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妈妈是超人”第三季特别火热,身边的很多妈妈被霍思燕,贾静雯圈粉。
就在前两天,这档综艺节目的合作伙伴“网易考拉海购” ,发布了一份“不一样的”宣言书,要求节目改名为:“妈妈不是超人”。
作为一个两个孩子的妈妈,看到这样的宣言书,确实很难不心动。很多话真实地撩到了我们内心脆弱的那根神经。
“别再鼓励妈妈做超人了,别要求她们面面俱到事事完美”,“而应该给她们更的宽容和理解,帮她们分担压力”。
想想也是,我们做妈妈的,曾经也是爱流泪,爱撒娇的小女生,哪想到有一天会成为三头六臂,无所不能的“超人”?
直到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才被上天赋予了一份使命感。在为孩子操劳的每一个日日夜夜中,我们锻炼了“同时管理多重任务”的能力,养成了非一般强大的心智。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出于伟大的爱,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得不渐渐坚强。在任何一个人生的转折口,需要做出重大决策的时刻,妈妈们被神力加持,化身超级女侠,挺身而出,带领一个家庭,克服千重困难,在正确的方向上前行。
这是一份天性使然,再多再累也不会抱怨。
但如果加上,社会上对妈妈“无所不能”的要求,甚至是至亲因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口中的一个个“应该”,却极可能成为压垮妈妈的那一根稻草。
前两天看的一集美剧《喜新不厌旧》,正好也反映了这个现象。本以为大洋彼岸的文化会更开明,对“妈妈”这一角色更宽容,原来也不尽如此。
一位从全科医生转型来的全职妈妈,一开始在接送孩子上学的途中,禁不住其他几位“资深”全职妈妈的软磨硬泡,终于同意和她们一起去上一节瑜伽课……
后来事情的发展就有些不受控制了。
时间一长,她的先生开始抱怨她把时间都花在了瑜伽课上和头发,指甲上……却没有花在生活的必需品上。
比如想喝牛奶时发现没有了,干洗的衣服好几天都没拿。更加让他难以忍受的是,原本可以悠哉悠哉的早间时光,也被太太睡懒觉给毁了。
“她只想在上午的瑜伽课前多休息一会儿”。
终于他们爆发了争吵,丈夫希望太太多花点时间在家里的事情上,太太觉得对方想把自己改造成另一个人的想法很荒谬。
双方冷静下来,丈夫主动道歉:“我一直想着自己和孩子们能从这件事中得到什么,从来没想过你能得到什么”。太太也表示,这是她18年来真正闲下来的一个假期,也许一开始是有些放纵自我,但终究会从中找到一种平衡……
是的,妈妈终究会找到一种平衡,找到一个平衡自我与家庭需求的点。
著名编剧人廖一梅说:"我不认为好太太一定要做家务,我就不会做饭,但我自信给家人的东西比做饭更重要。”
这份自信就是就是她带给家庭的传家宝,
“带给家人的东西”平衡了她不能对家庭事务事必躬亲的每个时刻,那里面蕴含着一个妈妈的智慧,处事方式和——“管理情绪的能力”。
比起做一个个360度,事事照料得当的全面超人,“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气场”,更加重要。
妈妈处于什么样的情绪状态,整个家庭就会笼罩在什么样的情绪氛围中。
“从人类演化角度出发,女性的情绪能量远远超过男性。母亲是家庭的灵魂,母亲快乐全家快乐,母亲焦虑全家焦虑。”
在TED演讲中,台湾心理学博士、脑科专家洪兰女士,通过她对男性与女性的脑部研究报告,从科学的角度,也说明了上面的观点。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在我看来,这就是胡适母亲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在儿子心灵成长中给他的最好滋养。
天天守护在课桌前,监督孩子改正每一道错题;一有空闲时间就钻研“365天不重复早餐”……孩子做对的一道题,吃下去的一口营养餐,我认为并不会对培育孩子的人格修养,有着长期深远的影响。
我希望,若干年后孩子呈现出来的气质和修养,是我十几年养育过程中处事从容平和的影子。
如果琴棋书画,让我内心丰盈,如果烹炒煎炸,可以让我乐在其中,那么我就去做。真正想做一件事,是我选择做不做的唯一标准。不做别人期待中的自己,照顾好自己,就是妈妈对家庭最大的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