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陆宗达拜国学大家黄侃为师。第一次见面,黄侃给了陆宗达一本没有标点的《说文解字》,说:“点上标点,点完见我。” 之后两次见面,黄侃没说教学,只是重复要求陆宗达再买一本练习点标点。
三个月后,陆宗达将第三本《说文解字》拿来,说:“老师,是不是还要再点一本?我已经准备好了。”黄侃说:“标点三次,《说文解字》你已经烂熟于心,这文字之学,你已得大半,不用再点了。以后,你做学问也用不着再翻这书了。”他将书扔进书堆里,这才开始给陆宗达讲学。
后来,陆宗达成为我国现代训诂学界的泰斗。他回忆说:“当年翻烂了三本《说文解字》,从此做起学问来,轻松得如庖丁解牛。”
世间万物都有法可依,如果说研究我国文字和语言知识,学习《说文解字》是基础,那么关于学习写作的入门教程,我推荐《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是美国常春藤名校的入学考试必备读物,也是美国著名考试培训机构Kaplan的20年经典读物。它的作者布兰登·罗伊尔,毕业于哈佛大学,他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整理了一套非常实用的写作方法,编纂出版的《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一本小小的金色语法书》等书,都成为了全球的英文写作、语法、逻辑推理领域的标杆之作。
所谓写作,主要包含四个内容:结构、风格、可读性和语法,布兰登认为,“写作能力出众的人,大多掌握了一些固定的重要写作原则,并在写作过程中反复不断地使用。”他在《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中为前三项内容总结了20条写作原则,掌握了它们,任何人都能快速上手,写出一篇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的合格文章。
一、 结构
结构展示了作者的行文思路,如果文章结构混乱,就很难让人有继续阅读的想法。因此针对我们日常接触较多的说明文,作者布兰登给出了以下三点结构建议:
1. 运用“自上而下”的写作法
和启发娱乐大众的小说不同,说明文的目的是解释、告知或者说服,因此作者不应该营造故弄玄虚的氛围,而应该开门见山,把重要观点或者结论放在最显眼也就是最前面的位置。不要隐瞒,也不要误导,要直接准确传达文章的主题思想。
作者布兰登把这个原则形容为:先给读者制定一个目标,接着再描述抵达目标的方向。这个高效传递信息的原则在传媒行业被运用得最广泛,因为当记者的稿件字数超过限制,编辑就会直接从后往前删掉篇幅,所以记者们写作,下意识就会把重要结语放在开头,再描述细节作为支撑,保证重要信息不遗漏。
2. 论点尽量分3点陈述
使用总分结构来布置文章排版时,我们需要在给出结论后,提供论点来证明我们观点的合理性。
在《书面沟通的艺术》中,有着丰富商务文本制作经验的天野畅子认为,3是个神奇的数字,从奥林匹克精神“更高更快更强”到组成光的三原色,数字3能用最小的精力去保持稳定,数量一旦超过3,人们就会主观认为数量太多而内心拒绝接收信息。这和本书作者布兰登的想法不谋而合,他也推荐在论点陈述时,最好分3类来展示信息,这样清晰明了又让人易于接受。
3. 描述时尽量同类合并
论点分类后,开始进行细节描述,作者布兰登建议,相似的事务要合并描述,先完整展现一个主题的内容,再开启一个新的主题。
清晰的分类也能展现作者清晰的写作思路。如果将不同类别的内容杂糅在一起,很容易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让读者思维混乱,进而对作者的写作功底和文章质量失去信心。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中给出了例子:
二、 风格
所谓风格,就是写作的方式,同一个观点,不同的人会想到不同的材料来论证,也因此奠定了每个人不同的风格。不管什么写作风格,作者布兰登认为都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 使用简单而准确的描述词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指出,“简化写作最基础的方式是使用较简单的词汇”。著名作家、童话大王郑渊洁,在各平台的自我介绍中始终描述自己“能熟练使用500个汉字”。在他看来,能做到这个标准的写作者少之又少,而他自己凭借这个本领,一个人支撑发行《童话大王》半月刊26年,颠覆了词典中对于“杂志”这一“将多位作者的作品汇集成册出版的读物”定义。
耶鲁大学每年都会根据自我陈述选一位新生进行开学演讲,有一年选的就是一个填写了“擅长做苹果派”的女生,据校长介绍,“填写擅长运动、音乐、绘画的人特别多,但只有她一个人写了苹果派。”
大而泛,不如小而精,那些别致而又精准的词语描述往往会让你或你的作品更容易得到青睐。
2. 加入适当实例让文字有画面感
作者布兰登认为,当人们读完一篇文章后,能长时间记住的往往是其中的事例和细节。因此在文字描述中,我们不妨试着加入实际场景,让人们的印象更深刻。
书中给出了例证,以下两篇牛仔节的宣传文案,哪一篇更能吸引大家报名参加,一目了然:
3. 尽量使用积极性暗示的词语
行文的语气代表了作者的态度。正式而官方的语气会让读者和作者之间产生距离感,而非官方并且带有“温暖”性质的行文描述会更让人亲近和愿意接受。
如:“我们的商店在11点关门”,和“我们的商店会开到11点”,用“开门”这样积极性暗示的词语,就会比“关门”鼓励更多人前来商店消费;又比如,工作中我们想评价一份工作计划“不完善”,不妨说成“这个计划有缺陷”,语句意思没有变,但潜在的行文语气已经改变,对方也会更容易接受和认可我们的想法。
三、 可读性
可读性和阅读体验密切相关,它包括视觉上的体验和阅读材料的易读性等。在文章内容确定的情况下,适当注重页面的可读性,会给我们的写作印象大大加分。
1. 注意留白
一页白纸上,排版的阅读内容并不是越多越好,实际上,适当的留白反而可以提高阅读体验。所谓留白,就是增加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间隔。书中给出了最直接的对比
原稿
增加留白的修改稿
内容没有改动,仅仅增大了行距,修改稿的可读性瞬间提高了很多。
2. 使用标题或提要
文章结构划分好了,我们还可以提炼关键词放在段首,让读者能够通过概览来很快了解我们写作的主题思想,节约时间。
书中也有例子
3. 回顾与修改
科普写作者游时猷曾说:“写文要快,改文要慢,查资料要适可而止。”
很少有人能一口气写出一篇完全不用修改的文章。著名作家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写就千古名作《红楼梦》,实际上,作者布兰登认为,完成日常写作只是工作本身,写作过程其实可以无限期延续,因为它可以不断完善,一本书出版数周、数月甚至数年以后,作者也一定会思考修改的工作。
因此当文章初稿完成后,核对至少三次再考虑发表会比较稳妥:我们可以从标题开始看起,一遍一遍考虑遣词造句,从错别字核对到语句通顺的修改,直到最终认为自己的作品“无可修改”。
网友“静儿”曾说:“结构的完整证明思路的完整,思路完整内容才能完整严密,所以初学的时候把自己放在框架里很重要,它可以帮自己弥补思路的不足和短缺。”
对于那些把说明文写成了“说明散文”的人群来说,按照既有的写作原则来书写,可以有效帮助整理思路,进而完成日常写作任务。而那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写作入门法则,都收录在了《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里,静候有心人翻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