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恒古不变的话题
说到爱,是人人都知道的。因为这是连动物都知道的。知道爱,还是不够的,为什么呢?就像父母,爱孩子,这是天性使然,哪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呢?可是,为什么父母那么爱孩子,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叛逆、顶嘴、离家出走等各种问题呢?
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注重家庭教育,以及孝道和德文化。据我自己的翻阅了解,传统文化,也没有从根上让人们知道何为爱,教的是理论、道理和方式。需要,我们大量的实践和研习,加以顿悟,才能体会传统文化传述的是一种深沉、厚重、朴实的爱。对当今社会的我们来说,传统文化,过于高深和抽象,我们没有如此深的底蕴,去理解和透悟它的智慧。
所以,我们还是在爱的路上迷失、迷惘,在爱的关口里,吃了不少苦头。甚至,大多数人一辈子都在爱里,循环往复,没有走出来。
借用经典《博伽梵歌》开篇说的:我出生在黑暗的愚昧中。说明我们跟智慧、光明、通透、纯净脱离太远。所以,经典智慧,我们难以接收到了。
必须,用具象的方式,比如画面、故事、视频、情景演绎等方式,才能唤醒我们本自具足的智慧和清透了。
爱是什么呢?
昨天,读了一本书,叫做《会爱才是真爱》,开篇就讲『爱是什么』,对于爱,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我把书中关于爱的解说和自己的感受,跟大家分享分享。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底蕴,有朝一日,能够链接上传统文化的智慧和深意。
爱的基本定义:
一、爱是一个生命喜欢另一个生命的美好感情。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你爱孩子,那意味着,跟孩子说话的时候,语气是温柔的、脸庞是微笑的,目光是柔和的,你会把你心中爱他的那种美好的感情表达给孩子。
二、爱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家长要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价值观和自由的思想。亲子关系,是一种需要相互尊重和接纳的平等的关系。
我的感受:毕竟孩子有自己的人生,生命是独立的,家长是陪伴不了终生的,迟早有一天,要独立面对社会。家长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就是让孩子从小就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敢于为结果承担的品格锻炼。
家长就是明明知道结果,也要允许孩子自己去体验,经历一下过程,获得那份感受,思考,心境。这是重点,有问题,父母还能加以引发,引导。要是从来都没有尊重独立的人格,那么孩子没有主见,懦弱,不相信自己,有较强的依赖感,独立性差是很正常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比如,孩子拿一个上百的玩具,换了一个几块钱的玩具,成人的价值观是吃亏了,那么贵的,换个便宜的,亏大了,傻孩子。孩子的世界不是这样的,他换来的是一份喜欢,一份快乐,一份新玩具的体验,一个朋友之间情义的加深,一件自己能做的事,一份对世界探索的体验。
那就是孩子需要的,在乎的,那就是值得的。家长就要尊重,不能以成人的价值观来要求孩子,孩子这样做,是构建心灵健康的最基础的底色。其实,家长不用担心会吃亏,孩子长大了,自然会懂得判断的。
自由,是生命力和灵感的来源。家长要给孩子自由。举例:几点起床,几点写作业,穿什么衣服,喜欢什么玩具,爱去哪里旅游等,家长首先要按下自己的观念和要求,不能去强迫和必须。要经常对孩子说:你决定,你自己决定,我们尊重你的决定。我们支持你的决定。
这样的父母,孩子不知道有多爱,多喜欢,多幸福,多自信,多有力量呢。
第三、爱是无条件的。当爱有条件时,父母不再是父母,而是商人,爱成了可以交换的商品。孩子做到父母的期待,才会拥有爱,做不到,就没有爱。孩子的内心会缺乏安全感,他感受不到父母的爱。
举例:考多少分,就奖励孩子什么玩具,衣服,礼物等。没有考到,不仅是骂,还有可能是打。孩子感受到的是家长爱分数,爱成绩,爱名次,而不是爱自己。如果没有实现家长的要求,他感觉自己没有资格获得父母的爱。爱变成了商品,明码标价就。
久而久之,他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为什么呢?因为他觉得,不是为自己读,是在为父母的期待而读。
父母本是一片好心,期望孩子好好学习,有一个更好的将来,由于不懂得爱,反而把孩子推向了一条相反的路,冤不冤呀?
面对孩子的分数低,家长更要爱孩子,抱抱孩子,根据分数的情况说:“孩子,多好呀,你比上次多拿了十分呀,这是你付出了努力,用心的结果。都还没有发挥你真实的水平呢。你要是更努力,更用心,下次会不会再高出10分呢?孩子,无论你考多少,你在爸妈心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最优秀的,爸爸妈妈都爱你。”
“孩子,多好的体验呀。人生,就需要各种体验。要有第一的体验,也可以有末尾的体验,也能有中间的体验。人生没规定在第一的才是最出色的,每种体验,都是一种学习呢。”
因为孩子老到低分,已经感觉挫败了,恐惧,愧疚了。家长对还孩子的接纳、信任和鼓励显得特别重要,能激发他主动学习。一顿批评,增加压力,焦虑不说,还会引发更多新的心理问题。父母,就更头疼了。
第四、爱是整体的接纳。爱是对孩子整体的接纳,欣赏孩子的优点,接纳他的不足,不管完美或者或者不完美,孩子只有心灵感受到被接纳,才会找到灵魂的寄托和生命的归属。
我的感受:孩子犯错了,家长斥责他,很生气的对他,他在这个时候,感受到的是什么?是恐惧、害怕、紧张、不安。孩子再进一步,他会为家长的标准,来行事,近乎乞求跟讨好,只要家长不生气就好。他就感觉自己做的事是对的,心里就踏实了。也能得到家长的爱和肯定。再严重的,到了青春期就会撒谎、敷衍、叛逆、顶嘴、翘课、逃学、不回家。他这样的应对方式就是家长习惯的处理方式,对孩子就种下了这样的种子。
家长接纳孩子的错误,告诉孩子错误也是一种成长和学习,以正面的方式关心他,引导他。孩子感受到接纳,孩子的心就有了安全感,对父母也会有信任感。
第五、爱是有重量和等级的。当爱增加了,你所想要的都会倾斜过来,而爱减少了,你想要的都会离开。
指责、不满等一切行为背后,都是为了要爱。所以,先提高自己爱的层级和重量,给足家人孩子爱,我们想要的幸福,和谐,自动回流过来。
第六、爱一直都在,但有时候看不见。爱一直都在,可悲的是,因为没有用对爱的方式,没有给予对方想要的,而是以爱的名义在控制、在要求、在指责……最后,不仅抹杀了最亲密的亲情,也隔断了最温暖的爱。
这个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不论是成功的商人,企业家,还是博士研究生,还是农村小城大城,均有。这点,还真跟学历,背景,财富,身份无关,统一的不懂爱的语言,以自己对爱的理解,观念去爱,彼此痛苦、折磨、家庭硝烟弥漫,各种伤害也不知。
〖让爱流动起来,让爱不再心口难开〗
从孩子出生的时候,家长就对孩子说:“仔仔,我爱你。爸爸爱你。妈妈爱你。”孩子到会说话的时候,他就会说:“我爱你。妈妈,我爱你。爸爸,我爱你。”让他从小就体会到家长跟他说“我爱你”的感受,从小就种在他的心里,他就能够回流和滋养爱的喜悦和幸福给身边的人。
跟父母说我爱你,跟兄弟姐妹说我爱你,跟朋友说我爱你,跟你身边的人都可以说一说。让爱流动,让爱滋养、温暖那个生命,再冷、再刚的人心,也能柔软。
既然爱,说出来,让爱,不再难么难以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