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夜夜
“开始越来越喜欢一个人吃饭、走路、做事、跑步、去图书馆、说心里话”
“开始越来越喜欢一个人独处,是自己”
不是不合群,也不想努力合群,因为努力合群的样子真的很不像自己。
“有的群体适合你踊跃加入,有的群体却使你拼命逃离”
刚进入大学,一切事物都怀有着美妙的憧憬,尤其是陪伴自己要走一年的室友,想跟她们交流想与她们说说心里话,关于大学我们该怎么度过,怎么过好自己的集体生活及自己的精致生活。
但是,你知道的:人很多,却不在一个步调上;话很多,却不在一个频率上;事很多,却不在一个层次上。所以,现在的我宁愿自己独自行走也不愿浪费宝贵的时间掐在一起做不必要的纠缠。不在一起,各自忙闲,说说笑笑,被称生活。
“我想爱那样一个室友,能与我一起奔跑,但是我找不到那个女生”
所以我在慢慢等待。
我期望那个女生会出现,一个就好。
高中的时候或许大家都是因为高考这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上一样的课,做一样的练习,读一样的书,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但到了大学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宿舍六个人六条心‘’,你不能强求某个室友陪你去做你要做的事情,你也不好拒绝某个室友让你陪她做点事情。来来回回,我们都在隐没的生活。
“一我不乐意二我没时间三我没兴趣” “一她不想做二她怕孤单三她图方便”
但又有多少人能于直接拒绝我们不想做的事情呢?
我们或多或少都在迫意的生活,我们在大学都开始慢慢适应自己的个体生活,等我们走入社会又会是另一番的样子牵强附会。
我们每个人都是单独的个体,表面形成了一个界面,却在混浊的澄清单纯。
“人太好被说成没脾气,人太坏被说成心机婊/boy,看来我还是适合阴晴不定,以至于当个现实中的平衡板”
你在习惯生活,生活却在不习惯你。
“走同一条小道,室友让你帮她拿衣服帽子,她空手玩手机与男友聊天,你走在前面她还问你为什么走这么快,慢点走不行吗?我去,我的步伐你也要控制,难不成我还要凑着跟你一起走吗?一起过这慢节奏的生活吗?
看到这你们可能要劝我离开这样的人,既然三观不合为何还死缠在一起?原因是我们碍于面子,是所谓的室友,是害怕孤独的个体。
“我们现在还不是朋友,是新同学,新室友,是第一次的照顾,所以百般顾及你的感受”但不要把我们对你的好当作理所当然,当作是我们的心甘情愿。试问,你有见到过这么无私的人吗?反正我是没见到过。
现在知道。
“有些路,我们终将要一个人走完”。
我们强忍了许多理由一摞一摞的帮助室友帮助朋友陪这帮那,我们以为刚开始相处互帮互助是寝室的良好美德是社会的良好风气,我们以为做人要厚实正道是中国正想要培养的人士是父母期望成为的儿女,我们以为好好做人,是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尽力完美和精致,但有些事情却被“习惯性”颠倒,让你的时间全部浪费在帮助上,反而别人还不领情。
“亲爱的,那不是乐于助人,而是泯灭天性,将失去自己的脾气,将不会说不,不会拒绝”。
做些表面的好事图了他人的方便失了自己的脾气,还被人说:“喂,你的生活怎么过得这么无聊”。
好想嘲讽一声:“我的无聊是建立在你没有的基础之上”。
这样的事情,我不觉得有什么孤单或是被冷落,有时候真正合群的人才是那些最害怕孤独的人,事实上反而觉得“孤独越是高贵的象征”。
我们不强调孤独,但当你发现身边人的生活与你相融不来,思想与你落异起来,你会发现:一个人的孤独是最美好的事情,你可以快,也可以慢,更可以随心所欲,是不是也算作一种成长,是不是也会获得内心的一份淡定与从容,是不是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才知道你不是圣人没必要讨好任何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好。
我想要。
于是想把自己的大学生活变得忙碌起来,没错,我也喜欢忙碌。
我开始参加各种社团和组织,抱着新鲜度和渴望度走完一个又一个的笔试和面试。其间的新奇和突兀的高兴都会让人振奋不已。我喜欢突然的失败也喜欢而后的重起。
我最喜欢的是刺激感。
我开始不需要人陪伴,独自行走于行政楼、文学院、宿舍、食堂、图书馆和心里。
我开始大大咧咧的做自己,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想睡就睡,但必须要坚持每天五点五十五起床。
“我们似乎早已在过自己适应世界,而不是世界适应我们的年纪”你也应该把时间花费在对你来说值得的人身上。
前些天看过那么一段话:我做事情,追求实效,如果做一件事情不会带来收获,我就绝不会花费时间在上面。看起来很功利,却说的如此现实,我喜欢这样的直白和犀利,因为不需要再说多的话去解释,也节约了解释的时间。
“时间过得很快,猝不及防的浪费在不值得的人身上,你会后悔”我们要开始明白哪些人值得我们去互熟、交流、帮助;哪些人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停滞不前、懒散、空虚;哪些人可以使我们越来越好。
生活不是我们想要的那个样子,但我们有必要努力把自己生活成想要的那个样子。
(码字好辛苦,点个喜欢转发再走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