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公文中,总会有一些脱离形势、模式单一、食之无味的文章。
这些问题不是文章本身的问题,而是写文章的人多年来墨守成规,不思改进,明知是坏习惯却又很无奈。
1.官腔十足
说话首先必须是意义重大,然后突出几个重点,最后强调一些要求。行文习惯用词,要,必须,强化,着重,突出,等等,居高临下,不接地气。不用“要”仿佛不会说话,不用表示力度的副词仿佛不会行文。
2.用“时髦”词
用一些上级提出的新概念,跟风领导口中的高频词,如给力,互联网+,网络xx,等等。有些十几年前就提出的名词,至今没有成型的思路、应用的办法,如网络xx,查资料时,发现几篇98年的文章就提出来,这么多年过去了,依然还是停留在流行的“提法”层面。
3.空洞无物
多指出意义,阐释概念,习惯用解释性的话语,甚至用概念解释概念。还有一种情况,把问题和原因混为一谈,仔细想想,有些原因其实是问题,不用任何逻辑推论,就理所当然地找出了“深刻”原因。
4.自造楼阁
或者说,沉浸于自造的脱离现实世界的文字世界。从发文通知,到反映情况,梳理经验,交流做法,总结成果,自成一套系统,自制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不是反映客观现实的世界,也不是信仰的理想世界。
5.不讲how to do
讲为什么多,讲是什么少,讲怎么办更少。即使讲,也无针对性,放之四海而皆准地无的放矢讲几个大条条。或是纯针对性地,按逻辑关系提出几条措施,还是脱离实际的“抓手”。看似“干货”,是则很湿,滴汤漏水、挂一漏万地湿。
6.过分对仗
对称、对仗本没错,却有一个度的问题,合适准确就好,过分追求,牵强附会,问题多多。最大的问题,是词不达意,把原本要表达的意思淹没在刻意的用词中,还绞尽脑汁,搜肠刮肚,费事费神。
前辈说,好文章是“含雄奇于淡远,赋绮丽于朴拙”。好文有故事的内质,真情实感,心怀苍生,娓娓道来,浑然一体。
7.“古董”办理
就是处理方式还是古董级的,多年前就提出网络办公、无纸化办公,多年后还是沿用古老的方式。因循守旧也罢,因噎废食也罢,时过境迁,不喜欢数字签名,还要浪费树木,污染环境,怎么跟上形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