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0 岁觉醒态」
有个说法,大多数人到30岁的时候会更热衷事业,会突然变得更加努力和自觉。熊太行称这个叫「30岁觉醒态」,我不知道是不是在社会学、心理学领域有人研究过这个。不过听到这个概念后,我确实很赞同,虽然我离30岁还远着呢,我只是一个18岁的青年。
看过罗永浩写他26、7岁时的文章,他对那时的自己的定义是一个游手好闲的花花公子,花花公子也就罢了,还是个没钱的花花公子。过年回家时,他看到兄弟姐妹给父母大包小包买着礼物,自己两手空空,突然觉得特别不是滋味,想想自己这岁数也老大不小了,却什么都没能给父母做点,还是挺痛苦的。我想,他同时也看到了其他同龄人也在大包小包地给父母买礼物。
这应该就属于「30岁觉醒态」,虽然老罗那时候还没有30岁。在那个时点,他突然「觉醒」了,这里应该即有对没能为父母做点什么的愧疚,更有一种困惑,为什么同龄人「混得」似乎比自己好呢?我是不是哪儿做错了?
老罗是个众所周知的彪悍的人,他说过一个讽刺段子:我退学了,不过我跟我的同学一样,我们都读世界名著。我读的是全本,他们读的是——节选。(大意是这样)这就是「天生骄傲」嘛!
26、7岁的老罗突然看到曾经他瞧不上的人,比自己厉害了——有钱给父母买礼物。他意识到自己不该再游手好闲,而是该去挣钱了。于是,老罗发奋要去新东方拿高薪。又于是,江湖上有了越来越多老罗的故事。
高山仰止,要好好向了不起的前辈学习。
二、我也经历了「觉醒态」
3月20日,经历了「觉醒态」的我重新开始工作了。
早上我在几个好朋友的群里,看到其中一位在「抱怨」,吐槽领导、吐槽公司的工作安排,把他借给人事部门,让他周末加班。我当然知道跟他一起吐槽、嘲讽他们领导、公司,会让我们都非常愉快。过去混不吝又乐于和朋友调笑的我肯定觉得他们公司的事太无聊了,听他这么一说,我会立刻切换到夸张模式,极其浮夸地一起吐槽他们无聊的公司和领导,为群里增添许多欢声笑语。
不过这一次,我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发了这样一段话:
「这事挺好的,能理解成领导不尊重你,没提前跟你打招呼;也能理解成领导抬举你,帮你提升跨部门影响力。跟人事同事多接触、了解了解他们怎么培训的也不是什么坏事,还能去外地逛逛。」
由于公司、领导的做法不那么尊重自己,因而对公司产生怨气,进而对待工作就疏懒了。我发现这是很多人的常见心态,曾经的我也是这样,曾经的我也爱跟朋友抱怨、吐槽,更爱稍有不爽就离职。
几年前,媒体的宠儿是90后,现在90后出家的出家、秃了的光头,已经失宠。不过当年那会儿,90后很受媒体关注,各类可信不可信的报告出来分析90后,当时有句话挺出名,叫「90后兜里有几十块钱就能说离职就离职」。曾经的我心智不健全,看到这种说法,超有共鸣:啊!这说的不就是我嘛,我就是这样酷的说离职就离职的人啊!
现在觉得这样想真是幼稚!这些报告分析的结果也许是对的,很多行为是大多数90后的典型行为。可是我为什么要把自己代入进去呢?如果我把自己代入这些报告里,我按照分析结果去行事,我也只能跟大多数人一样,「跟大多数人一样」就意味着平庸。我要想获得更多,需要做的是寻找真正正确的行事方式,用李笑来的说法就是「特立独行且正确」,这样才能在人生获得更多的东西。
人工智能的概念出来后,我就常常说自己是一台人工智能机器人,我倒真希望自己。虽然我不是,不过我可以按照人工智能的进化方式来改造自己,所以,前段时间我给自己的大脑写入了一些算法。现在,我的价值观变了。
价值观这词还是有点大,通俗点说,就是认为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
过去,我认为领导、公司在尊重我最重要,我可以多干活,但如果你不尊重我,我就不乐意了,我就不想干了。现在,我认为我的成长最重要,我在公司做事,即是为公司做事,更是为自己做事,我提升能力、搭建自己的资源结构,跟公司互相成就,这一切都将最终都会让我自己的人生更好。
这个真实的世界里,没有那么多尊重人的领导和公司。尊重人的领导和公司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你有,那就偷着乐、好好干吧。
经历过了「觉醒态」的我已经工作了两天,跟新领导、新同事都有了一些交流,感觉很好。我们现在正在做一件非常有颠覆性的事情,我们创造出来的产品将成为某个行业前所未有的新物种。很神奇的物种,等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