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封面上在书名下面有一行小字是:献给所有买了书读不完而心怀愧疚的人。我看了看最近囤的书已经堆满了书桌,还真的心生愧疚,读书如抽丝,这本书来的真是及时。
本书开篇先讲了一个例子,市面上有很多费用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大师培训,企业高管们趋之若鹜,说这些大师们是骗子吧,但是企业高管们把课堂中的学到的应用到了企业中,的确带来了超过培训费的价值,但仔细研究,这些大师们所讲授的内容大部分都是来自经典的书籍里的,而书只需要几十块。
通过几十块的书就可以获得的知识,为什么要选择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培训?
成人学习的三大问题:
1.没有时间、没精力——压力与学习的矛盾
这里提出生存余力理论模型,是密歇根大学成人教育学教授麦卡卢斯基提出来的,基本观点是:一个人总是在他需要精力与可提供的精力之间寻求平衡,那些消耗个体精力的事情,叫做生存负载,处理这些负载需要生存力量。生存负载和生存力量都是由外部和内部因素构成的。
生存余力=生存力量/生存负载。
生存力量,外部的力量源自家庭背景、人脉资源、经济能力等,内部的力量就是个人的能力和经验;生存负载,外部负载主要指的是工作,包括职场工作和没有薪水的家庭工作,内部负载主要是个体不断发展的生活期望,比如财务自由等;
一个人要从事学习活动,必须拥有一些生存余力。但是一个人工作压力越大、对未来的期望越高,就越需要学习,而学习是需要生存余力的,但是压力大就意味着越少的生存余力,所以这是一对矛盾。
2.看不懂记不住——搞错学习主题
著名教育家克里提克斯(Criticos)说:“经验本身有价值吗?并非如此——真正有价值的是在对经验进行反思之后的智力发展。有效的学习来自于有效的反思而非积极的经验。”同样,阅读本身也不能创造价值,理解和记忆知识都不能创造价值。改变行为才有可能创造价值。改变行为只发生在把读来或者听来的知识结合自身经验进行反思之后。
3.看不下去——不明学习目的
对于致用类的书籍来说,没有必要读完整本书,用的多少跟读的多少没有关系,只要能在工作中用上一点,那就是最大的价值,虽然这样说比较功利,但是回想之前读过的很多书,大部分不都是寻思着把书中的方法都记下来,摘抄了一页又一页,结果也只是知识的叠加而已,知识没有流动那就是死的。
那如何克服以上三大难题呢?
拆书帮对症下药开出了药方,根据成人的学习特点设计了RIA的学习理念。
R:阅读图书片段
I:拆书家引导促进(如果是自己一个人读书,这个拆书家就是自己)
A:学习者拆为己用
学习者只需要阅读书中的一个片段,拆书家大概重述和讲解阅读的知识,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习者回顾自身的经验,学习者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响应拆书家的要求联系自身的经验,给出自己的案例,从而达到对知识的体验以及反思。整个学习过程,学习者是不会感到沉重、疲倦和焦虑,反而能从学习中感受到轻松和成就感。
如何从初级学习者升级为高级学习者,做自己的拆书家?
如果是参加群体的拆书帮,学习者只需要跟着拆书家的引导就可以进行知识的体验和反思,但是大部分时间是需要一个人读书的,所以想要成为自己的拆书家,就需要具备相应的技能。
学习者分为三类
初级学习者。倾向于把书本当做权威,认为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从所呈现的材料中寻找正确的答案,发现自己需要体能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报名学习、参加考试、获得证书。
高级学习者。能够主动有效的学习,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会联结自己的经验,并且应用到生活中。
学习促进者。通过教会别人而深刻掌握某个知识技能,是职场中最稀缺的人才。
那么如何才能从初学者升级为高级学习者甚至是学习促进者?那就是便签读书法。
目标:用最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来提升阅读致用类书籍的效果。
工具:三种不同颜色的便签纸,手掌大小为宜,一组多色指示便签
步骤:
(1)确定阅读目标,需要提升的能力
(2)快速阅读,直到遇到核心的观点、重要建议或者是较难理解的地方,如果对自己有用,则放慢速度阅读;
(3)用I便签,写下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的知识点,贴在相应页;
(4)用A1便签,写下与自己相关的经历,贴在相应页;
(5)用A2便签,结合读到的知识结合自己的经验,设想以后如何应用,总结出具体的内容,贴在相应页;
(6)指示便签,在有便签的页面边缘,贴上指示便签,以示提醒;
(7)读完次书之后,把所有的A2便签拿出,贴在墙上,提醒自己日后应用,改变行为。
最后,总结一下吧,知识就是拿来用的,不是漂漂亮亮的摘录在笔记本上,更不是毫无遗漏的记在脑子中,而是跟自己的经历进行联接,通过反思,最后带来行动的改变,希望囤的书尽快消灭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