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老家的院子里,又听到了布谷鸟的叫声。久违而又熟悉。
小时候,每年麦收之前,布谷鸟都会应时而至。飞过院落,飞过田野。一边飞,一边“布谷—布谷”地叫着。清晰而又悠长,熟悉而又神秘。
一个儿时的伙伴,每每此时,都是惊恐万分,慌慌张张跑回家里,紧张地对着奶奶说:奶奶奶奶,赶快让爹躲一躲吧,这只鸟天天来叫爹,你听“宝柱—宝柱——宝柱”!因为他爹名就叫“宝柱”!
如今,当年的孩童早已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儿女成人。每年春暖花开,布谷鸟依旧准时的从温暖的南方返回,仍旧陪伴着繁忙起来的农人的耕种和收获。正如南宋诗人翁卷在《乡村四月》一诗中写到: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里说的子规就是布谷鸟。
布谷又叫杜鹃、杜宇。宋人刘克庄《忆秦娥》词中有“枝头杜宇啼成血,陌上杨柳吹成雪。吹成雪,淡烟疏雨,江南三月。”词中提到的是一个神话故事:在周朝末期,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当时有个死而复生的人鳖灵当了宰相。而那时洪水为灾,民不聊生,鳖灵凿巫山,开三峡,除了水患。望帝见他功高,便把帝位让于他,自己隐居于西山中。杜宇生前注意教民务农,死后仍不改其本性,他化为子规鸟(即杜鹃鸟,又叫布谷鸟),每到春天,总要呼唤人们“布谷”、“快快布谷”,以提醒人们及时播种。而此时,正是杜鹃花开放之时,古人因见杜鹃嘴上有一块红斑,认为它是苦啼而流出的鲜血,故有“尽是冤禽血染戊”,俗称杜鹃花。
古代诗人常呤杜鹃花。例如“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尽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成彦雄);“晔晔复煌煌,花中无比方”、“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白居易)。
传说杜鹃啼血的杜鹃鸟应当就是特指的俗称布谷鸟的四声杜鹃。因为细加端详,杜鹃口腔上皮 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所以又有杜鹃花的颜色是杜鹃鸟啼血染成之说:“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听老人说:布谷鸟儿声声叫,青青菜花满街飘,麦收不久就来到!儿时的农谚都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真是非常的准确。
布谷鸟叫了,青青草花也开完了,麦收快到了,好一派农村初夏丰收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