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之前发生的一些事情,对我来说的确是一个困扰。我觉得很多事情不是人与事困扰了自己,反而是自己困住了自己。曾仕强老师说过,与其找人出气,不如自求合理。道理是对的,但是对于卑鄙小人而言,尤其是触犯到了我的底线,也就是我的尊严的时候,其实很难做到原谅。
我觉得可能真的是我太单纯,道理都明白,就是知易行难。然而率性而为,也契合道法自然。我倒是想起南怀瑾老师说过一句话,天下有两门学问不要碰,易经和佛经,学完之后,废人一个。我现在倒是明白为什么了,就是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想问题会从双方的角度思考,反而会徒增不少烦恼,更缺乏立场和具体的观点。儒家反求诸己,当责任揽自身的时候,反而会让缺乏担当的人不愿担责。有时候会陷入迷茫,就好像庄子齐物论 中提到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搞不懂,搞懂了,一目了然又乱七八糟。这也是跟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常道一般。很多学问都是触类旁通,一衣带水。
就是觉得被人当空气的感受不好受,就是一开始我会从自身的角度反思自己的问题,但后来才发现是对方的问题。我是特别讨厌遇事逃避的人,一点点担当都没有。而且这种人傲气的很,根本就不把他人放在眼里,不把他人当一回事。小有成就就沾沾自喜。就是恃才傲物吧。目中无人地自以为很优秀,发生问题都归咎于他人身上。用一些小伎俩让别人知难而退,将责任转移到他人身上,维护自己的光辉形象。好一招以逸待劳。
不过抱怨他人没有用,这种人最可气的是没有良知。真的很想用柯以敏的一句话骂他:你很牛比吗?放下你的身段。
但,也不能全怪别人,这件事我也看出来我在学习能力上有待 加强,尤其是真正深刻意识到社会是有三六九等之分的。加强 自身建设才是最重要,最关键的。杨绛先生曾说过年轻人总是想的太多,而书读得太少。深有体会 ,想得太多。反而会觉得,有时候学的太多反而会是一种累赘,反而迷失在各种学问之中,各有各的观点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但同时又觉得很多道理都是变动的,曾仕强老师说人生最高的智慧就是随机应变。平时要建立起属于自己 的价值观。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反倒让我觉得,不争也是一种争,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老子浑浑噩噩,就是合二为一的思想。无是非 又怎么会知道好坏的标准呢?借用现代很流行 的一句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看自己怎么想了。
就是脑袋不清楚。观念要整理。我倒是觉得自己的一些观念好好好想一想。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辩证法,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在二分法当中打转,其实容易纠结。之前占卜 ,卜到夬卦,以刚决柔。然而正是杂念干扰学习。平心静气 ,真能做到王阳明的心外无理 心外无物,也是难。但转念一想,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这也是曾仕强老师说的,很难的事情简单看,简单的事情复杂看。考公务员外界看来很难,但易经思想,就应当把它看的很简单。按照自己的节奏来,用恒卦。持之以恒,永不放弃。
意志力,信念坚定。
我又想到慎独,有自己的身份地位了,就应当去骂骂人,解解气。当然论理为先,不造口业。有机会要积德行善 。不可否认,私有制父系社会的特点就是有三六九等。没身份地位也只能被人看不起。那算啦,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自身本就有价值 ,何须他人认可?但气有机会还是要出的。如果真能做到流浪大师沈巍那般不惧人言,身处低位看尽人情冷暖,倒也是一件好事。这倒也是,身处高位应当谦卑,身处低位必须自强。这也是阴阳文化。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现在要做的就是看一些搞笑视频吧。让自己心情变好。
2020年10月30日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