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到一篇文章《高度自律30天后,我的生活彻底崩溃了》,文中的全职妈妈按照网上的自律指南,在接送孩子之余,严格打磨自己的生活,但是坚持了一个月,生活彻底乱了套——她崩溃了。这篇文章揭开了我一直以来的疑惑,为什么总是想自律,却总是失败,而且失败后还总是有一波反噬——变的更加不自律了。
1、
现在关于自律的文章铺天盖地,《自律的人才配得上高级的人生》,《那些自律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一个人开始自律的几种迹象》,这些文中的观点把你生活中的所有不如意都归结为自律,让你充满了焦虑,更是让你充满了自我怀疑,甚至让你活在自我否定之中,时时刻刻提醒着你——你为什么不能精确的像一台机器?你制定的计划为什么总是完不成?你做的还非常不够,你的人生很LOW。劝人上进本来没有什么坏处,但是这种违反人性的观点只会让人活在焦虑中。
2、
我们来分解一下,什么叫“自律”。自代表自己,律就是纪律,就是自己给自己树立规矩,什么时候做什么事都要有精确的时刻表。什么样的人最自律,如果让我来评价的话,就是像钟表一样精确的人。但是,人不是机器,即使给人按上了发条,人也不可能像钟表一样精确。所以自律只是站在了一个管理着的角度去管自己,但是却忽视了自我的主观能动性。
所以说,如果是为了自律而自律,就会很容易崩溃。那么什么情况下能让人愿意变成机器呢?
3、
心理学中有一个人格特征的划分方法,把人划分为两类“表演型人格”和“进取型人格”,表演型人格注重外界的看法,进取型人格注重事情本身,如果按照这个标准,那些能让人崩溃的自律,大都是为了自律而自律的表演型“伪自律”。
我们再来看一下,一些自律的文章中,到底漏掉了什么。文章中通常举例一些成功人士,他们是多么的自律,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像有发条一样。比如定下一个亿小目标的王建林,一年四季雷打不动,7点准时到办公室。但是我们往往忽视了一点,他们绝不是为了自律而自律,他们雷打不动的时间点,是因为7点之后,可能就有固定的会议,可能有一堆人等着他要处理的重要事项。而我们被一些文章蛊惑而采取的自律呢?一个全职妈妈,开始自律了,每天读书、健身、写文章、精心研制健康食品、减肥,结果自律了一个月之后,陷入了严重的抑郁。一个996的工薪族,我们定了时刻表开始自律,知识付费买课程、学英语、健身、读书,结果坚持一周之后节凑就乱了,没多久就干脆破罐破摔——什么也不想干了,甚至还回不到原来的自律水平。为什么?别人的自律是因为有事情的驱动,为了做事情,顺道安排了自己的时刻表。而你呢?是为了自律而自律。自律缺少了必要的连接和事情的支撑,完全把人作为了机器之后,你的感情基础被打碎了,你陷入了抑郁之中。
4、
真正的自律是什么?真正的自律是以事情的运转为基础的,离开了事情带来的人际连接,单纯打卡为了自律而自律,结果就是把自己陷入纠结抑郁中,而且事情还没有丝毫起色。这样的话,高度的自律反而带来了自我的崩溃。
事实上,真正以做事为基础的自律,从来不是把人变成机器。清华大学马东晗的学习计划表一度在网上广为传播,曾经震撼了多少人,世界上为什么能有这么自律的人。事实上,后来有清华学弟学妹请教马东晗,她说根本就没有什么计划表,网上流传的那张只是她事后的记录表,也就是她一天做了哪些事情随手记录下来的。她说如果一开始就扔给她那么一张计划表,让她照做,她也未必能做到。
人是天地间最灵性的生物,最近读《为什么是毛泽东》一书,看到青年毛泽东在湖南师范读书的时候就已经悟道,人是有灵性的,不能把人等同于西方科学中所谓的物质,而是要重视人的思想。所以,现在很多自律的文章是恨不得把人当成一种物质,最好是一台精确到分毫的机器,这事实上本身就已经违反了人性。真正的自律一定是个人思想上有了强烈的主动性,而且他有一个自律的环境和相关的事情整体带着他越来越自律。我们可以为了做事情而全情投入,达到所谓的“心流”状态,也可以在一个阶段后,全情放松,让人的身心真正的得到释放。这就是所说的,真正会做事的人,会做事也会有广泛的兴趣爱好,真正会学习的人,不光会学还会玩。而那些刻板的所谓自律的人,如果不能找到适合自身的节凑,到精神陷入崩溃的时候是非常可怕的。
5、
所以,自律从来不能离开基本目标而单独来谈,如果离开个体的实际情况而单独谈自律,就是贩卖“自律”这个概念的焦虑,让人陷入伪自律的循环中。
真正的自律是为目标而服务的,而目标的达成有一定的环境因素,有个体精神强度的因素,它是以事情本身的运转为核心而展开的,绝对不是把你变成精确到分毫的机器。我觉得对于普通人来说,自律就是一种生活节奏,就是你根据自己的目标,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凑,我们只有在这个节奏下,才能更好地把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