现“沉没成本”过高。 职业格局小,格局低,会导致“沉没成本”很高,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不可改变的成本。
有哪些黄金法则来提升我们自己的格局?
当局者迷,身处纷繁杂乱的工作中,我们很难发现问题出在哪里。如果我们站到局外,站到更高的位置去看待自身,你的很多困惑就会消失,我的建议是:
拉高你的职业格局!
提升职业格局的黄金法则:
1.提升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决定了我们对职业高度的判断和评价能力。认知能力是由教育背景和知识储备决定的。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认知能力会减少我们的误判,通过定向修正自己的认知体系。解决我们在瞎忙中的取舍问题,帮助我们分清哪些是正确的事,哪些是该做的事,哪些是优先解决的事。
我们可以从系统整理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入手。
我们吸收了很多知识,但都是碎片式的,需要通过整体性学习法,其中需要系统性知识重组,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我们日常琐碎忙碌的每一件事,都是我们知识体系拼图的一块,我们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而不是无意识地瞎忙,一定是把每一件事找到与我们目标相关的一块,用心积累下来,水滴穿石,才能成就一万小时定律。
2.丰富阅历
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 ——林语堂
阅历是不可多得的提升职业格局的基石,善于复盘才会不断让我们从阅历中汲取成长的营养。阅历是经历的沉淀,光靠看书是不够的,有所经历才会有阅历。
丰富的阅历使我们对工作的理解更加深入,帮助我们理清工作头绪和处理人际复杂关系。
丰富人生阅历的方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打破社交壁垒,刻意去结识不同的人,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去不同的地方体验。
3.打破思维固化
思维方式,打破“单一思维”的固化习惯,不能固化,需要不断自我更新,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能总是单一角度看问题。
改变思维方式,使我们从被动执行者,转变为主动思考者。解决了我们被硬塞工作任务的瞎忙问题,当我们被动塞满工作的时候,我们会选择主动思考:要不要执行?如何执行?执行到什么程度?
提升思维方式的方法:换角度、换立场、不盲从、不从众。
4.向牛人学习
荀子在《劝学》中写到: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意思就是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方法。用现代流行的话讲人生能走多远,看与谁同行。向牛人学习的本质是走了一条捷径,降低了很多需要自己摸索的"沉没成本"。
牛人善于引导别人去思考,我们可以通过与牛人的学习交流中在瞎忙中找到方向,从更高的格局看眼前的处境,就会豁然开朗。
5.保持独立思考
当我们用更长的时间跨度和更大的空间跨度去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无论你得到的结论看起来有多荒谬,都比之前的思考要好。
保持独立思考,帮助我们直接瞎忙核心和本质。
6、勇气
勇气有时并非指胆大,只有勇气才可以敢于承担和面对困难,帮助我们看破事情表面,领悟本质,拥有更高的职业格局。职业格局小,在面对未来职业不确定的风险时,由于勇气不足,产生焦虑情绪会弱化判断力和执行力。
结束语:
无论是员工还是管理者,工作太多太杂,恰恰需要更专注,越集中时间、精力和资源,我们所完成的工作也就越多越优质,距离成功就越近。
当我们经历了职场顺境、逆境后的变迁,职业格局会告诉你再考虑一下、再耐心一点。
当我们站在更高的格局等级,就会更关注核心价值,而不是畏惧风险和厌恶不确定因素。做该做的事,不去瞎忙跑龙套,认真做自己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