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Z最近比较郁闷,诉苦道:
“我毕业工作至今已经七年啦,为什么还是被领导安排做一些detail的事情,我想做一些更‘高级’的工作啊!”
“我也努力过,向领导申请过,可是领导迟迟没有安排!”
恰巧我和小Z的领导认识,于是侧面将小Z的诉苦转述给他的领导大刘。
大刘听后作出一副纠结痛苦状。
“嗨,我也想让小Z多分担一点我的工作,可是每次交代给他的事情,要么完成不及时,要么交出来的作业还需要我多次修改,你说让我怎么办?”
“按理说他也不是刚毕业的学生了,工作七年了,怎么每年看不到进步呢?有些低级错误提醒了多次,就还是重复犯呢?”
“低级错误?指的是什么?”我问,想了解工作七年的人还会重复犯什么低级错误。
“嗯,举个例子吧。小Z最近在完成一份报告,先不说内容如何,就说这排版,就有明显的问题。”
“文字排版,新段落段首空两个字这应该是最起码的常识吧?他偏偏有的空了四五个字符。”
“做个表格吧,最起码的居中对齐原则也不注意,你看看这……”大刘发来一个截图。
“之前出现类似的情况,我就提醒他要注意,要注意,要注意!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可还是那样子。你说我交给他更重要的事情,我放心吗?”大刘也开启了“吐槽模式”。
02
大刘的吐槽让我也回想起职场中遇到的很多无奈,因为大刘“吐槽”小Z的这些问题我也碰到很多次,有实习生心比天高,也有老员工熬成了“温水青蛙”。
我们的身边的确有很多人会“抱怨”领导不给我机会,成天都是安排些琐碎的事情,没有学习,没有进步,没有成长。
似乎自己一腔热血、满怀热诚,却始终做“冷板凳”。
却始终没有想想自己的“模式”是否正确。
所谓模式正确,是指自己的行为模式要向“客户”看齐,不能一味按照自己的喜好开展工作。
就如同一个厨师不能自己喜欢吃辣条就以为天下人都喜欢吃辣条一样。
如小Z的例子,完成工作的时效必须以“客户”即领导的时间表为准,不能自以为是,方案排版的喜好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自己喜欢表格,领导喜欢看文字,这不是成心和领导过不去么?
“客户”一次又一次的在你身上找不到“靠谱”、“信任”标签,自然不会给你“重大订单”,这个道理很难懂么?
03
为什么很多人就是不懂呢?
因为他们习惯了活在自己的舒适区。
所谓舒适区,就像这高温天气下的空调房,呆在里面多舒服呀。在自己的舒适区里做事,一切都是熟悉的“套路”。
但是长期在舒适区内做事,就会陷入到“低水平的重复”,因为已经习以为常,就容易被“禁锢”住思想与行为模式。
当外界已然变化时,自己在舒适区的操作系统早就已经过时了。
在舒适区之外是学习区,注定了学习不是一件舒适的事情。
对10000小时定律的正解不是在舒适区低水平的重复10000小时,而是要进入到学习区去进行挑战不舒适,进行刻意的练习。
什么叫做刻意练习?
简单来说,例如小Z,最基本的、可以立即做到的就是翻出大刘之前指导或修改过的方案版本,仔细琢磨修改的思路和方式,甚至将每一处分类后记录下来,形成“负面清单”,在下次自己的操作中,逐一对照检查。
当然,这个过程不会很舒服,因为和自己以往的行为方式截然不同,但这是升级自己操作系统的必由之路。
另外,关于刻意练习的解读强烈推荐收听今年第183期“罗辑思维”《怎样成为一个高手》,讲得很彻底和到位。
04
当我们不想日复一日重复昨日的details,想做更高级的事情时,首先得搞清楚:
1、我现阶段的事情是否都搞定了?是自己认为的,还是“客户”认为的?
2、我如何才能让我的“客户”为我贴上“靠谱”、“可信任”的标签?哪些行为方式可以立即改变?
3、做更高级的事情就意味着要进入令自己不那么舒服的学习区,而且可能是持续的不舒服,我准备好了吗?
如果没有搞清楚这些问题,那就乖乖接受“七年如一日”的现实咯,不要再幻想做更高级的事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