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出自《论语·八佾》篇,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大致意思是已经成为定局的事情就不要再提,已经做的事情就不要再劝,已经过去的事情就不要再追究。充满中庸思想的言论,也蕴含深刻的语言魅力。
(一)成事不说
恰逢世界期间,看球之余不少人选择了赌球。小张天天看到赌球挣钱换房买车的新闻,也心中一动瞒着老婆小李赌了一次球。结果,比赛曝出大冷门,小张的钱全赔进去了。小李知道后大骂丈夫无能,说挣不了大钱反而赔钱。结果小张也是一气之下说出了离婚的话,夫妻二人闹得不可开交。
上面当然是我编的小故事,但是却真有可能发生。钱都已经赔进去了,骂骂咧咧显然是于事无补,反而只能火上浇油,加剧矛盾,这就是“成事不说”的道理。当然孔圣人也不是教导我们要忍气吞声,只是告诉我们,面对发生的恶果,骂骂咧咧,不是唯一的方式但却可能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处理方式,恰恰这种方式最是伤人。如果小李知道输钱后,不骂小张,反而用心宽慰,说些赌球确实有风险要小心谨慎的话,可能又是另一种结果了。
成事中所成之“事”当然不全是坏事,也指成绩、功劳等好事。如果一个人满嘴老子当年如何如何,出过哪些成绩等等,周围人就算不说出来,也会心生不满吧。帮助曹操打赢官渡之战的许攸自恃功劳,张嘴闭嘴“曹阿瞒”,最终也是尝到了苦果。
(二)遂事不谏
还是说官渡之战。官渡之战前袁绍兵壮粮足,曹操缺兵少粮。谋士沮授劝谏袁绍打持久战,袁绍一意孤行要急于求胜。因谏被关大牢的沮授仍然坚持劝谏,结果反而连累看守狱卒被砍,也未能改变袁绍战败的局面。
沮授的劝谏可以说是死忠的,可作为谋士确实不合格的。明知不可为还执意阻拦,那是逆流而动,还不如留待有用之身,想些补救措施比较靠谱。
君臣如此,朋友也是如此。在明明知道阻拦不住的情况下仍苦苦劝阻,在我看来只是对于友情的卖弄,一场宣示无奈的表演。朋友执意要冒雨出行,在家煮一碗姜汤总是胜过不断打电话叫停路上的朋友。
(三)既往不咎
这个词经常跟以德报怨、心胸广阔联系起来,用来表达一种道德境界,我反倒更习惯将之视为一种生活态度。
小红经常跟男朋友小王吵架,一吵架就习惯性的翻起以前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上次怎么样、那次怎么样等等,问题越积越多,矛盾越来越大,直至难以调和。
小红与小王的困境可能是许多男女朋友的现实缩影。想化解如此矛盾就要先搞清楚为什么“既往”应该“不咎”,因为抓住别人的小辫子并不能让别人心悦诚服,反而会使对方产生抵触乃至自卫。
(四)知行合一
知之非艰,行之唯难。道理是浅显的,但遵照执行却是不易的。刘墉先生说,我每天晚上要想下自己说过什么话,有没有说的不好的,有没有还能改进的。知道怎么做只是最基本的,就像所有人都知道应该做好事,但世上的坏事也是层出不穷的,只有把所知道的化为行动的力量,以理论为指导,以言行为实践,知行合一,才算是真会了“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