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本书上说,幸福的源泉在于每天都有一些挑战。每天都有一些成就,每天都有一些新的体验,这个才是充实幸福的生活。
新的挑战新的体验可以拓宽我们的舒适区。让我们加速成长,让我们能够更容易抵御外界的冲击。更让我们变得坚强,在关键时候有反脆弱的能力。
我很喜欢看纸质的书,曾经一度非常排斥电子书。可能很多普跟我一样,不喜欢用手机看书。认为手机对眼睛的危害很大,也没有翻书来的那么方便,有仪式感。
但是有没有人想过我们看书选择电子书还是选择纸质书,目的都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享受看书的仪式感呢,还是为了方便我们获取知识,尽快的把书本高效的读完?!
所以如果看纸质书更高效更享受,对你来说也许纸质书就是更好的选择。如果电子书更容易让你获取和利用知识,那么电子书对你来说就是更好的选择。
然而很多人都在固守自己原来的观点。比如自己一直用纸质书,就会对电子书非常排斥,甚至不愿意去尝试一下。
为了不浪费时间,我以前经常会随身带一本书。有空的时候,比如在等人的时候我就可以把书拿出来看一看。
但后来我发现,随身带一本书实在太麻烦了。因为这样我就必须得带一个包,而且书本的重量也会增加我的负担,显得很是累赘。
于是,我开始逐渐尝试阅读电子书,在手机或者iPad上看。
习惯了之后,我发现其实电子书跟纸质书是各有优点。电子书除了便携性之外,做笔记分享都更加的方便。
特别是当我买不到纸质书的时候,电子书就变成了我的救命草了。
说到看书,早在八年前就已经有有声书出现了。我也曾经非常迷恋有声书。因为看纸质书我觉得太麻烦了,用手机看电子书也不是什么场合都可以,比如坐车的时候我看手机电子书就会晕车。而有声书则更方便,我在什么情况下都可以听。
就这样,我就陷入了听语音书的舒适区了。
直到我听了两年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我的学习模式是倾向于视觉学习的,如果语音听书,我会漏掉很多细节。一些重要的书籍。听完一遍之后,我会发现自己还有很多没听懂。
于是我就采用了先用有声书先听一遍,聊个大概的书籍内容。一旦有条件,有空的时候还会以纸质书或者电子书为主。
因为自己的一些偏见,我多花了两年时间呆在原来的舒适区,没能及时转换过来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
坚持写文章也有一段时间了。写一篇文章都会花掉我大概两个小时的时间。为了提高效率,我一直在寻找提高文字输入速度的方法。
我尝试学了一些双拼输入法,智能输入法,但是效果都不怎么好。就在去年,我在听书的时候,突发奇想,现在不是有语音识别技术吗?为什么我就不能用语音来输入?
这个想法出现之后,马上有个声音打断了我。说话是说话,写作是写作,你这样说出来的文字怎么能算是文章呢?
虽然我也会用苹果手机语音记录一些信息,但是一直都没有真正尝试用语音录入来写文章。
去年年底左右的时候。我在公众号看到有一个作者分享他提高文字输入速度的方法。其中一条就是用语音输入来写作。因为采用了这种方法,他每天几千字都毫无压力。
晕,我感觉自己的头中了一记闷棍。
语音输入是我早就想到了的事情,为什么到现在都没有去尝试一下呢?老是呆在原来的舒适区,怎么可能会有提升?
于是我第二天写文章的时候,就开始用语音来输入。
一开始真的很不习惯。说话的速度和思考的速度匹配不上。说完一句话之后,总是要修改。
然而当我真正熟练了之后发现。说话和写文章居然可以融为一体。因此我写作的速度也有了大幅的提升。原来一千多字的文章可能要花我一个半小时。现在我一个小时可以写到两千字左右的文章,速度提高了整整一倍。
而节省下的时间,我就可以用于看书学习,还可以用于短暂的休息。
后来我还发现,其实语音输入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有人用了。我电脑上的讯飞输入法可以说非常先进了,我查看了一下软件的版本,这个最新版的日期居然是14年某月某日。
我很后悔得猛拍脑袋,为什么自己不早点开始用语音输入这个高效的工具?!那该可以省下我多少时间啊。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的情况?就是因为我没有勇于去突破自己的舒适区所造成的。
所以现在我虽然知道语音输入法已经非常高效了。但如果下次发现更好的输入法,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去尝试。
现在,写作方面,我每天写一千多字的文章已经没有多大的压力。这种情况也持续了一个多月了。
其实这就是一种舒适区的状态,如果一直维持这种状态,就可能从此止步不前。就像前面我提到的例子一样。
所以我要突破舒适区,就要去尝试更高难度的写作。比如可以在字数方面在上一个等级。
再比如尝试一下其他的文体。或者去写一些更加有深度的文章。
甚至我还可以以出书的标准,要求自己每天固定更新一些专业性的内容。
千万不要躺在舒适区止步不前,真正的修行才刚刚开始。
从现在开始,每天给自己一些挑战,尝试一下新体验,产出一点新成就,这个才是充实幸福生活真正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