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这本书两个原因。一是好评如潮,二是非常好奇作者对现代人流失了什么以及如何找回的见解;更好奇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人究竟应该怎么做的答案,毫不犹豫的翻开了书本。
都说本书结构甚是精妙,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一环扣一环的人物关系渐渐浮出,经常会让人有种原来是这样、他就是他的恍然大悟。东野圭吾,作为一个侦探小说家,做到这一点想必是驾轻就熟。而我觉得,作者就这一个个的故事以及故事间的关联想传递给我们的启迪才更耐人寻味。
按照书中出场顺序来梳理,第一个寄信的是在爱情与梦想间徘徊的击剑手静子。静子的烦恼,表面上看是出于各种考虑和权衡迟迟没有下定决心,实际却由于自己的懦弱隐瞒了潜意识里的逃避。这种种思绪缠绕,渐渐连自己都看不清楚内心真正的想法了。事实上想陪伴男友是真的,对梦想的追求是真的,有过懦弱想要逃避也是真的。还好在一封又一封通信中,及时的明白过来给男友最好的爱是活出自我,也就是一直追寻梦想的那个自己。是爱让她克服了懦弱,最终不再迷茫,留下遗憾。
我非常喜欢这第一个在梦想和爱情中不知道如何抉择的人生岔口,前几封通信中她的种种考虑和权衡,让我们也跟着纠结、迷茫,到底如何是好?而最后一封信中,当她真正明白过来之后,非常勇敢的道出了那个曾经自己都不愿意接纳的自己。这一转折是让我震惊的,同时也思考良多。是的,这其实就是生活中的我们,经常为自己找一些看起来理所当然的借口开脱责任,也有过不敢直面内心的时候……最终迷失了自我。
第二个寄信人是为了音乐梦想离家漂泊,却在现实中寸步难行的克朗。坚持多年的音乐梦想却一直无人赏识VS日益年迈的父母以及亟待继承父辈祖业满足家人期望,其实克朗心里一直是有答案的,他知道也许自己真的没有音乐才华,可是就这么放弃多年的坚持又非常的不甘心。所以才会在第一次接到回信三人小偷组说他白日梦的时候那么愤怒;而第二次回信中被说得体无完肤反而有种痛快的感觉。
在梦想和现实间痛苦的克朗是让人心疼的。谁不希望只要努力最终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呢?谁又能理解不管如何努力,始终没有成功希望的苦闷呢?谁又愿意别人对自己的梦想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觉得自己是痴心妄想呢?这让我想起房价暴涨下北漂中的我们,抱着梦想来到这里,可是最后发现本身平凡没有天赋异禀没有雄厚家才背景的我们,就算拼尽全力,连安身立命之地都困难,成功谈何容易?最后连梦想这样的词都不愿意轻易出口了,而为梦想奋斗也变得可笑起来,好像只有早些年果断投资房产才是人生赢家。
最后作者以克郎的死、而其作品被天才型的歌手流传为结尾,算是对奋斗中平凡的我们一种安慰么?只要有爱,只要坚持下去,你曾努力付出的总会以某种形式回报于你。
第三个寄信人是挣扎在亲情与对未来迷茫中的少年浩介。也许大家都不能理解浩介在面临家庭巨变时作出的决定,为什么会冲动到与父母一刀两断离家出走奔向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呢?是因为失去了信任,心已疏远,只能貌合神离的一家人,就算在一起也不会幸福?是因为跟着父母就得永远的离开繁华所在,生活在幽暗狭窄的小河里?是在逃避不愿意接受那样的事实?
小的时候,父母在我们的眼中形象是高大的,一言一行都是正确的。随着我们渐渐长大,获取对世界的认知越来越多,越会对父母的想法和行为产生质疑甚至反感。若与父母之间再缺乏有效的沟通和理解,就会产生隔阂,想要逃离,做出一些荒唐却又自以为很正确的抉择。然后终有一天,才能理解不管如何父母是愿意用生命来爱我们的人啊。
第四个寄信人是想要成为独立自主有经济能力的女人却碍于世俗眼光的晴美。为了报答亲戚和丸光园收养的恩情,想要快速挣钱而做起陪酒小姐的晴美;害怕别人不理解的眼光,想要急切开店差点被男人骗的晴美,在得到小偷三人组预言般的指点后事业上无往不利的晴美。最后被小偷三人组绑架,绑架的原因竟是有钱的晴美可能买下丸光园建成酒店,而他们愤恨之下的报复。而在绑架过程中的一番话,点醒了如今在事业上只顾计较利益得失不顾他人死活的晴美,是不是忘了当初挣钱的初心?这大概就是作者想要传递给所有内心已破洞、温暖已流失只顾利益而打拼的现代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于小偷三人组而言,这一次次诚心的为他人排忧解惑,成了他们对自我的救赎。
写到这里,始终没有提及本文的主线人物——浪矢爷爷。是他,对每封来信的尊重和真诚,成就了每个故事中的主角;是他,意识到每个来信人内心都破了个洞,重要的东西正从那个破洞逐渐流失;是他,告诉我们,人的心声绝对不能忽视。
也许现代人正在流失的正是面对他人心声时的真诚、尊重、温暖与爱,以及面对自己心声时的重视与坚持。因此,我们轻易忽视他人的心声,变得冷漠、孤独;忽视自己的心声,渐渐变得迷茫、麻木。
在人生的岔路口,何以解忧?想一想问一问我们内心的那个破洞,都丢失了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