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粥吃完了,这次也是一样,尝不到记忆里小时候那种唇齿留香的米香味。
今早煮粥的米,还是我特意从网上找的真空包装的本季度新米。原想着本来就是新米,再加上是真空包装的,那么这米的本身的浓郁香味应该是还在的。很可惜,结局是我又一次失望了。
我一次一次不断地更换品牌,一次一次重新寻找,可是我再也买不到,如我小时候吃过那么香的大米了。
年少时,父母都是农民,家里吃的饭都来自于自家种的米,南方稻田每年收获两季。每当金秋十月,稻田黄澄澄,稻穗沉甸甸。农民将新收割好的稻谷晒干,之后碾成米。
然后很多家庭会做一件特别有仪式感的事,煮新米饭。那个可是香得纯正香得本分的新米呢。
一碗新米饭出锅,米粒洁白浑圆,清香扑鼻而来,即使不需要任何的菜,一碗饭也能轻松下肚。吃完一碗,还想再来一碗。米香诱人,芳香可口,配菜反而是多余。
长大以后家里不再种田了,当然也就没有新米可吃了。
商场里、粮油店里,经常去买米。只是,从来没有买过那么好吃的米。商品粮,虽然煮出来也是米的颜色、米的形状、米的质地,可是已无米的香气,似乎,失去了米的灵魂、米的精髓。记忆里的米香,已非常遥远。
为何如此,不得而知。
据说,现在市场上包装完整的大米,其实是经过了一层层一道道的复杂工序才最终做成的。而今时不同往日,种植稻谷也不再是从前的原始方式。现代化机械的大面积使用,大大地提高了效率。
只不过,经过这一层一层的筛选加工,最后到我们手上的大米,已经失去了它天然的味道,不再纯粹,不再醇香。
我在想,科技的进步,确实大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我们也由此失去了很多原始自然的东西,比如绿色蔬菜,有机大米。这些我们以为自己有的东西,其实表里不一,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被蒙在鼓里。
科技的进步也不一定总是给我们带来好处,凡事皆是有利有弊,所有的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据说人类从原始社会步入农耕社会之后,智人的脑容量其实比野人的脑容量还要小。有科学家解释说,当生存条件稳定了之后,人类不再面对瞬息万变的危险环境,于是,温水煮青蛙,脑容量有所退化。
原始人在野外生存的时候, 他们以采集和狩猎为生,那时的人需要非常灵敏。在野外寻找食物的时候,他们必须认识许许多多的动植物,知道哪些可以吃,哪些不能吃。他们要关注身边一点一滴的风吹草动,以灵活应变。这要求他们必须要有非常灵敏矫健的手脚,才能捕获到猎物。由此,他们体能非常好,这得益于每天大量的运动和丰富多样的食物。
而且,大自然的风雨雷电,无时不刻变化万千的自然景象,也是要求人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因此,原始人的脑袋,其实更好用,脑容量还更大。
从原始社会步入农耕社会,从某一方面来说,它并不是完全就是一种进步。比如人类适应大自然的能力总体是退化了,对周遭的一切认识的也不再那么周全了,有时候安逸带来的不是进步,而是颓废,这符合用进废退原理。
就像,我记忆里的新米的香味,已经找不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