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带母亲和二女儿去参加一个亲戚家的婚礼,收拾利落,载着一家老小出门。大女儿满脸的不快,我问她:“怎么了这是?情绪不高啊,”
女儿小有气愤的说:“哼,你们又出去玩,吃好的,喝好的,而我还得去补课,中午自己吃方便面,真是的,我就不能少补一次,跟你们去一起玩?”
我看着她,本想乐,但还是一本正经的沉着脸说:“为这点事就想逃课,看你这点出息,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学习,别人都去学了,而你去玩,你觉得合适吗,差距往往就是这么产生的。”
女儿没有再犟嘴,只是小声嘟囔:“哼,还是你们大人好,晚上回来可以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周末休息,想去哪就去哪玩。”
我静静的看着她,沉默了一段,拍拍她的肩头:“孩子,成年人不是也得努力工作,时不时的还得加班,我们也一样啊,不努力就会被淘汰,失去工作。”
孩子有点不耐烦的样子:“走吧,快点,要不我该迟到了。”
看着她反感的样子,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到补习班门口,她下车前,我看着她:“孩子,别带着厌烦的情绪去上课,在你这个年纪,我宁可欠你一个快乐的少年,也不想看你将来卑微的成长。”
其实,跟女儿关于这个话题的对话由来已久。我们两口子是正宗的北漂一族,自打孩子开始上学开始,孩子就一直有疑问:我为什么不能跟随父母在北京读书?为什么我就成了留守儿童?
这几乎是每年高考季,河北家长们都在疯传的话题,但我深知,这也就只是个话题而已,我们无力改变,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做好我们自己,去适应体制。
当我们很多人在埋怨高考、张口闭口素质教育的时候,我们是否意识到,如果你的户口不是一线大城市,你说的素质教育,充其量只能为下一代的成长注射一针麻醉剂。很多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果你没有能力去争夺,一旦遇到危机,就只能在困难面前束手就擒。
我在北京的邻居,是一家四口,两个孩子跟随身边上学,到了该上高中时,两口子整日愁眉苦脸。一是必须得送孩子回去老家上学了,学籍是个麻烦,二是孩子已经习惯了在北京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最大的苦难是,孩子学习方向和习惯根本就没办法融入河北的教育,成绩一直低迷,孩子的自尊和自信也跌落到了谷底。
可是,高中本来就如血腥的战场,没时间和精力去给你适应期,给你调整期,即使你的适应能力再强,那不同的课程也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障碍。
有时在办公室太憋闷,于是下楼抽烟,经常遇到十几岁就不再读书,出来做保安的小孩,我就会跟他们多聊几句,总是忍不住会问:这么小就出来打工,怎么不读书了?读书不是会有更好的出路,或者去学门技术啊。他们的回答大多是:学习不好,所以就不读了,学门技术倒是想过,不过还没想好。我有时也会问:对以后的生活有什么规划或者想法?他们大都是挠挠头:有什么规划,过段相亲,结婚,生孩子,然后再出来打工或者在老家务农。
所以,我有时总是再想,他们的父母可能是在他们少年时太惯着他们了,随了他们性,没有替他们还不更事时把握一下方向。
我是父亲,我比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但这快乐,绝不是在该学习的年龄去放纵,在该努力的时候只图轻松。
孩子,你不是含着金钥匙来到人间。出生在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家,我唯一能为你做的,就是给你创造好一点的学习机会,让你有台阶去登上更高的山峰。那时,你看在眼里的风景才会楚楚动人。
如果你一直匍匐在命运的脚下,为生计发愁,那么,再美的景色在你眼里也是愁苦。此时我对你有多心软,将来生活就会对你有多无情。
我宁可欠你一个快乐的少年,也不愿看到你低声下气的成年。
如果你想在以后的人生舞台上长袖善舞,你就要多熬一些夜,多吃一些苦,多读一些书。真正快乐的人生,是要趟过一条汗水的河才能抵达。
只有在春天的时候去躬身播种,你才能最终收获一园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