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了《如何阅读一本书》,简单给本周读书内容做个总结,如下。
- 如何培养阅读的习惯
- 关于一本书的分类
- 透视一本书
- 实践步骤
如何培养阅读的习惯
所谓的艺术或者技巧,只属于那个能养成的习惯,而且能依照规则来运作的人。要养成习惯,除了不断地运作练习之外,别无他法。也就是所说的,从实际去做中学习到如何去做的道理,learn by doing,经过练习后,同一件事你开始做的不好,慢慢就会得心应手,像是自然天生一样,这也是为什么说好习惯是第二天性的道理。
但是知道一项艺术的规则,跟养成的习惯是不同的。当我们谈到一个有技术的人时,并不是说他知道该如何去做那件事,而是他已经养成了去做那件事的习惯。但需要了解规则,不清楚规则的话,是养不成任何技能的习惯。
那么习惯其实是一连串规则结合起来,表现出一个整体的顺畅行动结果,最终是一连串规则融为一体,同理,阅读的习惯也是这样培养的,可以把这个习惯拆分为不同的规则,一连串的动作,跟学游泳一样的,都从最简单的动作开始,比如先练换气,后练蛙泳的动作,最后整体连贯起来。但是阅读呢,又比游泳复杂多了,那更是一种心智的活动,考虑到心智上的活动却困难多了,更是需要不断练习。
关于一本书的分类
书中主要表达了以下四点
- 书籍分类的重要性
- 从一本书的书名中你能学到什么
- 实用性VS理论性作品
- 理论性作品的分类
书籍分类的重要性
在阅读之前,有这么一个规则很重要,那就是: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是越早知道越好,最好早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先知道。任何一本书,如果主要的内容是游一些观点、理论、假设、推断组成,并且作者多少表示了这些主张是有根据的,有道理的,那种传递知识的书,就是一本论说性的书。这个规则特别适合用来阅读论说性的书,而非小说类型。所以,一开始,要首先检视一本书,用检视阅读浏览一遍,你读读书名、副标题、目录然后要看看作者的序言,摘要介绍及索引,这些步骤是很重要的。
从一本书的书名中你能学到什么
阅读书名,换句话说,可以让阅读者在开始阅读之前,获得一些基本的资讯,许多人会忽略书名或序言原因之一,是他们认为要将手边阅读的这本书分类是毫无意义的,他们并没有跟着分析阅读的第一个规则走,进而容易忽视,总之,列在一本书前面的那些章节标题,往往是作者花了很大精力进去,可以进一步放大书名的意义。阅读书名很重要,但还不够,还要有在心中有一个分类的标准,否则世上再清楚的书名,再详尽的目录、前言、对你也没什么帮助。那有哪些分类呢,归纳有两种,一种是虚构的小说类,另一种是传达知识、说明性的论说类,在论说类书籍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将历史从哲学中分类出来,也可以将这二者从科学与数学中区分出来。
实用性VS理论性作品
这是一个分类的原则,这个原则适用于所有论说性的作品,这也就是用来区分理论性与实用性作品的原则。实用是与某种有效的做法有关,不管是立即或长程的功效,而理论所关注的却是去明白或了解某件事。要让知识变成实用,就要操作的规则,我们一定要超越“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进而明白“如果我们想要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利用它”,概括来说,这也就是知与 行的区别,理论性的作品是在教你这是什么,实用性的作品在教你如何去做你想要的事,或者认为你应该做的事。
理论性作品的分类
照传统的分法,理论性作品会被分类历史、科学和哲学家等等。以历史书来说,历史本质就是口述的故事,历史是某个特殊事件的知识,不只存在于过去,而且还经历时代的不同有一连串的演变,历史就是纪事。
科学则不会太在意过去事情,它所面对的是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地点的事,科学家寻求的是定律或通则。
哲学比较像科学,不像历史,追求的是一般的真理,而非发生在过去特定的事,不管过去是近代或较远的年代,相对的,哲学家所提出来的事实或观察,不会超越一般人的生活经验,如果说科学家是以实验为基础,或者依赖精确的观察研究,而哲学家只是坐在摇椅上的思考者,但他们同样需要思考与观察,他们会不同的观察结果来思考,思考方式也全然不同。
透视一本书
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个骨架,分析阅读的职责就是找出骨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裹着肌肉,可以说盛装而来,我们需要用X光般来透视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首先介绍了两个规则。
第一,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就是说要尽量简短的说出整本书的内容。来说明整本书是干什么,干什么就是关于整本书的主题展开来讲,就是讲重点。
第二,将书中重要的章节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是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一本书就像一栋房子,每个部分都要有秩序地排列起来。拥有许多房间,每个重要部分都要有独立性,都有自己的室内架构,装潢的方式也不一样。因此,每个部分在整体的使用功能上都要贡献出一己的力量。
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需要了解整本书的大意,也就是结构与规划,这里自己不需要去挖掘故事的情节,作者通常会帮助你,有时候,光靠读书名就好了,有时候作者会在前言说明他整体内容的设计,我们可以借着作者对内容提示的指引来读,但要记住,找出一本书的架构是读者的责任。
关于驾驭复杂的内容,为一本书拟大纲的技巧。这个要求我们将一本书最重要的部分,列举出来,一份说明清楚的摘要会指出全书最重要的构成部分,你看不清这些构成部分,就没法理解全书,同样的,除非你能掌握全书各个部分之间的组织架构,否则你也无法理解全书。这里有个通用的公式,比如,作者将全书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谈的是什么,第二部分谈的是什么,第三部分谈的是别的事,第四部分则是另外的观点,第五部分又是另一些事。将书中重要的部分列出纲要,并说明这些部分如何印证,发展出全书的主题,有助于读者掌握全书的重点摘要。
一个作品应该有整体感,清楚明白,前后连贯。一本书的作者在开始写作时,都是有一个问题或一连串的问题,而这本书的内容就是一个答案,或许多答案。那么身为读者,都有责任尽可能精确地去找出问题来。比如可以这样提问,某件事存在吗?是什么样的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存在?或为什么会有这件事的存在?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造成的影响是什么?特性及特征是什么?可以是一系列的问题,在读之前,可以列个清单,挑出想看重点的章节内容,带着问题去发现作者的意图。
实践步骤
最后简单总结下,我们在透视分析一本书的时候,可以根据以下四个步骤来做分析。
- 依照书中的种类与主题做分类,比如属于科学、历史、经济等
- 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些什么,言简意赅
- 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将全书的纲要拟出来之后,再将各个部分的纲要也要一一列出
- 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带来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