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句话对于学广告的人一定十分耳熟。前一句改编自家喻户晓的台湾钢琴广告文案“学钢琴的孩子不会变坏”, 后一句则改编自台湾奥美的经典长文案《我害怕阅读的人》。
也曾经有推送改编了份广告人版《我害怕做广告的人》(原创:营销案例精选),大概就是讲说,广告人有太多“丧心病狂”的优点,以至于让人“望而生畏”。以下截取最能代表其特点的一段。
我害怕做广告的人。那群人脑洞比天大,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也有着化惊险为惊喜的实力。
如果和他们做邻居,你会发现他们的生活虽然日夜颠倒却很有规律、波涛汹涌却精彩无比,突然就觉得自己多年来拼命打造的“岁月静好”是那么无聊枯燥。
暗自觉得这两句改编后结合起来竟代表了从事广告的某段心路历程——一个在成为广告人之前暂时“怀疑人生”的瓶颈期或者说焦虑期。
大一的时候,部门交谈的过程中有个学姐无意间对我说了句话:你真像个广告人的样子!这句话对于一个把广告当信仰的孩子来说简直是无比高尚的称赞,所以我始终记得这句话和其当时给我的成就感及满足感。
而到了大三,焦虑感一涌而上。这种焦虑感来自于,到了这个马上要脱离象牙塔的临界点,但没有一个人明确地告诉我:你已经是一个“准广告人”了。
-
从孩子说起。
喜欢广告的孩子几乎都有这样的特质,他们从小就喜欢画画等有艺术性和创造性的东西,充满好奇心,这些特质使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深受家长喜爱。而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一旦喜欢上广告就像飞蛾扑火一样无法自拔,比任何人都执着。成为广告人那样blingbling会发光的人物,是他们的终极追求。于是乎在大学,他们选择了将广告纳入自己人生规划的一部分。
而现实是,身在“此山中”了,才逐渐看清了广告的“真面目”。
TROUBLE 1
身边几乎不会有一个人对未来从事广告业抱有希望,告诫的话清一色是负面言论。
有经验的长辈在填报志愿前劝道:“即使你学的是广告专业,将来也不一定从事广告行业。”
家长持怀疑态度:“学广告你将来能干嘛?不如当会计、当老师……”
广告老师说:“广告是个万金油专业,学广告将来从事的行业可以有很多。不止能去乙方啊,还可以去甲方,或者新闻、新媒体、公关、摄影……”;其实潜台词就是:“你看,你才有nn…n分之一的机率去到广告公司做出让人叹为观止的创意!不然我为什么留在学校当老师………”
包括去到梦寐以求的4A广告公司实习过的学姐学长,回来后也表示:“再也不想做广告……”
反正他们的话翻来覆去都是一个意思。做广告,出头难。
TROUBLE 2
而两年的广告学习,也没能潜移默化地破除周围人对广告的错误认识。现实情况是,不了解情况的家长和老师把学广告的未来出路当作了打印社,有些同学则把职业发展当作了打印社美工。
家里人一聚会就热闹了:“小学同学会大家多少年没见面了,给我设计套班服和条幅什么的…到时候做个跟拍…最后再帮我做成个电子相册!”
老同学找上门来:“你是学广告的吧?我最近自主创业,帮我设计个宣传单吧,不用太复杂,能看懂就行。”“我要结婚了,能帮我跟个婚礼摄影吗?”
于是只能一边为大家的喜悦和进步祝福着,一边压榨时间和精力进入了自我斗争的创作过程中,反复纠结如何修改会有更好的广告效果。而结果往往是,他们并不会那么在意最终效果如何,反正做出来了就是好,有些辣眼睛的淘宝店铺风格他们也会拍手称赞呢。
而且根本没时间解释,我学的是文案策划……唉,是在下无能。
TROUBLE 3
即使具备了相关的职业能力,也有可能被心仪的实习拒之门外。这都是命。
综上所述。
想要成为一个“准广告人”,还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九九八十一难能经历过来的,都是神!
-
所以,我不怕喜欢广告的小孩。
我害怕做广告的人,
更害怕做了十年广告还在做广告的人,
最害怕努力了十年还在为做广告而奋斗的人。
他们无形中给我一种压力,让我不做成广告人最后都不好意思说放弃……
广告人保持热情的一个关键点是:时刻保持成就感,并追求一份终极成就感。做个让自己“敬畏”的人,肯定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啊!
-
以上。
非鸡汤和吐槽,算是一个尚未成为“准广告人”的人处于入行临界点的絮叨及意淫。只希望与同样信仰广告的你共勉。
愿天下有心人终成广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