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首关于风筝的清代诗《村居》流传最为广泛,时隔多年大部分人还能背诵,相信也是不少人童年的回忆,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风筝可是大有来头,从东周至今层出不穷英雄豪杰轮番登场。
由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十分源远流长,所以基本随便拎出一个物件都有很深的渊源,风筝也是。
风筝的发明可以追溯到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相传由墨子研制三年用木头做出来的,之后又用竹子进行了改进。我们目前所看到的“纸鸢”直到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才开始出现。传到欧美等国家时,他们的博物馆里都说“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大家可能要问,风筝怎么会有两个名字。因为“纸鸢”是不发声的,如果在鸢头放上小竹笛就会发出类似与古筝的声音,因此才叫“风筝”。
历史上风筝的作用还是很实用的,主要用于传递信息,尤其爱传递些重要的军事信息。别看风筝外形轻飘飘,曾经也是老祖宗极具杀伤性的武器,曾经在楚汉相争以及侯景之乱等战争中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人也真是把风筝玩出了境界!
风筝之上曾有墨子夜以继日的聪明勤奋,承载着刘邦项羽的金戈铁马,也有张良神乎其神的战事传说。飘逸轻盈的风筝为那时的人提供了另一块领地,挣脱原来的方寸之地,与高高在上的神仙共享领地。
然而到了能玩出花儿来的宋代人手里,放风筝则成为了喜爱的户外活动之一,至今也没有变过。
在过去的两千多年的岁月里,风筝的外形越来越美,时常加上寓意吉祥、多姿多彩的纹饰,因此渐渐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放风筝这一项活动也有了求吉呈祥、祈福消灾等美好寓意。《红楼梦》中就曾描述大观园内在春天放风筝祈福消灾的场景,一众姐妹欢乐地将各色风筝放飞,玩得尽兴处首先叫黛玉妹子把手里的风筝线用剪子剪短,任其带着她的病痛随风飞去,。
传闻曹雪芹还曾特地写过一本《南鹞北鸢考工记》,专写关于如何制作风筝。当然也有人说是假的,根本就是后人为借曹公声名杜撰出来的。善意地猜想,真正的作者最终还是希望风筝能够更好的流传下去,制作工艺能够得以传承。
长大的我们或许很少再触摸这种幼时的玩意,但心底的那个孩子却从来不会忘记风筝第一次从自己手中飞起的无边兴奋和欣喜。空气清新的田野或者散发生机的草地上,飞快肆意地奔跑,畅快地嬉笑,还有再也回不去的饱含满腔纯真和热情的儿时回忆。
也许我们再也放不开自身长期禁锢着的角色扮演,也许我们再也不能旁若无人的嬉笑玩耍,但是我们依然会想念那份风筝飞起时的轻盈,偶尔会想起那个春光明媚起风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