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职业生涯咨询工作以来,接触到相当一部分求助者是带着焦虑来的。也就是说,他们并不是有非常具体的问题需要咨询师协助解决,而是身体感觉不舒服、焦虑感强烈,却并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更不知道应该如何脱离困境,久熬致病,忍无可忍之下才下决心寻求咨询师的帮助。对于这样一类为数众多的“迷茫型”求助者,咨询师应该以什么样的思路提供咨询呢?
凡事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咨询师要做的其实并不是一上来就就事论事,那样往往会自我设限(这里的“我”是“咨询师”),在狭隘的当前问题笼罩下,试图引领着求助者拨开迷雾,过程往往很艰难,效果也不一定会让求助者满意。怎么办?
我的思路是:追根溯源,升维打击,意思是:要想解决求助者的当前职场困惑,绝对不能近距离瞄准,就事论事,那样也论不清楚,而是往往需要回到TA的上一份职业经历、毕业前的求学经历甚至亲密关系,从中提炼、挖掘出求助者的认知模式、思维特点。有了这样的深层次认识,再回过头来引导求助者自己去观照当下的迷局(往往表现为困局),往往就能起到拨云见日的良好效果。
当然,如此大框架的咨询对咨询师的要求非常高:既要能够准确解读求助者发来的资料,在当面、视频或语音交流中完整捕捉到求助者想要传递的信息,又要能够通过求助者的书面和口语表达方式发现求助者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还要能够敏锐地感觉到求助者的表面情绪和隐藏心理并予以及时而恰当地回应。
下面重现的是我曾经做过的一个典型个案的片段(下文的“我”是咨询师,第三人称“他”是泛指):
有位求助者大学毕业后已工作十来年,但一直职场不顺,深感焦虑,甚至自我怀疑,质疑人生的意义何在。
凭直觉我初步判断:他的焦虑情绪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的东西,如果不能挖掘出来,仅就职场问题展开咨询,极有可能让他感觉不痛不痒,也无法真正帮助他成长;更糟糕的是,几次下来求助失败之后,弄不好他的情绪会进一步恶化,由焦虑而转为悲观、失望甚至自卑、抑郁。
怎么办?
我决定给他来一次开放性、探索性的咨询。我们的咨询从我的一个判断开始。
我:工作了这么多年,又是大本文凭,职场发展一直不很顺吧?
他(深深叹息):是的,我该怎么办呢?
我:职场发展是一场长跑,前面这一程也许我们跑得不是很理想,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在后半程发力,绽放精彩的光芒。所以,今天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从过往的经历中挖一挖,看看每一段经历的背后都隐藏了哪些宝贝,如何?
他:赞同。
于是,我们开始梳理他的大学求学经历。
他坦承:大学所学专业并非自己喜欢。
我:这很常见,不过在大学四年求学期间,你为了你喜欢的专业(会计)做出了什么努力吗?
他愕然:没有。
我问:你没有在大学时考一个会计从业资格证吗?
他:没有,那时没意识到。
我:从这一点来看,你是不是发现自己似乎缺少一些“为了目标千方百计”的意志力?
他:是的。
我:那么谈谈第一份工作吧。
他:由于从北京回到小县城的老家,我一时适应不了,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还是在一位做财务的亲戚大力帮助下,才帮我在一家小公司谋了一份出纳的工作。不过一开始我就发现业务量太大,我又是新手,忙不过来,所以领导并不满意。
我:“领导”是谁?
他:是财务主管,后来还有店总。
我:这么多业务要处理,你又是一个新手,有其他的出纳和你一起吗?
他:有的。
我:他是什么背景?学历?
他:他是高中毕业,也没在北京求学或工作过。
我:你有没有在去这个店之前,预想过他们(介绍你进去的亲戚、店总、财务经理、那个出纳等)可能会对你有什么预期?
他:没有考虑过。
我:刚才提到的这个出纳,站在他的角度想一想:即将又要来一个人做出纳,学历是本科,比我高,还在北京学习和生活过,会不会牛气哄哄?会不会眼高手低、夸夸其谈,自己该干的活做得慢,害我晚回家?会不会威胁到我的职位?这些你想过吗?
他:没有想过这些。
我:通过和您的这十几分钟接触,我感觉您的表达模式可能是:用嘴巴带动大脑进行思考,说得比想得快,有这种感觉吗?
他:你这样一说我还真感觉到了,我比较不喜欢琢磨这些关系,感觉好累,我就想简单一点,把工作做好,拿到我该拿的工资,其他的不愿意多想。
我:或许这恰恰是你一段段的职场经历都不如你意的隐藏的重要因素。人在职场,最重要的是学会认知关系——你和自己的关系,你和他人(领导、同事、下属、客户)的关系,你和公司的关系。如果头脑中无法把关系理顺,就很难看得准人,也就看不清事,这样一来,工作做得不合领导意思,得不到领导认可,也就不奇怪了。
他:我有点懂了……(后略)
职场是什么?职场是人与人构成的江湖。人在江湖,身须由己。一旦身不由己了,你要用心地琢磨一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是自己的原因多一些,还是外在的原因多一些?自己的原因和外在的原因它们之间是什么相互影响关系?或许,这才是我们修炼自己的一双慧眼,逐渐拨开职场迷雾的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