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天涯
最近,彻底迷上了《肖申克的救赎》,不是大众孰知的弗兰克·达拉邦特改编的电影,而是斯蒂芬•金所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篇小说。
小说以第二主人公雷德的第一人称开场,以回忆录的形式,凭着雷德零星的记忆,在海量的传言中过滤出真实可信的信息,以及与安迪在狱中的几次简短的交谈等线索,一点儿一点儿的拼凑出第一主人公安迪的传奇故事。
每读一遍,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01
原著中,斯蒂芬•金给安迪的人物定位,是一名聪明,冷静,镇定的银行家。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时,没有带一丝私人感情,像播放老唱片似的述说着自己的故事。
电影中的安迪,则是神色慌张,在检察官怒斥其“罪状”时眼珠子乱窜,显得不知所措。在法官敲下木锤宣判他有罪时,却是两眼一闭,给人一种已经陷入绝望深渊的感觉。
这一场景没有体现出原著中,安迪冷静、镇定,临危不乱的人物设定。直到在“翻修车牌场屋顶”这段,与警卫队长哈力的正面交锋中才有所体现。
面对那帮“姊妹”的暴力胁迫,“要么奋勇反击而不敌,要么一开始就认了”,安迪选择了前者。
小说中,安迪第一次在淋浴间被博格挑衅,直接就是一拳招呼;电影里却是默默的走出了屏幕,留下博格一人在那儿“抛媚眼”。是为了体现安迪的漂亮,还是为后面与“姊妹”帮的冲突做铺垫?我也无从得知。
其实,在我看来,在电影中加上那“愤怒的一拳”更能让观众感受到,安迪不愿被同化,坚守自己的原则的信念,以及他骨子里的坚韧性格。
理由是之前雷德让安迪警惕“姊妹”帮的剧情中两人的对话:
安迪说:“我帮不了他们的忙,我并不是同性恋。”
雷德说:“他们也不是。”
这里有一个细节,可能弗兰克·达拉邦特对观众的台词理解能力比较自信,在这里只用简单的“五个字”就带过了。
小说中对这段有详细的描述:“他们原本也不喜欢男人。入狱前,他们都是喜欢女人的,入狱后才把目标转向看上去比较好看的男人,只是想发泄自己的欲望罢了。至于出狱后会不会自动恢复正常,就不清楚了。”
所谓“姊妹”帮,就是一群欲望强烈的人想要得到发泄,自愿,或被迫接受了“同化”,安迪不愿意被同化,或者说,他害怕被同化,所以,他每次都会猛烈反抗。
安迪反抗的不是“姊妹”帮,而是监狱内的体制,是这个妄想夺取人的希望,妄想将所有人同化成奴隶的黑暗体制。
02
除了遇事冷静、镇定,头脑灵活、聪明,安迪还具有很深的城府。如果他隐瞒了什么事情,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有人知道。
安迪找雷德要美女海报的时候,显得吞吞吐吐,很是羞涩的样子,就像一个害怕被父母发现自己欲望萌芽的青春期小男孩。
没人会在意一个大男人房间里为何会有一张美女海报,狱警查房也不会在意海报后面藏着什么。直到诺顿恼怒地向海报丢了一颗石头。
他成功骗过了所有人。包括亲近他的人。
所有人都不知道,安迪在入狱前就在围墙外制造了——彼得•斯蒂芬——他在入狱前就规划好了他的新生活,考虑到了所有的意外因素,包括好友吉米在他出狱前就逝去。且,做好近乎完美的应对措施,以保他出狱后能顺利迎来新的生活,拥抱新的人生。
电影中把这一段描述成,是安迪为了摆脱“洗黑钱”的罪名而虚构出的一名“不存在的人”。这是为了给安迪在后续剧情中如何脱逃,如何报复诺顿,给电影的结局埋下的伏笔。也能体现安迪的城府,但,比起小说的塑造还是略显逊色。
共同点在于,给观众、读者留下的这一层层谜题,均在最后一刻才被一举击破。将观众、读者引向激情澎湃的高潮,不由得为安迪•杜弗斯欢呼雀跃,肃然起敬。
03
安迪•杜费斯也许不是一名好丈夫,不是一名正直的银行家,但,他一定是一名有耐性、有爱心、有奉献精神的好老师。
他坚持每周写两封信给州议会申请监狱图书馆建设资金,耗费六年时间建造了最“富饶”的监狱图书馆。
他只帮狱中所有狱卒报税,更多的是热心帮助想提升学历的狱友通过学历考试,其中,他最骄傲的学生就是汤米。
“先生,听说,你帮很多人拿到了高中学历?我也想拿一个,你能帮助我吗?”
“我不想在不愿努力的人身上浪费时间。”
“先生,我真的很想通过考试。”
“当真?”
看着汤米诚恳的眼神,安迪实在不忍心拒绝,便答应帮助这个孩子。安迪说:“既然决定了,就要坚持下去!”
汤米不会识字,安迪便耐心的从最基础的开始教起,一步一个脚印的教导汤米。汤米也很聪明,学得快,没有让安迪失望。
只是,人人或多或少都存在自卑心理,像罪犯这类生活在人眼歧视中的“少数人”的自卑心更甚。
在最后的升学考试中,汤米在答题过程中明显很急躁,情绪不佳;总算坚持到考试结束,又突然对安迪大发脾气,说:“我来告诉你(我)考了多少分,两分!这就是我的成绩!靠!”说完,汤米就把试卷揉成了一团,愤然离去。
事后,汤米很后悔,很自责,认为自己的最后的行为让安迪失望了,让这个自己最尊敬的好人彻底失望了。
殊不知,安迪至始至终都为汤米感到骄傲,且信任他。
安迪默默地捡起试卷,将试卷抚平整,放进信封寄了出去。当汤米收到一封来自某高校寄来的信件时,大家才发现,这个缺乏自信的孩子其实通过了考试,还超出分数线三个点。
这串镜头下的安迪•杜弗斯,并不是一名被束缚在围墙内的囚犯,而是一名有耐心、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好老师。
我认为这串镜头应该进入师范类院校,和各学校培训新教师的教材当中,供广大人民教师,和有意踏入教师行业的新人探讨、学习。
04
安迪•杜弗斯是一名传奇人物。
他意志坚韧,无论处于怎样的绝境,都不曾放弃希望。
他心地善良,为救赎狱友和朋友,无私奉献自己的时间,争取所有能让狱友觉得自己是一名“自由人”的精神寄托。
他城府极深,凡事做好最坏的打算,做出最好的应对措施;且善于发现、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东西,如:人脉,信任等。
他桀骜不驯,看上去被诺顿击溃了心里防线,实则仍在默默实施自己的计划,骨子里仍是不愿被“体制”所同化的叛逆少年。
安迪•杜弗斯告诉我们:身处绝境时,别总想着自己失去了多少,要想着自己还拥有什么。
只要为最坏的结果做足了最好的应对措施,那么,抱着最乐观的心态也没关系。
面对强权,要么奋勇反抗而不敌,要么从一开始就认了。
无论身处怎样的绝境,都不能放弃希望,一旦放弃希望,就会沦为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05
《肖申克的救赎》一经出版,就引发了各业人士的共鸣。这种共鸣,或许,并非来自安迪•杜弗斯,而是他的老友——雷德——一名已经被体制改造、同化的白鬓老人。
“他们饶你一命,却夺走你最重要的东西”
这里所指“最重要的东西”究竟是什么?相信所有看过这本书,这部电影的朋友,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房贷、车贷、结婚;赡养父母、扶养子女、小家安康;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等。就是一座无形的高墙,就是牢牢束缚着人们的灵魂的体制。
也有很多像汤米这样的孩子,年少不懂事,步入“生活”的大熔炉才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想重新拿起课本又要忍受自卑心的折磨。
06
这里有必要提一下,汤米是电影与小说的分歧点,也是推动剧情至高潮的助推器。
电影中,汤米被诺顿和哈力用计陷害、射杀,这单纯又可怜的孩子还没来得及感激安迪就领了盒饭。
汤米的死,让安迪意识到自己时间不多了,但,在逃出生天之前,他要给自己的爱徒复仇。
于是,我们边看见安迪如何偷梁换柱曝光诺顿和哈力的罪行,又如何将“洗黑钱”的罪名一并推给诺顿
镜头顺着诺顿的视线慢慢拉到墙上,那件金裱的十字绣——上帝的惩罚比预料的来得更快——为了不被关进肖申克监狱,绝望的诺顿选择了自我了断。
我相信很多观众看见这一幕时,都直呼痛快!
但,在小说中,诺顿并没有受到惩罚,也没有自我了断,而是尽快辞职,每日在恐惧之中“虔诚”地在教堂祷告。
这也许比自我了断更加痛苦。
庆幸的是,诺顿并没有伤害汤米,而是给了汤米一笔“好处费”,将汤米转移到另一间监狱,那里比肖申克舒服多了!
汤米没理由拒绝。
汤米的离去让安迪意识到:或许,自己在这里待的时间太长了。
在这里,已经没有值得他留恋的东西了,他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点醒老友,给予老友生活的希望,然后,在齐华坦尼荷等待老友的到来。
于是,在诺顿将这个潜在的威胁支走之后,安迪也悄无声息的离开了。
这个插曲告诉我们,轻易斩断下属所有的念想,只会坚定他们离开的决心。
07
学习是终身性的,过早的放弃学习也不是一件好事。
十二年教育阶段,我们要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探索复习知识的方法,提升学习效率的方法。
进入大学,我们要学习如何在“随波逐流”的大环境中逆风而行,学会发现、利用身边有利于自身成长的资源,学会最基本的为人处世之道。
进入社会,我们要学习如何在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学习如何恪守本心、不忘初心,学习如何在暗流涌动的大环境中占得一席之地,又不会被凶险的暗流所吞噬。
就最后一点来说,很多人都做不到。他们和“雷德”一样,轻易地被体制所击溃,无奈的向体制低下了自己高贵的头颅。
如同孙奕秋初入职场时所说:对于现在的我而言,尊严一文不值。
这平淡的一语点醒了他的上司吴恪之,使这匹桀骜不驯的野马,第一次向自己的领导低了头。
雷德也试图点醒安迪,但他没有做到。
安迪太野了,也太聪明了。他反过来点醒了雷德,让这位曾经抛弃希望的白鬓老人,再一次拾起了希望。
08
在进入“社会”这个大熔炉之前,所有人都是安迪,就像一匹匹脱缰的野马,身怀最美好的希望想着打拼一番事业。
在进入“社会”这个大熔炉之后,被残忍地丢进“生活”的高压锅,自身的利益被一点儿一点儿的榨取,榨取干净后又被无情的抛弃。
为了不被“生活”抛弃,一半人选择成为“雷德”,向领导展示自己还有利用价值;另一半顽固分子,则会迎来更加猛烈的打压,然后,又有三分之二的人成为了雷德;剩下的极少部分人仍然保持本心,他们最终或许会击溃体制,或许会换一个地方,继续发光发热。
所有人都有机会成为雷德,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安迪。
要想成为安迪•杜弗斯,除了胆识、毅力、坚韧之外,还要足够聪明,足够变通,足够镇定自若;除了要懂得自己需要什么,还要懂得别人需要什么,才能掌握人心,才能获得别人善意的对待;除了能够发现资源,还要学会利用资源……最重要的是,要有危机意识,提前做好危机公关,才有底气怀揣最美好的希望。
当然,要想成为雷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第一,要学会如何从海量的传言中筛选出真实、可信的情报,若情报有误,会严重损害自己的利益。第二、如果有人拖累了你,你必须给予强硬警告,否则,不利于你维持威信。第三,私下与同事交谈时可以符合他,但,在同事与领导起了冲突时,“明哲保身”才是上策。
如果,你没做到上述三点,那你只能被迫成为“老布鲁克”。(剧中的图书馆管理员)
最后,希望大家在人生道路中都能遇见“安迪•杜弗斯”这样的人生导师,或者自己成为安迪•杜弗斯。
无论身处怎样的绝境,都不能轻易放弃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