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翻阅资料,学习,探究,总结,借鉴,谢谢探路者,我只是个搬运工。
参考、转发资料:
http://blog.csdn.net/yangle4695/article/details/52153143
http://www.cnblogs.com/liulipeng/archive/2013/09/13/3319675.html
http://blog.chinaunix.net/uid-25324849-id-270992.html
一: OC对象的存储对象位置大致分为以下几大模块
- 栈区(stack)—— 主要用来存放局部变量, 传递参数, 存放函数的返回地址,由编译器自动分配释放 。
- 堆区(heap) —— 用于存放动态分配的对象,一般由程序员分配释放, 若程序员不释放,程序结束时由OS回收 。
- 全局区(静态区)(static)—— 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的存储是放在一块的,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在一块区域, 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未初始化的静态变量在相邻的另一块区域。 程序结束后由系统释放。
- 文字常量区 —— 常量字符串就是放在这里的。 程序结束后由系统释放
- 程序代码区 —— 是个只读区,存放了程序的代码。任何尝试对该区的写操作会导致段违法出错。
二:堆和栈申请后系统的响应 :
- 栈:只要栈的剩余空间大于所申请空间,系统将为程序提供内存,否则将报异常提示栈溢出。
- 堆:首先应该知道操作系统有一个记录空闲内存地址的链表,当系统收到程序的申请时,会遍历该链表,寻找第一个空间大于所申请空间的堆结点,然后将该结点从空闲结点链表中删除,并将该结点的空间分配给程序,另外,对于大多数系统,会在这块内存空间中的首地址处记录本次分配的大小,这样,代码中的delete语句才能正确的释放本内存空间。另外,由于找到的堆结点的大小不一定正好等于申请的大小,系统会自动的将多余的那部分重新放入空闲链表中。
三:申请大小的限制
- 栈:栈是向低地址扩展的数据结构,是一块连续的内存的区域,栈顶的地址和栈的最大容量是系统预先规定好的=如果申请的空间超过栈的剩余空间时,将提示overflow。因此,能从栈获得的空间较小。
- 堆:堆是向高地址扩展的数据结构,是不连续的内存区域。这是由于系统是用链表来存储 的空闲内存地址的,自然是不连续的,而链表的遍历方向是由低地址向高地址。堆的大小 受限于计算机系统中有效的虚拟内存。由此可见,堆获得的空间比较灵活,也比较大。
四:申请效率的比较
- 栈由系统自动分配,速度较快。但程序员是无法控制的。
- 堆是由new分配的内存,一般速度比较慢,而且容易产生内存碎片,不过用起来最方便.
另外,alloc分配内存,他不是在堆,也不是在栈是 直接在进程的地址空间中保留一块内存,虽然用起来最不方便。但是速度快,也最灵活。
五:项目中一些对象的存储位置
- 基础对象:
int a = 0; 全局初始化区
char *p1; 全局未初始化区
main()
{
int b; 栈
char s[] = "abc"; 栈
char *p2; 栈
char *p3 = "123456"; 123456在常量区,p3在栈上。
static int c =0; 全局(静态)初始化区
p1 = (char *)malloc(10);
p2 = (char *)malloc(20);
分配得来得10和20字节的区域就在堆区。
strcpy(p1, "123456"); 123456放在常量区,编译器可能会将它与p3所指向的"123456"优化成一个地方。
}
- 类的对象
// person对象存放在栈区,Person类的实例化对象存放在堆区,栈区上person指向堆区上的Person实例对象。
Person *person = [[Person alloc]init] ;
// NSString类比较特殊,我还没部分不解之处,以后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