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难度比较大的现代诗,如何上好,始终存有困惑。
如果句句精讲,每一句都讲通透,很难在四十分钟内完成课堂教学,而且,还有将诗歌肢解的风险。
如果强调整体领悟,得意忘言,孩子们容易出现空谈说理,脱离文本的弊端,而且就我自身来说,总觉得这样的课堂,缺少了对文字的把玩,对语言的深思,缺少了语文的味道。
所以说,如何能够实现整体领悟和细节把玩的平衡,是极考验教师的功力的。开学至今,我上了四首现代诗,加上相关教研,慢慢有了一点感觉:围绕诗歌的核心词句设问,实现整首诗歌的有效学习。《回答》一课,便是对这点体悟的实践,不当之处,还请多多指教。
师:《回答》,是北岛的代表作。顾城在其诗作《一代人》中这样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回答》,便是告诉我们,在黑夜中,如何用黑色的眼睛,去寻找光明,寻找回答。
回答
北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教师用自己的声音,演绎了《回答》,其中,有愤慨,有困惑,有释然,有反叛,有博大的胸怀,有无限的期许。
师:这首诗,题目叫“回答”,那这首诗歌,是对哪些问题的回答?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读,一起想。
《回答》这首诗歌,在教室里回响。男声女声,大声小声,粗声细声,高声低声,错落有致,有了些音乐的味道。经过近一个月的训练,孩子们慢慢找到了朗诵的感觉,一张嘴,便让人觉得:好美。
师:《回答》,对哪些问题进行了回答?
生:从这首诗看,我感觉北岛对当时的一些社会现象不满……
教师打断了这个孩子的发言,试图引导孩子关注诗歌本身,到诗歌的语言中去摸爬滚打。
师:请用原诗的语句来回答。
生: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师:请坐。诗中,这两处有明显的问号。还回答了别的问题吗?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觉得这首诗第一小节,“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里面,可能隐藏了诗人的疑惑:卑鄙和高尚是什么?
师:这可能是你的疑问,而不是诗人的疑问。我们先来回答你的疑问,“卑鄙”是什么呢?我们一起,读一下这两句。
孩子们齐读: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师:“卑鄙”,是什么?
生: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师:卑鄙,是谁的通行证?
生:卑鄙者的。
师:卑鄙是卑鄙者的什么?
生:通行证。
在这里,教师用了回环问。通过回环问的方式,试图形成孩子们的思维空白点,这种思维空白点,恰恰可以成为孩子们的思维生成点,引导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一个句子的内在逻辑,进而把握句子和词语的意思。
师:通行证,是什么意思?
生:生活中,用通行证,可以生存下去。
师:因为卑鄙,因为不择手段,因为节操无下限,所以可以生存下去。那“高尚”是什么?
生: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师:高尚,是谁的墓志铭?
生:高尚者的。
师:高尚是高尚者的什么?
生:墓志铭。
师:什么是墓志铭?
生:墓志铭就是人去世后,立在坟前的碑上面刻的逝者的生平往事。在这首诗中,卑鄙者以他不择手段的方式一路畅通无阻,而高尚者,却死去了。虽然死去,但是他的高尚仍旧被记录下来,让后人铭记。
师:虽有墓志铭,虽功业德行被刻写,光耀千古,但,高尚者的结局,却是——
生:死去。
师:这种死,不是寿终正寝,而是半途夭折,不得天年。谁,活了下来?
生:卑鄙者。
师:谁,不得善终呢?
生:高尚者。
师:所以,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我们一起读。
孩子们齐读: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师:什么样的天空?
生:镀金的天空。
师:这镀金的天空,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生:我觉得,给人的感觉非常美好,是卑鄙者用卑鄙的手段营造出来的天空。
师:这种美好,是一眼看上去很美好,对吗?
生:是的。
师:这种美好,是真正的美好吗?
生:不是,是一种假的美好。镀金的天空,这层金不是天空本来的颜色,是镀上去的,是假的。
师:是啊,这是经过粉饰的天空,经过渲染的天空,上面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这些死者,可能就是——
生:高尚者。
师:所以说,诗人在这样的天空之下,处于这样的现实之中,便发出了他的疑问。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诗人是在问真实的冰凌,真实的千帆相竞吗?
生:我觉得,诗人发出的这些疑问,并非表面上看上去的那样浅显,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内涵的。我觉得,冰川纪可能指的是真实的地球的冰川时代,冰凌则不是真正的冰凌,而是指人们用卑鄙的手段求得生存。好望角可能也是真实的,也可能指一种希望,死海里千帆相竞则是指人们相互间的勾心斗角,荒谬的世界里卑鄙者的相互倾轧。
师:你的感觉非常棒,带着这种感觉,我们一起读一下诗人的疑惑,之后,我们请那位同学接着分享她的观点。
孩子们齐读: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孩子们读得太棒了,有一种绝路问青天的感觉。
师:刚才你有举手,请你分享一下你的观点。
生:这里,诗人虽然用的是问号,但我感觉,它们的分量比感叹号还重。卑鄙者在这个世界上存活了下来,高尚者却死去了,其中,有一种悲愤的感觉。
师:这是作者的疑问,作者的天问,那诗人的回答是什么,这个世界难道永远都是这个样子吗?
生: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
师:是啊,我——不——相——信!诗人不相信,之后,诗人采取了怎样的一种姿态,去言说他的不相信?
生: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师: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这是怎样的一种姿态?
生:对世界的一种抵抗和抗争。
师:那你能试着读出这种感觉吗?
生: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师:很有力量,但少一种爆发力,我们一起来。
孩子们一起读: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师:我不相信,我不相信许多。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劈天而来,四个我不相信。如果说诗人不相信梦是假的,不相信死无报应还可以理解的话,那诗人不相信天是蓝的,不相信雷的回声,怎么理解?天本来就是蓝的啊,雷本来会有回声啊?
生:诗在前面说“镀金的天空”,那天空是经过修饰的天空,所以我觉得这蓝色的天空,可能也是假的,是一种经过修饰的天空。
师:所以说,这蓝天,可能是活着的卑鄙者所营造的一种假象,那不相信雷的回声怎么理解呢?
生:雷,是从天空而来的一种很大的声音,像一种很强大的冲击力量,这里可能是指卑鄙者对高尚者的压迫。我想,回声呢,是重复第二次,所以我觉得,北岛想要表达的是他不相信卑鄙者的压迫只有一次,还会有第二次甚至更多次。
师:你的想法很是与众不同,将你的想法放到整节诗里理解,我觉得有些不通。我的想法跟你不太一样,我觉得这个雷,代表了一种正义,雷的回声,正义的回声,象征着重重正义。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是我不相信现在所谓的重重正义,因为这些正义,是卑鄙者所伪造的,是卑鄙者所谓的正义。你再想一想,还有疑问,我们课后再交流。诗人的不相信如此坚定,那诗人到底相信什么?谁试着用原诗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呢?
生: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师:是的,就是全诗的最后两节,这最后的两节,就是诗人的回答,对所有不相信的回答。我们一起来读,读出相信,读出期待。
孩子们一起,读了起来: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师:诗人具体相信什么?
生:相信自己,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相信自己的胸怀,有一种大的慈悲。
生:相信人类,相信人类能够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生:相信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正在来临。
师:是啊,相信自己的胸怀,相信人类的选择,相信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的降临,相信这一切。当你读到“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时,你想到了我们曾经学过的哪首或哪几首现代诗?
生:《相信未来》。
师:是的,有《相信未来》。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当教师念着《相信未来》的诗句时,一些孩子跟着教师的声音小声和着,那感觉,非常美好。
师:还有吗?
孩子们陷入了沉默。
师:“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这是祖国的语言,我们栖身其上,哪首诗呢?
当说到祖国的语言的时候,有孩子反应了过来:是《祖国或以梦为马》。
师:是的,是海子的《祖国或以梦为马》。“此火为大,祖国的语言和乱石投筑的梁山城寨\ 以梦为上的敦煌——那七月也会寒冷的骨骼 \ 如雪白的柴和坚硬的条条白雪,横放在众神之山 \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 我投入此火,这三者是囚禁我的灯盏突出光辉”。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写于1968年的《相信未来》,写于1976年的《回答》,写于1987年的《祖国或以梦为马》,内在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三位一体的,是食指、北岛、海子对那个时代,那个颠倒世界、荒谬世界的回答。北岛的《回答》,呼唤着英雄的重新崛起,想要借助五千年的文字或者说是文化,重建新的文明,这,是北岛,乃至那个时代所有人的一种理想与担当。让我们一起,再次读《回答》,读出我们自己的感觉。
师生一起读《回答》,声音中,有一种震撼。
师: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与北岛那一代人所处的时代,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真的不一样吗?
生:一样。
师:真的一样吗?
孩子们有的说一样,有的说不一样,聚讼纷纭。
师:只是喊“一样”或“不一样”,是没有意义的。关键,要说出你的理由。谁起来说一下?
生:我觉得一样,是因为卑鄙者始终都存在,今天是社会,也仍旧有冰凌,人们仍旧在死海里千帆相竞。
师:我的天,孩子,你未免有些太过于悲观了。我们从未否认过今天存在黑暗,但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光明,要更多地传播光明,践行光明,最终,让这个世界,成为我们想要的样子。哪位同学起来说说,为什么你觉得今天的社会跟过去不一样了呢?
生:我觉得不一样,是因为我觉得今天的社会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复杂,是有很多爱存在的。
师:是啊,今天的社会,虽有人心的隔膜,但更多的,是人心的良善。我想追问一下你:社会总体还是比较美好的,那《回答》这首诗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孩子陷入沉思,不吱声。
师:我们常说,有则改之——
生:无则加勉。
师:是的,那怕有一天,这个社会完美无瑕,《回答》这首诗,仍旧有其价值。这首诗,时刻告诉我们,在那个可怕的年代,仍旧有人心怀活泼泼的仁心,发出自己对美好的呼喊,有着自己的理想与担当。我们不可以让这个美好的因缘世界,再陷入曾经的可怕。如果陷入,我们仍要心中有光。
今晨,最后一次,我们一起,和着配乐,读这首《回答》。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心底寻找一个回答,如果,我们面对社会人生的黑暗。
教室里,再次响起《回答》。
2018年10月9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