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不幸和悲剧其实都可以追溯到家庭,追溯到童年的不良影响。
作者结合了自己的幼时在外祖父家被寄养,10年后才回到父母的身边,显得格格不入,从一个受人溺爱的“孩子王”,变成家里不会照顾弟弟妹妹的“出气筒”文中也结合了自身身边的案例,夏婓的故事,告诉我们“寄养”的危害,在我理解里这是时下的“留守儿童”的问题,我女儿在3岁以前也是留守儿童,彼此之前没有那么深的感情基础,需要不断的磨合才能构建融洽的关系;现在孩子5岁了,在身边待了2年,关系自然会比之前好很多,孩子是奶奶带大的,现在每天还是跟奶奶一起睡,所以她与我的心理距离还是要比她与奶奶的要远一些,这也提醒了我,要多去关爱女儿。
“一个国家如果科技不发达,那一定是他们的教育出了问题;如果社会风气不良好,则一定是他们的家庭出了问题”说到母教我没有发言权,因为真的没有感受到,在80后的农村,经济条件都不太好,孩子们几乎都是天生天养的,不仅仅我如此,身边的孩子也是如此,母亲跟父亲一样,他们每天要出去干活挣钱的,所以哪里有时间照顾我们。
而古代的先贤们,比如说孟母可以为了孩子多次搬家,岳母给岳飞刺字精忠报国,相信孔子应该也是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可是到了清朝,皇亲贵族都是请奶妈养育孩子,富太太们则自娱自乐,孩子都是请私塾先生教养;随着西方思想的深入,提倡男女平等,女性们不再推崇“贤妻良母”;文化大革命,提倡大公无私,父母们忙生产,无暇照顾自己的孩子,当孩子出了问题,还被奉以“大公无私”的称号;在一代代的影响下,母教意识越来越淡薄;
想起来了之前看《规矩与爱》犹太人的教育无疑是成功的,在他们眼里,他们尊重孩子,认为孩子是属于上帝的,能够养育这个孩子使我们光荣而神圣的责任,我不仅要养育好自己的孩子,别人的孩子除了问题我也不能袖手旁观,因为孩子不属于她,属于上帝。
现在想想我们不仅仅是在养育我们的孩子,我们是国家的公民,孩子也是国家的一份子,他们迟早要走入社会,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对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现在做家庭教育,有的老师带着使命感去做这个事情,可以做到上个月18号从家里出来到下个月22号才回家,一个多月不在孩子身边;对她我真的是很佩服,目前我还没有那个高度,我相信首先照顾好自己的小家,才能帮助到大家,所以花时间多陪伴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