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转发一个测试中文词汇量的页面,随手测试了一下,结果是这样,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我的测试结果是7100,而转发此测试页面的朋友测试结果是8950,比我整整多出1850个词汇。虽然只是个游戏,不必当真,但这个有趣的测试让我注意到一点,为什么我们总是很介意自己的英文单词词汇量,却很少有人在意自己的中文词汇量到底有多少呢?
我看到有不少朋友装各种刷单词的APP,百词斩、扇贝等等,每天坚持背单词,背多少还要发朋友圈,却很少有人在意自己中文词汇量的多少。我这二年开始专注于练习写作,零零碎碎也写了不少文章。在写的过程中,才逐渐意识到自己中文词汇量的贫乏,尤其是读完傅真的二本旅游书之后,更加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
好的作者描写日常生活,不管是写实,还是用修辞手法,都是多变且生动的,让人看了文字后有很多的画面感,感觉有灵气。写作不仅仅是锻炼自己的逻辑和思维能力,还有对中文文字的驾驭能力。如果一个人的阅读量很少,看人看物思考很浅的话,很难有生花妙笔,写作必竟是我以我手写我心。我们了解一个人,是从她的文字里窥见她的思考和价值观,所以才有文如其人的说法。
记得少年时,初看余光中、张晓风,还有三毛的书,被他们写的散文打动,那时看的文章,很多情节,到现在依然记得,觉得写的文字和意境真的很美。到后来,又认识很多不一样的作家,各有自己的风格,也慢慢有了喜好和偏见,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好象亦舒师太的小说,小时候喜欢,长大后还是喜欢,还有梁凤仪的作品。
这么多年来,断断续续地有阅读一些作家的书,可阅读量并不大,多数是看工具书或与工作相关。最近这二三年才开始密集大量阅读工作以外的书籍,眼界开阔不少。虽然做得很不够,起码是个开始。有开始总是好的,剩下的不过是循着轨迹前行,走得慢一点,快一点,都没有关系,最重要还是坚持。
前段时间,周冲的一篇吐槽文章大火,她说自己每月要看大几千的书,写字写到身体每况愈下。辛苦是辛苦,也让我意识到,没有人轻轻松松就能写好字,那些冒出头来,被我们视为标杆的,很可能人家是经历了默默无闻若干年苦读苦写,才有今天的成绩。更何况,一个人能坚持写上七、八年,岂是仅仅为了名与利?如果没有相当的兴趣,一般人是坚持不下来的。
我们往往惊叹于他人取得的成绩,却很少去关注这些成绩是怎么获得的。和这些人比较,自己做得真是微不足道,太少太少,远远不够。我在想,要提高中文词汇量,我们能做什么呢?除了日复一日的坚持输出,更重要的是日复一日的坚持输入,大量输入才是积累词汇量的根源。看来纳博科夫的卡片一定要做起来,没有每天的积累,哪里有大量输出的可能性呢?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