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莫言讲了关于写作,他说,伟大的作品大多来自不幸。很多作家写过童年,他们的童年并不快乐。
所以,在这里,我想到了我的童年。似乎我的童年平淡无奇,至少30年后的我是这样认为的。不像其他作家那样,经历了中国不安定的一个时期,比如,文革、挨饿。
如果拿过去和现在对比,对于过去时间的那个我,我是不满意的。但,那确实是我几十年前自己的存在,所以,我努力让自己接受那段日子里一些并不愉快的经历。有时触景生情,不由想到过去的自己,想起过去发生的事,过去,就这样永恒地印刻在了我的记忆上,抹之不去,几十年后再想起,仍历历在目,如同昨天刚发生的一样。
有个作家说过,可能是莫言,也可能不是,他说,人们喜欢看悲剧,不喜欢看喜剧;为什么呢,因为人们往往对不幸的事情记忆深刻,而不是别人的快乐。这或许就是人心理的本质需求。
此刻,我想说一些高兴的事情。
思绪回到30年前,说说那个时期我的生活是怎样的。
父母生活很节俭。经历过艰苦生活的他们,知道生活的不易,所以,从不浪费任何东西。我记得,那时的我们,每次吃完饭,碗都会很干净。如果有一粒米饭粘在碗口,或者有米饭掉落桌面,父母就会要求我们捡起来吃掉。等到我们听话地吃下,他们的目光才从掉落或者残存的米饭上移开。
这样的节俭,贯穿了我的整个童年,乃至现在,仍是如此。母亲虽然节俭,但她确实是一位很开明的母亲。钱该花的地方就花,能省的地方就省,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积攒下积蓄,以备不时之需。比如,偶然间的生病;供给两个孩子上学。我们家两个孩子,我和哥哥。人们都说,做父母的会偏爱老幺,这一点,小时候的我感受到了母亲对我的偏爱,有好吃的,母亲会分给我多一些,哥哥就拿到了相对少的那一份。哥哥看看我衣服上胀鼓鼓的小口袋,然后看看自己手里得到的,脸上有了不满的神色,母亲料到哥哥会有情绪,及时的劝慰哥哥,她说,“让着你弟弟点,你比他大,你就应该照顾他”。这样劝慰哥哥照顾我的话伴随了我的童年,我去县城读高中后的日子里,母亲也偶有对哥哥说起,只不过,我听到的都是哥哥转述妈妈的话。说到这里,我觉察到自己跑题了。母亲对我特别疼爱,但是,母亲的节约并未因为爱我而有所“放松”。
我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