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可能信息太发达了,所以可以看到很多努力的人在身边。于是很多人产生了一种焦虑,于是开始做些事情来缓解焦虑,表现得自己也很努力。我最近也在反思自己的行动,做的某些事情是否是我真正的刚需?是否和我的目标一致?是否能带来成长?我发现做的很多事情,不小心就是一种低水平的勤奋,对于成长没什么帮助,仅仅是显得自己在努力。李笑来老师很喜欢用二分矩阵这种思维模型来思考问题。他把我们做的事情从正误和难易分成了4种,其中错误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不应做,但在正确的事情里面,不小心就会选择容易的。而选择容易的事情,就一种低水平的勤奋。
大部分时候,选择容易的事情能缓解我们的焦虑,也让我们显得很勤奋,也算是满足了我们低层次的刚需。如使用得到听书、进健身房拍照、吃减肥药减肥、给孩子买东西表达爱、给父母丢钱打发……这些事情做起来容易,其实际效果却很不尽人意。几乎在所有的事情上,付出的成本低,那么获得的收益相对也是较低的。而这些行为有很多只是做给别人看的,显得我们在努力,并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要想真正的达成目标,获得成长,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选择正确且困难的行动。我想对那些我遇到经常做的容易的事情整理分类一下,以提醒自己少做低水平勤奋的事情。
1.粉饰现状有时是比较容易但是错误的事情,改变未来才是正确而痛苦的事情。当有人指出我在某方面做得不好的时候,很多时候我想的是找借口,而不是想办法改变未来。当有人说我说话不够有条理的时候,我想的是自己是做技术的不善言辞,也尽量避免说话,却没有想过这两个事情完全没有直接联系。也有的时候自己发现了现状有点差的时候,想的是做一些粉饰来遮掩,而不是直面自己的不足。当孩子的卷子要家长签字写评语的时候,我想的是让老婆做以避免暴露我字写不好的问题。现在我尽量面对自己的现状,如果发现自己的不足,就努力成长去让自己未来更好一点。
2.深入思考是痛苦的,随波逐流缓解焦虑是容易的事情。这个专栏一直强调的要深入思考,要活在未来。然而反思我的行动,只是盲目行动得多,思考得却比较少。因为只要掌握了方法,养成习惯以后,很多行动我们可以靠惯性维持。如跑步、学英语、练字等都可以成为一种习惯性动作。但缺少深入思考的学习,进步是很缓慢的,有的时候只是为了缓解焦虑。如果投入的注意力太少,行动过程并没有思考,事后没有反思,处于一种无人驾驶的自动模式,带来的成长及其有限。
3.在舒适区显得努力是容易的事情,在学习区不断成长是困难的事情。我发现总是容易在舒适区做出勤奋的样子,却没有去突破到学习区。如这个专栏的读后输出,从最开始比较困难到比较容易以后,已经进入了舒适区。再持续低水平的输出,对于我的成长帮助不大。我并没试着去提高要求,写一些更加有深度的文章。也没有尝试用一些写作方法,写出能满足别人需求的文章,只是舍不得脱离自己的舒适区。如果锻炼身体和跑步,有一个理论是,起作用的是最后你觉得精疲力尽后坚持做的几个动作最有用。而我在跑步和做俯卧撑这些,都是完成到了一个固定指标就不再提高标准。现在我的身体已经适应了这个强度,如果不提高难度让自己觉得困难,对于成长的帮助并不大。
4.主动选择并承担选择的后果是困难的事情,不做选择获得默认选项是容易的事情。以前我喜欢说车到山前必有路,然而这只是一种不做主动选择的懒惰方式。反思为何我不做选择,发现可能是我害怕承担选择后的后果。我想太多的是如果选错了咋办,自己没选陷入困境更加容易找借口。而这种坏习惯影响着很多事情,以至于好多次我不做选择最后让自己陷入了麻烦之中。虽然未必事事都要做出选择,但有些事情明显对于我们的未来影响比较大,如果选择了就算选错也能为我们的成长积累经验。而不选的结果,很可能就是一次次的陷入同样的困境中。
现阶段我要试着做些困难的事情,让自己难受的事情,否则活在舒适区里面,成长的速度太慢了。现在是快速发展的阶段,跑太慢都会落后的时代,我得有点紧迫感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