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的奥斯卡竞争将会异常激烈。
本以为《小丑》的出现,拿奖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可临近年末好片接连涌现,如《爱尔兰人》、《婚姻故事》等。
还有一部恐怖片也能从中分一杯羹,它就是今年最邪的恐怖片——《灯塔》。
在IMDB上,两万多人给出了8.1,烂番茄有92%的新鲜度,豆瓣7.5,这个评分对于恐怖片来说已是高分。
就连一向严苛的Metacritic都打出了83的高评价,甚至还标上了“必看”的标签。
导演罗伯特·艾格斯是近年来影视圈的新贵,由自编自导的恐怖片《女巫》一举成名,一部能把恐怖大师斯蒂芬·金吓到的电影。
主演之一是“暮光男”罗伯特·帕丁森,曾经凭借《暮光之城》在全球爆红,只是他面瘫般的演技让人诟病,蝉联了几届金酸梅奖。
十年过去,他的演技已今非昔比,确定出演DC新一代蝙蝠侠后,在采访中立下了flag,如果把蝙蝠侠演砸了,自己就去下海拍片。
只不过,馋他的观众要失望了,因为他带来的新作《灯塔》,既有整容式的演技,又有瘆人的惊悚。
《灯塔》运用的是反常规恐怖片的套路。
既不是jump scare的一惊一乍,也没有高能的镜头,血腥的幽灵,当然,更加不是伪纪录片的拍摄手法。
而是回归传统,以心理取胜,让观众在观影之余体会到主角的情绪起伏,在内心构造出恐惧的雏形,逐渐放大。
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灯塔》从头到尾把氛围做到了吓人。
1.19:1的复古镜头和全黑白的画面,再加上由灯塔发出的低频雾笛声,海鸥烦躁的叫声,海浪的拍打声都给人极度压抑的感觉。
还有有意为之的混乱剪辑,让时间的概念在影片无从体现,使得剧情的发展看起来异常无序。
《灯塔》中还注入了许多克苏鲁风格和希腊神话的神秘色彩,灯塔上的章鱼触手,海滩上半死不活的美人鱼,以及海神波塞冬和火神普罗米修斯。
这些元素的堆砌无疑加重了影片的迷幻成分,不仅多了留白部分,还添了不安想象。
目的就是让观众代入到主角的活动中,对无边无际的大海、与世隔绝的小岛、孤苦无依的工作、昏暗狭窄的住所产生抗拒,进而有了害怕。
故事的主线非常简单。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新英格兰,温斯洛(罗伯特·帕丁森饰演)和威克(威廉·达福饰演)两人来到一处小岛的灯塔进行为期四周的看护工作。
由于威克是老水手,又有工作经验,温斯洛是小白,对大海一无所知,威克自然就成了二人之间的领导。
工作刚开始似乎就透露着诡异的端倪,威克不顾章程,命令温斯洛干些脏活累活,还不让他靠近灯塔。
两人的相处要么是威克对温斯洛非打即骂,要么是出言威胁,以神话诅咒来阻止温斯洛做他想做的事。
日子一天天过去,温斯洛在这种环境下逐渐发疯,和威克产生了肢体冲突,最后用利斧砍死了威克。
但看似简单的剧情,却有很多人看完之后依旧是一脸懵逼,不知道电影到底说了啥,借此来解析一下《灯塔》。
其实《灯塔》讲的是一个人将死之时产生幻想,回光返照的故事。
有两点可以证明,一是电影结尾,温斯洛赤身裸体躺在海滩的乱石上,眼珠和内脏被海鸥分食,他的形象与跌下灯塔时大相径庭,而且他的身后也无灯塔;
二是与他一起看守灯塔的老者的名字为Thomas Wake,意为托马斯醒来,而温斯洛原本并不叫温斯洛,他的本名就是托马斯·霍华德。
这并不是无端的猜想,是因为这样的设定完全符合逻辑。
一般来说,人在临死前,当意识还算清醒时,都会做什么?是回首一生,悔恨过去,还是悄然无声,安静离开?
大多数情况下选择的都是前者,对记忆中的自己做一个全方位的回顾,那些好的坏的都在脑海中反复出现。
温斯洛也是如此。
托马斯·霍华德(罗伯特·帕丁森饰演)本是木林的伐木工人,在一次伐木中,他讨厌的前同事发生了意外死在他面前,他却见死不救。
这样的悲剧令托马斯受尽谴责,不堪其压,为了躲避世俗的侵扰,托马斯偷了前同事的身份化名为温斯洛,试图逃到一个无人之境。
可无尽的孤独、漆黑的夜晚、巨大的风浪以及食物的短缺令他难以生存,最终体力不支倒在海岛上。
后续的剧情都是他的致幻,只不过导演把他想象中的一切全部具象化,以威克、海鸥、灯塔等实体表现出来。
刚到灯塔时的温斯洛就是一开始在木林工作的托马斯。
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以为能得到领导赏识,获得满意的薪水却发现事实并不如他所愿,所以前同事死时他无动于衷。
托马斯把前同事的形象投射到了威克身上,自己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干着擦地、运煤、倒夜壶等脏活累活。
而威克只是每晚爬上灯塔无所事事的待着,这种反差令温斯洛逐渐愤怒,从而酗酒不断地麻痹自己。
但他心底的良知告诉他不能做越界之事,电影中的海鸥即是托马斯臆想出来的规则,通过吠叫和骚扰警示他。
然而压抑的环境让他变得疯魔,暴躁的锤烂了良知,放弃了自己遵守的制度,可是胆怯的性格使他一再试探一再失败。
他企图释放心理的扭曲,方法便是借助性。
梦中他的性是一只被海浪冲到海滩上的美人鱼,但拮据的生活根本没法找到真实的女伴。
最终只有自己解决,只不过这种方式,一不能得到精神上的愉悦,二不能得到生理上的满足。
直至前同事死于意外,他觉得解脱能够重新生活,但是现实的打击又让他不知所措。
他想到了逃,但他的逃是盲目的。
他渴望有人开导,因为他对人生迷失了,不知如何走好接下来的每一步,梦中的灯塔,是他幻想中可以照亮自己未来的指引。
只是他没有找到人生的灯塔,反而让自己身陷囹圄。
在濒死时,他有过挣扎。
如威克的性格喜怒无常、阴晴不定,有时对温斯洛如父亲般关怀,有时又像仇人般训斥,稍有不合便是一顿辱骂。
实际上威克的表现正对应现实中的托马斯的身体渐渐虚弱,意识出现混乱,导致他分不清梦境与现实。
托马斯想让自己醒来,他对威克动手,将其活埋,而梦境中的威克极力阻止托马斯回去,才会砍掉小船。
生的意志力还是让托马斯回到了现实,看到了威克不让他靠近的灯塔。
而威克一直看守的灯塔实则是托马斯终将会死的真相,因为他所处的地方孤立无援。
影片最后,托马斯对着灯塔发出的耀眼白光,绝望的尖叫,他明白自己行将就木、无力回天。
解读到这里,已经非常明显,这是一个经典的现实逼人发疯的事件,尤其是在狭小逼仄的空间,漫长枯燥的工作下。
影片的灵感取材自英国威尔士的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
19世纪,两个灯塔看守人被困于某个偏僻的小岛,救援迟迟不到,其中一个人在长期的无助中死去。
剩下的另一个人在不可名状的恐怖、寂寞中发疯,即使被救也难以正常生活,每天在幻想中惶惶不可终日。
巧合的是,这两人的名字都叫托马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