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三晚上,我都会组织一个类似像奇葩说或者像吐槽大会一样的活动,就是大家围绕同一个话题进行讨论。这个活动吸引了很多朋友来参加,活动最有魅力的地方,是可以说自己的故事,还可以听别人的故事。有趣的是第一次来的朋友都以为自己不会说自己的故事,但是来了以后不仅什么都愿意说,还说的很起劲。我在这个活动收获了很多朋友,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很多的故事,经历,经验。
上周跟往常一样,我邀约朋友来参加活动,很难得的是约到了一年多没见的朋友,看到他,瘦了很多,眼里写满了忧郁,上周我们聊的话题是奇葩的分手理由,轮到他的时候,整个气氛都凝结了,他第一次来参加活动,就很真诚的说了自己离婚的事情,还说是因为老婆出轨了,他说他很难过,对女人产生了偏见,没办法再相信女人和爱情了。他甚至怀疑孩子不是他亲生的,想起这些,他还有同归于尽的念头。
我感激他对我的信任,第一次来,当着那么多陌生人的面也愿意把自己的痛苦说出来。但听到后我很难过,身边的朋友遭受这些,我也没有能关心到,他说他发了朋友圈,可是我微信里人真的太多了,我又不屏蔽谁,很多朋友的动态我都会错过。
我多想告诉他,不是每个女人都会出轨的,这世界上还有很多好女孩。可是我很清楚,这样说也是无济于事的。要不中国就不会有句古话,叫做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草绳。仔细想想自己也好,身边的朋友也好,是否也有这样的模式呢?
我们听过很多类似的事情,比如参加一个活动,被骗了钱,类似的活动就再也不参加了。接触过一个学问,没学会,即使换个老师也不会再学了。爱过的人,受伤了,换个人也小心翼翼了。
这种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草绳的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泛刺激化。小阿尔伯特实验就呈现了刺激泛化。实验对象是一名九个月大的人类婴儿,小阿尔伯特。为了了解小阿尔伯特是否害怕某次特定刺激,心理学家把一只小白鼠,白棉花放在婴儿面前,起先婴儿并未产生恐惧心理。而在后续,每当小阿尔伯特接触这小白鼠,白棉花时,他都会使用铁锤敲击一根钢管,发出巨大声响。最终导致他对小白鼠也产生了巨大的恐惧,而时间也只用了短短一周时间,随后每当小阿尔伯特接触白兔、白棉花甚至是白胡子、圣诞老人装扮时都会产生恐惧情绪。
本来婴儿怕的只是小白鼠,白棉花,后来只要是毛茸茸的,白白的东西都害怕了。这就是刺激泛化。如何避免反应泛化呢?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意识到你害怕的只是之前的小白鼠,白棉花,而不是所有的白白的,毛茸茸的东西。
我们如何避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呢?就是要意识到我们只是害怕之前的那个人,而不是所有人。我多希望我朋友会意识到,伤害他的只是那一个女人,并不是所有女人。更重要的是,当在上一次的感情里受到挫折,这个挫折记忆储存下来的目的是你下次遇到的时候可以及时避免,所以这实际上是一种能力的提升,我们应该更有信心。
很多朋友总问我,一直单身,是不是因为对爱情失望,害怕爱一个人。事实上,我每一次恋爱都很投入,像从未受过伤一样,因为我觉得能遇到你喜欢并且也喜欢你的人是这辈子最幸运的事。怎么可能控制的了,能控制的不是在爱情里的飞蛾扑火,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能控制的是分开的时候,难过的时间,年轻的时候失恋,会大哭,大醉,甚至不想活,现在,即使难过也会懂得时间宝贵,要做的事拖不起,身后还有很多人和家庭要生活,要吃饭,还有最爱我的父母家人要陪伴。所以再难过也知道自己还是会工作,会吃,会看书,会睡觉,绝对不会去跳楼,去死,想到这个,就不会怕去爱。所以我每一次都使劲爱,用力爱,分开也不留遗憾的爱。反正我干了,你随意,爽快!
谢谢这位朋友的故事让我想到这些。以前我看一个人,看的很表面,觉得那个人爱发脾气,爱算计人,或者看上去很忧郁,我只会觉得怪怪的。但是,现在我会好奇,我会想了解他到底经历了什么人,遇到了什么事,是在怎么样的环境下长大的,让他变成这样。我以前还不喜欢自负的人,直到我有个朋友告诉我,他说那些自负的人曾经自尊都被碾压过。我突然就心生怜悯,觉得不那么讨厌了。就好像控制欲强的人是害怕失去一样。都因为每个人不同的经历造就了每个人的独一无二。才让这个世界如此丰富多样,有意思。如果大家都一样,该多无趣。
张韶涵说:“我不感激伤害我的人,伤害就是伤害,我变强不是因为伤害,没有伤害,我也会变强,因为我天生励志,也天生要强。他们只是提醒了我,不成为那样的人,我宁愿逆流而上,也不要随波逐流。”
是的,我们会遇到很多人和事,遇到好的,我们学习,遇到不好的,告诉自己,不要成为那样的人。希望我身边的朋友,会觉得遇到我是件还不错的事,所以我要更注意自己的言行,毕竟修炼自己,是一辈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