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孩子】
我们的目的是要“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人们通常用控制、惩罚迫使孩子屈服来“赢了”孩子,比如说按照我们的方式和节奏吃饭、刷牙和看书等等。
“赢得”孩子是要让孩子知道和父母是爱的关系,赢得孩子的信任和合作。
要想赢得孩子一般分三步: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或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的感受;
3,提出建议。(孩子三岁以后可慢慢过渡到提问)
对孩子的管教效果来讲,效度从高到低排列为:向孩子提问>身教>说教或惩罚。
以下是几个我们运用的例子:
上幼儿园后要早起,不能睡到自然醒了,早上叫醒小孩时,小孩会央求着说还要睡觉,最开始早上都会哭。
我们会给小孩说:你现在很想睡觉是吗,现在起来是不是很不舒服呀?爸爸妈妈没睡醒的时候起来也很不舒服,所以爸爸妈妈知道你难受,不想起床。(等一会儿)。如果我们晚上早点睡觉,早上起来就不那么难受了。慢慢过渡到:那怎么办呢?小孩慢慢就自己会说,我们晚上要早点睡觉。
并不是:我早就给你说过要早点睡觉!给你说过多少次了要早点睡觉!谁叫你不早点睡觉,看嘛,怎么不听话呢!(这样说的结果是和孩子划清界线,急于批评,而不是和孩子共同承担结果)
小孩有时吃东西要咬疼舌头或者口腔粘膜而哭泣,采取同样的办法是:咬了舌头很痛是吗?爸爸妈妈小时候也要咬到舌头,也很疼。(等一会儿)。以后我们慢慢吃,小心点就不会了。慢慢过渡:那怎么办呢?小孩感到委屈、弄痛自己、跌倒等等也可采用同样的程序,小孩自己都会说以后要小心点。一般哭一两声就没事了。
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2岁10个月的时候,麦跑到卧室来告诉我们说:“爸爸妈妈,我没有哭。”当时我们在挂蚊帐,没有怎么在意她。结果她又说:“我没有哭。”我们才看她,只见她鼻子正留着血,一滴滴的往地下滴。
原来,在此之前就和她讨论过如果她用手去扣鼻子,就会流血,她自己说流血她不哭。
可以看出小孩3岁开始就可以和她共同去讨论一些她自己的行为习惯,“赢得”孩子的合作,而不是用说教和惩罚来“赢了”孩子。
——观点来源于《正面管教》和《非暴力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