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的有意义,我希望活的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当我生命终结,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
——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
《牯岭街少年》中小四曾对父亲说:‘可是我觉得这个世界好像有太多不公平的事。’父亲说:’如果一个人还在为他没有犯错误而去讨好,求情,那这种人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于是在后来父亲就松懈了,因为政治迫害,原先处事强硬看似有原则的父亲在在精神上变得恍惚,失落,甚至软弱。而小四这样的少年在急需要大人保护他们脆弱的内心时却因没有人能够指引自己变得内心彷徨,再不断的自我求问中得不到有益的答复,于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强加到他们身上的规则使得他们一步步在自我反抗中走向歧途,甚至毁灭。
_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童年’只是一个事后概念_,这种概念往往是他们事后很多年偶然从脑海中回想起的那么一个人生片段,值得回味,但就感觉哪里不对劲,或者是因为某个特定的事物,地点,一首歌曲,他们脑海中突然迸发出几秒回忆童年的火花,在那瞬间情绪如泉涌上心头,不能抑制。这种事后的回忆是很美妙的,在这样的情绪支配下,很多人才称得上之为人,这种感觉支配身体的时间在他们生命中不值万分之一,但这短短的瞬间却是极具反思性的,有时会后它会让我们觉得生活得越发麻木的自己竟曾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