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开始论“屁股”前,我先来说下这句话的来源。
《红楼梦》中,有个叫贾雨村的,这个人存在感其实并不强。他除了住在和尚庙的时候写过一副对联、一首诗外,最显眼的就是断过两个案子——
一是轻易将一桩无故打人致死案化为乌有;
再是诬平民石呆子拖欠官银,夺了人家的十几把祖传古扇。
《红楼梦》里说,贾雨村断案的时候在想:原来当官没别的诀窍,无非是看脑袋指挥屁股,还是屁股决定脑袋。如此权衡一番得失,贾雨村的屁股就移位了,脑袋全听了屁股的指挥,结果便是“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
这个桥段因为太过形象,引起了太多人的共鸣,于是被总结成这句经典的话:屁股决定脑袋!
2
假如一个中国人和一个外国人站在一起,这时有个人走过来,照他们的屁股轻拍一下。
外国人一般都会愤怒的大骂:Fuck!你性骚扰!而大多中国人则会很受用地闭上眼,得意地说:哟,你看这马屁拍的!
如果你还不能理解这种反差,或者你说你也会破口大骂,我只能恭喜你,因为当下你还是一个幸福的平凡人。
其实在中国,屁股这个词,很早以前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你看,上到皇帝大臣 ,下到平民乞丐,都能隐约看到屁股的影子。
比如皇帝们统治国家,叫“坐江山”。什么是坐江山呢?就是把天下藏在屁股底下,屁股的位置,俨然成为了权利的象征。
官员们朝见皇上,大多都要跪下去,一个个把屁股翘的高高。这里还有个讲究,据说皇帝会评判,谁屁股翘的越高,就代表谁越忠诚。
有人反驳,还有些大臣是不用下跪的,比如张居正之流?
你说的没错!是不用下跪,屁股也不用翘起,能始终悬着,官话叫“免跪”。这些人那可是了不得的人物,他们有特殊的待遇,屁股上有惊人的荣光。
换句话说,屁股是“翘着”还是“悬着”,待遇是不一样的,直接反映出面子的大小。
比如,官老爷办公,又叫“坐堂”,而堂下的,就是混的一般的人。这些人假如做错了事,就要被拖出去打屁股!
这就很搞笑了,明明是脑袋犯了错,挨打的却是屁股!裤子一脱,屁股暴露,这个人也就此颜面尽失,生不如死了。
再比如,梁山好汉都要排个座次,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位子越靠前表示这人越牛。
咱们小老百姓吃饭呢,也讲究个上下席,辈分高的才能上座,这叫规矩。
……
这种奇怪的“屁股”现象数不胜数,而这些现象的背后,就是这个定律:屁股决定脑袋。
简言之,就是你屁股坐在什么位置,你脑袋就会有什么思想。
3
屁股决定脑袋,这不是一句坏话,只是一个存在于绝大多数人心中客观存在的事实。为了屁股而欺骗自己的脑袋,或是用屁股去思考的例子不要太多。
写到这儿,我不禁想起了那位出名的“低能”皇帝——晋惠帝司马衷。
这个货,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二个儿子,三国牛逼人物司马懿的曾孙。我估计是他老爸“羊车望幸”太忙,每晚大宝剑做得太多了,体液的质量不是太高,才生产出这样一个次品。
这个次品究竟有多次?这么说吧,著名的“八王之乱”就发生在司马衷统治期间,之后发生的“五胡乱华”,更是搞得“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他最最最最有名的当属那句“何不食肉糜”的言论了。
说是有一次闹灾荒,到处都有饿死的人,官员将这个情况向司马衷报告,他听了后回答说:“他们没有饭吃,何不食肉糜?”这就是典型的用屁股去思考。
其实用屁股去思考还不算最蠢,用屁股欺骗脑袋才是无药可救的蠢。
最典型的就是王安石变法中,王安石和司马光的表现了。
比如,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去陕西,到了陕西后气没喘就继续骂,言之凿凿给宋神宗上奏,说我亲眼所见,王安石的“助役法”正在陕西祸害老百姓。说的是有鼻子有眼,却把宋神宗鼻子差点气歪:“助役法”还没在陕西实行呢,你哪只眼看见它祸害老百姓了?
这种例子太多了,有兴趣您可以翻翻两人相关的史料。司马光的反对,是站在一个官员的立场,而王安石的变法,是站在一个宰相的立场。
简言之,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是典型的用屁股去思考;司马光的为反对而反对,是典型为了屁股欺骗自己的脑袋!
4
几千年来,好多的人都在重复:把脑袋低下去,把屁股翘更高的滑稽动作。
比如,曾国藩在日记里曾记载——
一次他跟着皇帝祭天,官员们都按等级一排排的跪着,他跪在离皇帝挺远的个小角落里。据说他偷偷抬眼一望,恰好看到了咸丰帝的屁股,他十分激动。
于是,一番仔细观察后,他认为皇帝的屁股充满了活力,又想到皇帝正值壮年、精力旺盛,这说明大清国的国运兴隆啊,百姓要有福了!
回到家里,曾国藩仍然心情澎湃,于是将这段目睹皇帝屁股的过程和自己的感想写进了日记。
看一眼皇帝的屁股就能如此激动?你们会说有点夸张吧?
不怪,屁股决定脑袋!要知道,当年的曾公还是一个小官,屁股还在小角落里,这也是他第一次看到皇帝。
与其说是皇帝的屁股让他激动,不如说是他在皇帝的屁股上看到自己的升官之路。
5
屁股要是敞开了说,是怎么说都说不完的,或许也并不能敞开了说。
孔圣人有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连圣人都不可避免,我们凡人还是顺其自然罢。
最后讲个笑话,轻松一下——
某日,长安城天降大雪,寒泠至极,一个吃饱了饭出来消化食的文人见雪花飘飘,诗兴大发,脱口道:“大雪纷纷落地。”
刚念了一句,恰逢有个升迁的官员经过听到了,感念皇恩浩荡,一拱手接口道:“正是皇家瑞气。”
旁边一个卖棉衣棉裤发了大财的商人心花怒放,也凑了一句:“再下三年何妨?”
一语激怒了路边一冻饿欲死的乞丐,哆哆嗦嗦地大骂:“放你娘的狗屁!”
这四个社会各阶层人士一人一句,也凑合成了一首打油诗:
大雪纷纷落地,正是皇家瑞气。
再下三年何妨?放你娘的狗屁!
有人说这篇文章还差一口气,我想说这口气恰恰就在这个笑话里!