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分享了有关止损和定势思维的话题,今天,我们继续阅读第三章从65页:要思考,就要慢下来到80页的:走出“越穷越忙,越忙越穷”的怪圈这三个小节。
1, 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朋友好久不见,中国人喜欢问:兄弟,这段时间忙什么呢?被问者常常摇头自嘲:忙啥啊,瞎忙。背后的潜台词就是:虽然是挺忙,但感觉也没多大的收获。
这种感觉可能很多数人都有,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的比猪差、干的比驴多。到头来却发现付出与回报总是不成正比。
老虎下山视察,看到其他动物都在玩,而只有驴在拉磨。顿时赞不绝口。 秘书狐狸却对老虎说:“磨上已经没有东西了,他还在拉磨,这只是假的勤奋而已”。
看起来很努力,却是没有目的性的忙碌,最终发现终点又回到了起点。没有方法和效率的工作,就像驴子拉空磨,只是假勤奋的表象而已。
2, 学会说不:
生活里,工作中,总难免遇到一些求助。如果碍于情面,学不会甄别和拒绝,我们的生活节奏和工作时间都可能受到很大的影响,到头来反而耽误了自己本该做的事情,本末倒置了。
我们首先要对自己的能力有清晰地认识:在不过于影响自己本职工作的情况下,我可以帮到他多少?帮到什么?其次,这件事是否的确是他受到了时间和能力的限制。
帮助别人,是要给别人带来价值。如果这个价值很高,那么我们不妨伸出援助之手,积累我们的有效社交。但如果事情只是鸡毛蒜皮之事,你就要考虑下是不是自己在拒绝方面出了问题。
学会对别人说不,本质就是学会对自己说不:无益的社交、无理的求助、多任务处理以及急功近利的心态,这些,都是造成忙碌假象的原因,要懂得聚焦和沉淀,学会对自己说不。
3, 别让忙变成盲:
在我们行色匆匆的奔走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在我们自嘲的对朋友说:都是瞎忙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曾经停下脚步,认真的思考一下:我们是有目的的,有效率的在努力,还是仅仅跟随着惯性在盲目的前行。
磨刀不误砍柴工,当今社会,思维比行动力更重要。当我们遇到瓶颈的时候,当我们面对困境的时候,当我们越忙越迷茫的时候,不妨停下脚步,给自己一点思考的时间。
思考是反人性的行为,因为你要离开惯性的舒适圈,要承认自己的不足与缺陷,这些,都会被人之本性所抗拒。
萧伯纳说:恐怕你们不常想吧。在一年中想两三次的人已经不多。我每星期总想一两次,所以名闻天下。
鲁迅先生经过深思熟虑后毅然做出弃医从文的决定,不但改变了自己的一生,也标志着中国思想觉醒的开端。思考,决定了鲁迅先生的个人觉醒,也决定了他一生奋斗的方向。
停一下,慢慢来,比较快。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会定位,明确为之努力的目标,掌握有效的方式方法。有时候,一分钟的思考也许就能减少你一小时的奔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