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次贷危机的风险,具体在哪个领域呢?
现金贷
可能你对现金贷这个词语没有特别强的感觉,但是,我们绝大多数人都碰到过现金贷的推销。比如说,这两年,你是不是经常接到电话,问你要不要贷款,然后告诉你这笔贷款啥抵押都不要,直接打到账上,先花着,利率也不高,就是每天1瓶啤酒的钱,或者1包香烟的钱,你听上去还觉得挺美好的。其实很多消费欲望很强,但是收入又不高的年轻人都在使用这种被称为现金贷的产品。
从15年底开始,监管部门突然下令,严格地限制现金贷,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些现金贷产品很多都是用资产证券化来进行融资,然后打包卖给银行、基金、信托、券商,再通过它们用各式各样理财产品的方式出现在我们的口袋里。如果现金贷的质量不好,那么通过资产证券化就有可能引起这个风险在整个金融体系内扩散,导致形成一个小型的次贷危机。
一、现金贷是一个没有“消费场景”的纯信用贷款
听上去现金贷不就是贷款吗,那它和我们平时用的房贷、车贷、信用卡贷款有什么区别呢?非常容易区别。看贷款机构是不是知道这个贷款人的借钱目的。你仔细想一下就知道了,不管是你买房也好,买车也好,买化妆品或者在餐厅吃饭,你都是有一个具体的消费场景的。
而现金贷是一种用于个人短期消费的纯信用贷款,贷款机构直接将现金给你,至于你用这笔钱干什么,他们不管。平时你在网上经常听到的什么年轻女孩“裸贷”,学生贷“利滚利”,最后逼着家长还,这些都是属于现金贷。
这种贷款的特点就是期限短,一般就是几个月,但利率超高,高到什么地步呢?年化利率普遍要超过36%,有的现金贷甚至达到100%的利率。另一个特点是金额小,一般不超过1万块钱。
那么现金贷和刚才我们说的这种有消费场景的贷款,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对于放贷方的风控而言,有场景的贷款,它的资金去向是可以追踪的,所以风险更低。而现金贷,它的资金去向不可追踪,可能会流向股市,流向不知名的地方,有的甚至会流向赌场。还有就是,由于它不追问你的资金去向,所以借款人的综合借贷情况,也很难测算,所以多头借贷的现象就特别严重。
那么这一拨现金贷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兴起的呢?从2016年开始形成规模的。这个时间点特别地耐人寻味。
在前面的课程里面,我给你们讲过(相关延展话题:如何正确认识形形色色的“金融创新”?),2013年,中国互联网金融浪潮兴起,出现了上千家的P2P平台,到2016年已经倒闭和跑路了一大半,剩下的这些平台,很多也在破产的边缘挣扎。一直到2016年的时候,它们发现了一条新路子,就是可以做现金贷。所以,从2016年下旬开始,很多P2P平台都在死命地寻求进入现金贷这个市场。现在据我们能够拿到的数据,至少有三十多家大的P2P平台在做这种现金贷业务。所以你会看到,最近这种现金贷的规模一路飙升。
为什么说现金贷的业务非常地危险呢?首先,你看它的操作简单到爆,对于年轻人来讲很有吸引力。下载一个 App,填写一些信息,姓名、身份证、照片、手机号,或者给个支付宝、微信账号,就可以获得一笔现金贷款,审核简单,资金秒到账,还款也方便。而且,听上去利息还不高,这些平台经常会告诉你,你借5000块钱,一天只要还几块钱就够了。
比如说,你借5000块钱,为期是三个月,这三个月,你每天只需要付10块钱利息。很多年轻人一听,10块钱一天,这个挺合算,喜滋滋地借了,可能还想多借一点。但是稍微动一下脑子算一笔账,3个月是90天,每天10块钱,那这3个月你就付出了900块钱的利息,3个月到期的时候你要还5900元钱。换一句话说,这3个月你已经付出了18%的利率。那么年化的利率是72%,这个数字会让那些觉得自己占了便宜的年轻人吓一跳。
72%的利率,这不是高利贷吗?没错。很多现金贷平台做的就是高利贷的生意,目标客户就是那些收入不高,消费欲强,还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它们用这种小额加上短期的包装,让年轻人觉得特别划算,似乎可以轻松地拿一笔钱,就买苹果手机,打王者荣耀,买化妆品,甚至去整容。而且,由于操作这么简单,很多人会在多个平台上循环借款。
我仔细研究了一下几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现金贷平台,发现它们的活跃用户是平均每半年借款6次,而且有30%以上的客户在3个以上的平台借款。这意味着什么呢?第一,这些客户完全就是常客,不是像平台所说的偶然应急的流动性需求。第二,在多个平台上借款,很大的概率就是在“撸口子”。什么叫撸口子呢?就是借新债还旧债。这样的客户,他们的偿还能力很差,违约的概率是很大的。他们不断地撸口子,也就相当于一层一层地加杠杆,这样的贷款市场风险是非常容易积累的,只要一个平台出问题,很多平台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造成整个现金贷市场的崩溃。
二、现金贷资产证券化,有毒资产可能扩散
现在你已经知道了,我们看到的现金贷市场,其实就是那种风险非常高,贷款质量非常差的市场,也就是次级的贷款。
更可怕的是,由于这些现金贷很多都是通过资产证券化市场转卖出去的,所以这些风险已经开始有在金融系统蔓延的趋势。
为什么呢?因为除了部分的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以外,大部分的现金贷平台都是没有什么行业资质的网贷平台。它自己也不可能有那么多资金来给人放贷,它主要就是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模式来募集资金。
就像我们在课里讲的,因为你有很多笔贷款(信贷资产),然后你可以把这些贷款打包出售,经过一番捯饬和美颜之后就做成证券化产品,然后卖到市场上去,卖给那些小银行、基金、券商,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理财产品,放到我们老百姓的钱袋子里。
很多人在后台会问老师,我买了一个收益率10%的理财产品,你觉得靠不靠谱?我不知道你具体买的是什么,但是你算一下,一个收益率10%的理财产品,听上去挺好,平台给你10%的收益率,中间你还要有各种手续费、通道费、销售费,平台自己还要赚钱吧,所以回报率低于15%的项目是不太可能支撑这样的金融产品的。
我们再来看一下四周环境,资本回报率比较高的行业,像食品加工业、医药制造业,它们的回报率是什么样子呢?食品加工业的回报率是13%,医药制造业是11%,家具制造业是10%。所以你想一下,什么样的项目能够取得这么高的回报率呢?而且,咱们中国的银行体系是如此地发达,如果有这样安全的、高收益的投资,银行早就赶着去给人家贷款了。
所以,我一再地跟你强调,金融产品的风险和收益是匹配的,我们对目前市面上各色的互联网理财产品,需要保持一个很冷静的态度,这也是为什么说在2017年12月的时候,中国监管层用非常严厉的口气出台了文件(《关于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把这个已经开始泛滥的现金贷市场给叫停了,然后从牌照、利率、资金来源等多方面卡断了现金贷公司的暴富根源。它的目标是什么呢?就是务必要在这个市场规模过大、这些有毒的资产扩散之前,把风险给控制住,不让中国发生次贷危机。
所以,就像我们在前两天的课程里强调的,资产证券化作为一个金融工具是中性的。
一方面,我们已经说了,它能够拓宽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提升整个市场的流动性。
另一方面,它也可能造成次贷危机那样的灾难,它的关键还是在基础资产的质量上。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一点,就是在现金贷市场上,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不好,比如我们前面说过,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是属于“信用卡贷款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其实这两个企业,它们也发行“现金贷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叫做蚂蚁借呗和京东金条,这两个产品其实比一般的银行信用卡的违约率还要低。
但是,如果危机一来,没有一片雪花会是洁白的,现在的这个现金贷市场就和当年美国的次级贷款是一样的,它在资产的质量上,是有天然缺陷的。对于中低收入的年轻人来说,平均60%-70%的利率根本就不可持续,拆东墙补西墙,将借贷的链条拉长,推高整个市场的杠杆率,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违约。
第一个是创新源于交流。
美国人原本就擅长说话,也很喜欢跟人交流。在谷歌,沟通交流能力很受重视。在招聘中有一条判断标准是“应聘者的个性是否具有谷歌文化特质”。 如果有人缺乏与他人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的能力,即便他再优秀,谷歌公司也会对他敬而远之。
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有一句经典的话说:“创新并非源于早晨醒来之时的灵光一现,而是产生在平时跟别人的交流过程之中。”而产品总负责人乔纳森·罗森伯格也曾经在产品经理的全体会议上说过:“总之要交流、交流、再交流,世上没有交流过度这一说。”
谷歌办公室的氛围随性而平等,几乎没有人穿着西装打着领带来上班。这里所说的随性自然不仅是指着装,更主要的是坦诚相见、透明度高、行动敏捷,公正地听取各方意见,不用顾忌地位、年龄、经验的差别,谁都能畅所欲言。
第二个是互助文化。
辻野晃一郎在谷歌时,他观察到虽然公司有部门和上下级之分,但是基本上大家都是通过互相合作来完成工作的。他刚刚加入谷歌时,在遇到困难或是不明白的问题时深深感受到了公司同事的“互助文化”。比如,他在准备一个英文报告,有些拿不准英语表达。这种时候只要他给在线的美国同事发信息,尽管他们很忙,还有时差,也会很热心地立即看他写的文章并给他建议。他从没收到“我现在很忙,过一会儿再找我吧”这样的回复。
谷歌的这种文化就是大家通过发挥自己的长处互帮互助,以此来提高各项产品的质量。这应该也算一种“汇集群众智慧”的互联网模式的工作方式。谷歌的网络工作环境特别适合这种即时互助的工作模式。谷歌公司通过使用自己创建的谷歌日历、Gmail邮箱、谷歌网盘等,形成了全体员工互助的非常高效的工作模式。
第三个是完全的信息共享,实现平面式也就是无上下级差异的组织模式。
谷歌非常重视沟通交流,每天接收的邮件数量多到超出人能处理的范围,而且大多数都是英文的邮件。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邮件呢?当然,其中很多都是写给收件人的,也有很多是抄送给他们的。
在谷歌公司,同一个部门或是项目组的人,只要不是特别私人的东西,原则上大家都会共享所有信息。“只有一部分人掌握信息,不让其他人知道”,以垄断信息来确保自己的优越性,这种陈旧思维方式及行为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今这个网络社会了。实时而广泛地共享信息能够提升工作速度。通过把握项目整体的方向和部分的动向,明确自己在整体中所起的作用,能更好地完成工作。每个成员也能实时掌握其他成员所想之事和正在进行的工作,这样一来,大家就能够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及时给出恰当的建议或帮助。
而一个人闷着解决问题,苦苦思考,不知不觉一天、两天甚至一周就过去了。如果及时和周围的人说出自己正在烦恼的问题,以及自己还未能完成的课题,就有可能在他人的帮助下快速解决这个问题,或是得到一些恰当的建议,由此推动整个工作的进展。比起垄断信息,信息共享更能让大家共同受益。
第四个是褒奖文化。
辻野晃一郎认为,美国公司总体上比日本公司更擅长表扬。比如在沟通工作时,先从慰问下属的辛苦开始:“做得真不错,谢谢你!”表扬之后再对他说:“这个部分你要是这么做的话会更好,你能这样改进一下吗?”
如果上司一上来就是打击下属,下属就不会想着要做得更好,反而会满心想着绝对不能失败,因而也不敢冒险了。所以,那种鼓励对方给对方加油打气的方式,辻野晃一郎认为值得日本企业学习。对那些失败的人也并不只是一味地斥责,而是对他说“做得很好,但是……”,用这种鼓励的方式来引导他。
谷歌还有一种“对等奖金”制度,这是为他人申请小额奖金的制度。不管是在同一个部门还是在不同的部门,只要这个人给自己很大的帮助,或是因为有他的默默努力而让公司变得越来越好,就可以帮他申请这份对等奖金。辻野晃一郎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制度,它能孕育出大家发现他人的优点并积极主动地去感谢这一美德的企业文化。
以上就是辻野晃一郎总结的谷歌独特的4种企业文化,希望能对你有启发。
本文参考来源:《谷歌日本前总裁亲述:谷歌文化的4个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