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别人的事说起总要容易得多。
快要考研了,最近又收到很多小伙伴的消息“我说实话最近压力很大,因为时间太紧了”、“我现在背综合课的主观题很痛苦”、“慌到爆炸,感觉都是需要背的 、“感觉越学越不会,好崩溃”、“学得绝望就看看你的经验打打气”...
真的想多花点时间鼓励一下。但到最后,回复总是看似冷冰冰的那几句话“你总不会因为时间来不及就放弃吧”、“那就咬牙坚持吧”、“总有这么个自我怀疑的阶段,很正常。”
希望得到鼓励、肯定和支持,因为害怕、不确定和自我怀疑。明白。但这一段路,乃至这一生每一处寒潭,也只有自己卷起裤腿蹚过去。
我无法向你保证时间来得及、你可以的、你总会如愿以偿,骗你心安。我只能陪伴你、听你倾诉、给你建议。
因为这是你的人生课题啊。与我无关,不能指望我。一味期待别人帮忙的话,只会让自己陷入消极、抱怨和被动。
周一下午7:42分收到一条消息:“有个案子需要先起草一份审查起诉阶段的辩护意见,截止周三晚上给我,能行不”。我想这是一个锻炼自己的好机会,便应了下来。
收到十八本案卷。很复杂的案子。当时就有“这种案子大概给我完完整整一星期我可能也写不出来吧”的心情。第二天白天飞来“正事”,晚上把之前接下的时间紧迫的杂活完成。第三天抽空看了点案卷,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心情。委婉表示自己能力不足、时间不够后,对方仁慈地延长了时间至周六、日晚。周四嵊州出差晚十点回杭。
周五开始有了自暴自弃的心情,回了家。周六怀着这样的心情上了课,并进一步衍生出“deadline 是最好的生命线”的不合理期待。
没有神助。没有文思泉涌。没有奇迹。不会的、犯难的、卡壳的,还是在。潦草上交后,心情沉重。
应该早点开始踏踏实实努力的。
只能自己做。只有自己啊。
我有时候也会在想,要是能跳过现在的这几年,三年或者五年后,以一个能独立判断分析、独立办案的律师存在就好了。或者至少不要有竞争、不要去比较,能安安心心做好自己的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好了。
但,如果想要成为一个大律师、一个厉害的律师、一个有能力的律师,现在应该要做什么呢?努力变得不一样,至少和周围的同龄人有所区分,这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
为什么有了这样的想法?
因为想要被认同,想要不普通吧。
很小的时候,可能是名人事迹看多了,就觉得自己今后也一定要成为一个名垂青史、伟大的人呢。初中的周记本上也赫然记录着以后要考上北大的想法。因为北大比清华更有文艺气息啊。老师的评语是什么来着,好像是“加油”。
可是又怎么样了呢。那些在我们眼里看起来“人生赢家、一生顺遂、万事如意、幸福美满”的人,真的这样吗?
一个已经拥有多数人梦寐以求工作的家伙,给我发来消息:
“我回来上班之后就一直觉得自己工作找错了,一直没有断过。压力又大工资又低,还看不到未来,我都怕自己抑郁了。只能怪自己当时国考没考上。我自己都会偷偷哭的,很气我自己。不喜欢现在又没有魄力辞掉。爸妈不让我换。
我现在已经在这个起点了,如果让我去换工作,我肯定很难接受比现在差的。我平时都乐呵呵的,大家都觉得我可开心了。但其实我心里一点都不乐呵,压力太大了真的,各方面都有压力。不只是工作不好做的问题。心累啊,心酸,不舒心。”
一个已经拥有“别人家的男朋友”的家伙:
“我跟某某某吵架了,不去找你了,心情很不好,危机啊,我几乎一宿都没睡。我一点信心都没有,太突然了。我觉得我承受不了。太折磨人了。我要是在你家痛哭流涕什么的,别嫌弃啊。我觉得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就是墨菲定律。没有一件顺利的事情,一件事不顺,所有事都不顺。”
一个在世界知名大学念博士的家伙:
“我最近在复习,十二月份有一个大考试,决定我能不能继续读博士.下面坐着五个教授轮流问问题,生物大方向的各个领域。然后我只有黑板和粉笔,用说话和画图来解释他们问的问题。他们五个人联合决定我的命运。"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恐怕这是缺乏“做普通人的勇气”吧。保持本色即可,即使成不了“特别”存在,也依然有你的位置。要接受平凡的自己,接受作为“芸芸大众”的自己。如果为这种话感到屈辱,那说明你还想要成为“特别的我”。所以才追求来自他人的认同,追求称赞、期待关注,至今依然生活在问题行为之中。
为什么非要“特别”呢,这是因为无法接受“普通的自己”。但是,普通和平凡真的不好吗?有什么不好呢?实际上谁都是普通人。没有必要纠结于这一点。自我接纳就是其中的重要一步。——岸见一郎、谷贺史健
一味地与他人进行比较,盲目突出“不同”,不认可“真正的自我”,在意他人的评价,大概是一种自欺欺人的生活方式吧。
阿德勒心理学主张“课题分离”: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而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考虑“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关于自己的人生,我们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
另一方面,不去考虑他人的评价,因为那是别人的课题,我们无法左右。
不从“与他人不同”方面寻求价值,而是从“保持自我”方面寻求价值,这才是真正的个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