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地不稳定
真正的开始感受到迷茫,应该是高考完要填报志愿的时候。从小学到高中,我一直是按照中国大部分孩子的成长轨迹走,一心想着怎么更好更稳的达成一个个目标,从来都不用思考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小学想着怎么考重点中学,中学的时候想着怎么考上重点高中,高中的时候想着怎么考上大学。似乎从来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大家都是这样做的。可是高考完之后呢?选择太多了,反而不知道要怎么走,往哪里走了。
家里父母的文化水平也只有初中文凭,各种远近亲疏不同的亲戚,也没有真正能在大学专业选择上给予具有前瞻性选择的建议。所以到了最后稀里糊涂的选了学校,稀里糊涂的选了大学。最具有讽刺性的是,从小不喜欢当老师的我,最后学了个汉语言文学专业,考了个教师资格证。选择的原因是中文专业是万金油专业,教师资格证可以为职业选择做个不错的后备垫底的选择。可是最后,直到拿到毕业证书的那一刻我还是没想好自己究竟要去做什么工作,但是也没有选择去当一名人民教师,虽然自己打心底也觉得这是一份不错的职业选择。
直到现在,虽然毕业才半年,但是从开始出来实习算起,工作也有一年半了,现在在做的是第三份工作。第一份工作做了四个月,销售;第二份工作做了半年,销售;第三份工作到现在也半年多了,还是做销售。其实我从来没想过自己要从销售起步做,甚至是在辞掉第二份工作的时候,我都在心里暗暗的发誓,之后绝对不再找销售工作,但是阴差阳错的,成为了一名图书发行人员。
关于工作,什么算是好的选择,什么是坏的选择,我一直没想明白。从入行的第一天起,带我前辈就说“小姑娘你选错了行,图书行业这两年不行了,是夕阳行业了,赚不到钱也没啥前景。你应该趁现在刚出学校还年轻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换一份前景好一些的工作。”当时听到这番话的我,心里是五味杂陈的。当初决定入这一行,是因为觉得虽然图书行业现在是夕阳行业了,但是作为文化产业,是绝对不可能消失的,甚至如果国家重视的书,图书行业可能会成为朝阳行业。虽然在入行前,我觉得自己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心理准备,但是作为一个太在乎别人眼光的人,这一路走到现在,我还是处在不断的自我怀疑的阶段。
作为一个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的中文系女生,在家里看来,回家里的小县城当一位老师或者考个家里的公务员是最好的选择了,生活可以过得很安逸舒适,甚至以后也能找一个条件不错的婆家。这种想法,不仅是家里的父母亲人有,有时候甚至我自己也是这么想的。但是每每当父母劝说自己回家时,我又是那么抵制这个想法,我不想,我不愿,不愿这一辈子就这样过着一眼望到头的生活。也许你会觉得我是个不安于现状有野心的女生,但是我自己知道我又多么恐惧去面对未知,面对不确定。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一旦事情没有按照我心中的既定轨道走时,我的内心总是会变得十分不平静甚至是狂躁,
我深知自己是这样一个矛盾纠结体。
从小我就特别羡慕那些能很坚定的说出自己以后要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我从来都不知道自己以后要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要从事什么职业,不是没有思考过,而是每每想深入的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得出一个结论时,我总会因为思考变成更加迷茫烦躁,所以最后总是无疾而终。谁说每个人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可是为何我连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么都不知道。对于生活中的事物,只要不触及原则底线,我总是很随意,说的好听点是随意而安,但是若要上纲上线也算是没有主见吧。
昨晚和朋友谈到要不要去试试考公务员这个问题,大家都不禁忆起当初在学校时,谁不是满腔斗志,总想着,快点毕业吧,快点毕业吧,毕业了就不用伸手向父母要钱了,所有自己想要的都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取,那时候总觉得只要自己能吃苦,做什么工作都是一样的,都能有发展前途。可是,直到自己真的走入了职场,才知道原来很多时候真的是选择比努力重要,选择对了,事半功倍;选择错了,事半功倍。那时候谁也没有想过,毕业才短短半载,我们就在生活和工作的围城里一步步向生活妥协,与自己和解,越来越想承认自己就是个普通人,越来越能安慰自己,女孩子嘛,不用太好强,能养活自己过得开心就好,却忘了当初那个踌躇满志斗志昂扬的,立志要做出一番大事业让所有人刮目相看的也是自己。
明明没有什么好失去的,却怕自己一不小心就失去了全世界。
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