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第一次看地雷战和地道战的时候可把我兴奋坏了,贼开心,每当看到智勇双全的八路军叔叔们用着各种不同的方法对日本鬼子们进行着摧枯拉朽式的清扫,我都都有种想站立起来拍手叫好的冲动,刺激呀,开心呀,正义战胜了邪恶,奥特曼战胜了小怪兽了呀!说不出什么具体的原因,感觉当时看片子纯纯只是视觉上的刺激,只要满足自我视觉上的认知便好,简单的正义与邪恶,简单的三角人物关系,简单的剧情,简单的特效,需求不多,很好满足。
而伴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与需求的变化,看的电影,电视剧也发生着变化,并且我们这辈人也正好赶上文化喷发的年代,大量的影视剧层出不穷,轰击着我们的价值观体系与认知。以前能看的片子很少,一放学就回家抱着电视,在电视机旁等待着大风车的到来,还记得那首经典的大风车主题曲:“大风车吱呀吱悠悠的转,这里的风景啊真好看,天好看,地好看,还有一群快乐的小伙伴······”没事就喜欢跟着哼唧哼唧唱两句,期待着接下来节目的到来。天真浪漫的童年,做着提剑走天涯梦的少年,想想嘴角便浮现着一丝笑容,满满的回忆。
很怀念那段跟家人一起在晚饭后一起追剧的时光,虽然已记不清追的什么剧了,但那份温馨的回忆依然是记忆深处的一缕温柔,但现在父母每天忙的不可开交,自己也有了自我的朋友圈去维护,时间突然有种加速不够用的感觉,令人措手不及,每天匆忙中奔波不止,连不大的妹妹也在辅导班中徘徊,现在想想自己蛮幸福的,最起码辅导班没进几个,就班主任找我爸谈我语文成绩不行时候,被拉到她家写了一段时间的家庭作业,也没多少补课的印象,每天到处跟小伙伴溜达,在我们的小世界中探秘着不一样的精彩。我也不清楚,突然就感觉大家都变得很忙,忙的令人措手不及,忙得令人无暇顾及别的事。
现在看到抗日剧这种题材的片子,一般会先扫上两眼,看看谁主演的,讲的是谁的故事,再看看哪出版的,正经讲故事根据历史改编的看下,神剧扫一眼,笑一下就过去了,知道多了就是麻烦,看个片纠结一堆问题,怀疑是这个世界疯狂还是自己跟不上潮流。自己的三观已经成型,也不想看那种毁三观的片子了。尤其是前段时间看到日本出版了一本《中国抗日神剧大全》的书,是真的叫我对抗日片没有了多少好感,你拍特异功能就标特异功能片呀,超人就超人吗,别披着个抗日片的外衣呀,你这让别人怎么看呀,中国抗日战争的时候有这么一批”超人“,”异人“,”天才“,三个妇女能拿着小刀,竹箭灭鬼子一个小分队的,一群没接受过正规教育的村民便能把鬼子们耍的团团转,到底谁是二战的受害者,二战到底是我们欺负别人弱智还是我们被侵略了呀?这样外国人看到了怎么想,二战到底怎么打的?八路军们全穿着崭新的军服,说条件刻苦,刻苦在哪了,一个个油光满面,头发打完一场仗都没见乱一根的······一群披着抗日剧卖着抗日情怀讲着现代人英雄观念的片子。
我从来不讨厌抗日片,《亮剑》(老版)我看了一遍又一遍,那是真的好看呀,百看不厌,那个李云龙把我看的难以忘却,活生生站在眼前的感觉。就好像回到那个年代,犹如做了时空的穿梭机,将那个年代一份热血将军有血有肉,有情有爱的一面展现给了我们。身上一股瘪瘪的气质,指挥战争的时候从来没有一丝的懈怠,被岁月打磨过的脸庞诉说着自己别样的精彩人生。细节呀,全是细节,现在想想都没有什么可吐槽的,那一身被泥土浸泡过的衣服,土里土气,显得亲切,贴切。那份岁月,那些人,那份为国为民,敢拼敢干的精神历久泯新。
抗日片是为了让我们这些后辈能够感受到在那份动荡的岁月中,先辈们为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的敢拼敢干,敢牺牲,怀着崇高理想信念,救国救民于水火之中精神的感怀,所以希望不要将这份感怀娱乐化,商业化,他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民族不屈精神的传承,民族为了幸福而做出的伟大追求与探索,这份牌请不要让他庸俗化,娱乐化,商业化。他继承了太多念想,令我们追忆与感恩。不要在不理解这份感怀的情况下,为了收视率,为了博观众一笑,为了填满口袋,便对我们历史擅加修改。而我们也不是群不会欣赏优秀作品,只懂得娱乐的俗人,我们也渴望去继承抗日精神,去建设更加美好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