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粗心而已”
上中学的时候,自问蛮聪明的,尤其是数学,总觉着习题很简单,轻易地就能识破“套路”,来来回回就考那点东西,真是没意思。
于是乎,“一眼识破”的题就懒得写了,列出来公式就懒得解了,拿出较多的时间去研究奥赛题。
可也是怪了,每次考试卷发下来,成绩总是差强人意,不是这里“略粗心”,就是那里“没注意”。假如第一名考95分,我也能考90分,总觉得这5分是“粗心”的缘故,只要稍微仔细点,满分也不在话下。
“为啥不是我”
刚工作头两年,渐渐地对业务、方法、产品熟悉了,老觉着不公平,这帮“前辈”也没什么啊,既不聪明又不厉害,不就是背一下操作手册,记住常见的规律,没啥本事啊。
这些事儿我也行啊,道理我也懂,方法我也会,工具书我也有,我的学历还高,脑子还更聪明。
可是,为啥我职位低,拿钱少呢?为啥不能让我尽快地升职呢?
不服气! 这些人既不聪明又不厉害,凭啥混得那么好?凭啥我这么倒霉?
“这活儿太low”
再一转眼呐,00后都成年啦,96年的同学都就业了。有这么一位9月份新入职的小同学,美国常青藤的硕士毕业,怀揣着很大抱负加入了公司。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我的青春我做主决不能虚度,I wanna do something!
这位同学确实聪明,也有很大的理想,可是,哪个好的运营不是扎实地爬过来的,尤其在创业公司,运营就是铁军,什么脏活累活low活,只要能实现目标,那就上啊。
这位同学不得,这个活太low了,那个活没价值啊... 小半年过去了,不愿意弯下身子做low活,更没能出什么成绩。
以上,这3个故事里都是聪明人,有聪明的想法,总觉得道理都懂,事情都简单,做起来没什么价值。
可是,慢慢积累下来,很快就泯然众人,难有大成。
“会,顶个毛线用”
当年读中学的时候,有位很稳定的好学生,经常是考试第一名。可在平时也不是执命地“努力”,也没有整天看奥赛题,可到了考试时就是能做的对。
有一次,我拿着考卷,请教一道题,结果他直接拿出来课本,翻到某一页,“喏,考察的这个知识点...”
当时的感觉就是打脸啊,这个知识点我知道啊,这个我题我也会啊,咋就错了呢?...##$%@#@!@!!
对不起,你以为你“会”,其实不是的,会不代表做得对,做得对不代表每一次都能对。
持续的稳定输出,就是专业选手和一般选手的区别。
“凭啥是你”
做事情急于求成,不代表做不成事情,而是常常容易犯错,产出也不稳定。
学习的时候,表现为偶尔成绩不错变成前几名,下一次可能发挥不好下降几十名。可到了职场上,不稳定的产出就代表“不靠谱”,都不能稳定地产出,怎么敢说自己是专业呢?
所谓的合格,不代表你知道怎么做,而是需要你能把事情做成,而且是能稳定地把事情做成、持续地把事情做成。
做事情要看结果
世界上从来不缺少聪明人,他们能很容易地识破套路,很容易地讲道理。可是,上帝是要看结果的,不是看你说的好不好,而是看你做的结果。
聪明人容易一眼看透结果,并且追求高大上的东西,瞧不起低水平的重复。可惜的是,没有经过扎实的底层磨练,人做事情就像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切忌眼高手低,自以为是,要知道上帝需要稳定的产出,而不是一次两次能做得到。
而在每一个环境中,都有“上帝”这个角色。
做事情要清楚边界
有时候,职场就像摘果子,低处的果子容易摘啊,好看的大果子很快就会被摘光,每个人都努力地去摘高处的果子。
有的果子你需要踮起脚尖才能够到,有的果子需要你猛力地跃起,偶尔才能碰到,而有的人只要踮起脚尖就能够到。
这就是不同人的基线不一样,有的人站得比你高,本身也比你高,那你应该做的不是逞能地瞎蹦,而是想办法找到一个更高的位置,也要想办法长得高一点。
做事情也是这样,脚下的位置是你的基线,脑袋上的果子是你的目标,伸直了手臂够到的位置是你的极限,清楚地认识这三条线,才能合理地评估自己。
只有放下高傲的心气,摆正心态,才能看清楚自己的边界。
知道自己的边界,掌握科学的方法,更充分地做足准备,才能把事情做成。
然后不断地精进,持续地把事情做成,慢慢地,进化成一个专业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