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学在我的第一印象里是幽静,神秘,却又是和蔼可亲的。
它是一座半旧不新的建筑物,巍巍立耸在山头上,门口有两头威武怒吼的石狮子,两边的墙壁雪白无比,那大门也是银白银白的。里面尽是鸟语花香,四周柳梢垂头直逼视线,柳梢后面羞羞答答,如隐如现的是一排排红砖砌成的房间。
家乡位于岭南以北,山地地貌,山山相隔的平坦地带为耕地,为不占用本就缺少的土地,小学建在山头上。山脚到小学约有十里远,一条较大的山道从小学大门延伸,笔直穿过村落,各条羊肠小道周围散落着村里居宅,这样主山道连接着小道,小道连着小道,整个村落呈现沿山道而星零散落的布局。
记得90时代,那时木柴可折现为学费,到报名那天,村里热闹非凡,有的全家扛,有的用牛拉,有的用手拖,将木柴往学校运去。乡亲们有的在小道上,有的在山道上,零零散散却有序的向山头的学校进军,那景象像蚂蚁搬家般,一行行的,蔚为壮观。
“知识产生力量,读书改变命运。”这是学校门口的对联。
乡亲们都明白这对联的意义。而且不管报名那天全家人多苦多累,晚上总会和过年一样准备丰富的饭菜,而父辈们都会教导说,我们那个时代没机会读书,你们要好好用功,做一个有出息的人,为村里争光。之后就是一顿狼吞虎咽了。
上学第一天,当鸡鸣时,天空还是黑黑的,全村落都像水墨那般黑,但人气却开始有了。村上的狗叫,人声都在山脚下里打转。不久,万家灯火点缀着凌晨五点的村庄,一点一点的,像繁星闪闪发亮。这一切都是因为读书郎要背上家人的希望启程了,到山头学知识,改命运。哪怕前面一片漆黑,有山坑,有溪水,甚至是毒蛇猛兽,都不怕,都抵不过读书郎的“铁蹄”及决心。
天泛鱼肚白时,读书郎们已站在村庄上最高点—学校享受着第一缕曙光,捧着书本在希望的山头上像海绵吸水一样吸收知识。
很快,朗朗读书声和暖暖阳光就开始在这片土地上发酵。
……
冬天来了,对于我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寒冬腊月,那时虽说都穿上棉袄,但上学路上,北风袭来,被吹得泪流满面,而且那风劲大,四处狂穿,刀削般的疼。特别是遇到冬雨,全身不听使唤,抖擞地前行,手脚冰冻,牙齿颤抖得厉害,雨伞也总是被冬雨、寒风摧残,换了又换。
到了学校,每个人的脸蛋都像红苹果一样,而且那耳朵也冷得红红的,这是因为在狂风中我们总是互相戳着对方的耳朵,给对方祛除寒冷造成的。还有受罪的手脚,当那善意的阳光暖着风霜时,我们的手脚就长冻疮了,手脚都是大大的,痛苦难敌,天气冷时,它就长;一遇到暖、热,它就奇痒难耐。
但这些都不能阻止我们求知求进的道路,反而造就我们苦中作乐的心态。
初春之际,山顶因气温极低而披上了厚厚的雪白——冰霜,山脚下小溪也铺着薄薄的冰,洼地积水结成了厚厚的冰,那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顽皮的我们用舌头舔冰块,或是往口里送。有的说比谁吃得多;有的说这解渴;有的说以寒抵寒;有的还说可以治病。还有吃不完的就在冰上面刻字或把冰块当成作业本,用笔头在冰块上复习功课呢!有的把冰块当成战利品般搬回家,作为他不怕冷的铁证。
而今,眼前雪白的墙体,依旧的对联,依然威武的石狮子,周边还是绿油油的,而且里面没怎么变化,还是那么的朴素,实用,看起来舒服。当然了,学校不可能变成金碧辉煌,若是如此,可就不是我印象中的知识殿堂了。
已近十年未回自己的知识启蒙圣地了,想着那报名的盛况,想起那十里路,想起那迎面的北风,想起那嚼冰的味道,百感交集。
过去的一幕一幕接踵而来,使得我招架不住,那苦中夹杂着希望,那希望夹杂着信念,那信念又夹杂着苦涩,味蕾慢慢地也招架不住了。
此时,铃声响起。方才的熙攘非常,一眨眼不见了,随之便是朗朗的读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