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阅读打卡第2本书。
今日阅读朱煜老师的《把孩子教聪明》第149~164页。
读书摘抄:
读《绿光芒》
1.梅子涵《绿光芒》没有铺陈,没有渲染,可是读者却感受到了文字背后丰沛的情感。
2.作者那时应该是思绪万端,而读者跟着作者的笔端兜兜转转,慢慢进入文字的背后,接着浮想联翩——生命、家庭、个人与国家的命运……
梅教授的文学语言风格是多样的,这让读者有了多元的阅读体验。
3.为儿童写作的作家是有赤子之心的,所以人生经历中的酸甜苦辣常会被敷上诗情敷上暖意,还有童话式的意象。我的朋友永通兄说,梅教授的文学性人生与现实性人生融合得几近完美。他的文字散发着热爱生命的温度,由近及远,温暖这个世界。
4.汪曾祺先生说文学应该有益于世道人心。《绿光芒》做到了。
5.梅教授的优雅其来有自,而且还知道,斯文,只要人的身上有受过教育后留下的斯文,人在面对磨难时就能坚强,面对暴行时就能投去蔑视。即使是斯文遭受侮辱时,也能秉持悲悯之心视之,坚守文明的价值观以战胜野蛮。
读《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1.吴非老师这本随笔集在以下两方面给我启发良多:
首先,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要关注自己的课堂教学,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时代在变,学生自然也要跟着变。这变化是全方位的,从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心理品质、人际交往方式等,都在变化。由于我们所处时代的特殊性,有些变化甚至是“异变”。面对这些变化,教师第一步要做的是静静观察,掌握大量一手资料,充分了解当下的学生的诸多特点。第二步,要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判断事物的理念,有了这些做基础,才能更好地改进课堂教学。
其次,作为教师应该极端重视自己每一次的教学实践。不断实践,不断改进,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观点。有了自己的观点,就有了主心骨,能自信,不会跟风盲从。
教师的自信从哪里来?除了教学实践,不断总结,还有就是要深入了解自己所教学科的本质和学生学习该学科的规律。
2.课堂上发生的事情很简单,课堂上发生的事情也很复杂,就看你如何观察、如何处理。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
1.关于考试,陶行知先生在《杀人的会考与创造的考成》中写道:
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学校是变成了会考筹备处。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就不必教,甚至于必不教。于是唱歌不教了,图画不教了,体操不教了,家事不教了,农艺不交了,工艺不教了,科学的实验不做了,所谓课内课外的活动都不教了。所教的只是书,只是考的书,只是《会考指南》!教育等于读书;读书等于赶考。
2.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中写道: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3.陶行知先生的法子:
解放小孩子的头脑,让其学会独立思考。解放小孩子的双手,让其有足够的机会自主动手实践。解放小孩子的嘴,让其自由地表达想法。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其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增长见识。解放小孩子的时间,不要把他们的日程安排得太紧。时代走得太急,但基础教育不能急功近利。
读书感悟:
《绿光芒》我没看过,看到这篇文章后,果断买了,现在书在路上。
吴非老师的《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年前已读完,是跟着学校“十页百字星火工程”的每日阅读进行的,也认真完成了纸质版的专项笔记本记录,并入学校个人阅读档案。后来,跳读朱煜老师的《把孩子教聪明》这一书时,发现了朱煜老师读《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本书的读后感,就赶快从档案中找到自己的这本书阅读的笔记本,又把朱煜老师的读后感进行了摘抄,也是进一步地学习。名师读名师,感悟也更值得我们学习。现在我又读一遍,再次记录,应该会更深刻了。
3.陶行知先生谈教育,可谓入木三分,一语中的。国家从去年秋学段开始实施“双减”,现在处于摸索实践期,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积极努力,一定会越来越好,一切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